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地理是学生接触地理这门科目的起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地理的学习不仅利于学生整体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更是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产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学策略
通过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地理现象时,都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并乐于与教师分享。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体系、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初步构建阶段,教师在选取生活化案例时,需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选取,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案例,让学生好吸收、好理解、能联想。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较少
很多人对于地理的认识比较片面,导致地理这门学科一直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由于学校及社会对于地理学科的错误认识,很多学校在排课过程中,对课时的安排的时间非常少,而且一位地理教师要带很多个班级,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与老师交流与接触不通畅,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更甚者,有的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对于地理老师的姓名还不清楚。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过少导致的,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课堂听听,在课下很少积极主动地去预习与复习,更不可能去主动了解地理相关的知识,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地理知识积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学的心理。
(2)地理学习很难入门
由于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各种学习习惯还没有转变过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比如说一些地理名词:经纬线、地球运动、全球气候知识等,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与他们的心理年龄大相径庭,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严重脱节,有些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教育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开设地理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应用技巧,学生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深入了解周边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自然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应在课前分析教材知识点,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对应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易于理解的生活素材,结合素材开展教学。
(2)应善于探索生活化的教学元素
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善于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从而能够更合理地组织生活化教学顺利开展,以此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对地理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章节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讲述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的分界线、冬夏季风性质与影响。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不同时点观察有风天气里操场上国旗的飘向、操场边树木受风力影响的侧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们结合野外辨识方向、我国季风气候等知识点总结分析得出本区域盛行风向变化规律。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对学生地理实用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也更为牢固。
(3)以教材为根基,深度挖掘生活化素材
初中地理知识丰富且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改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生活化课堂改造。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添加那些学生兴趣点所在的生活化案例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完毕后,教师需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联想。例如在讲解夏季风和降水之间关系知识时,本人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成因、西南地区干旱成因,然后要求学生针对本省降水情况开展探讨。教师在挖掘生活化元素过程中,可多从本省实情出发进行课件建设,这样开展的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学生在讨论中也能产生有力联想。
(4)通过情境创设,成功构建初中地理生活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相应生活化情境后,再向学生讲解所需地理知识。生活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画面性联想,在联想后所吸收的知识点能为学生灵活运用提供保障。此外,生活化情境构建完毕后,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创新性教学模式不断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地球仪经纬度知识讲解过程中,本人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对学生提出问题——你最想去的地方在哪,通过经纬度指出其位置,然后要求学生上台描述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喜欢的原因。通过生活化情境构建的初中地理课堂,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5)适时开展课外活动,实现知行合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可适时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通过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点指导生活,通过生活发现知识点的能力,“知”与“行”的巧妙结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学目标已转为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在此环境下,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过程中,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选取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案例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微课等先进技术向学生进行呈现,促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内在核心素养。此外,课外活动也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在活动中可向学生讲解地理现象和成因,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网络自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学策略
通过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地理现象时,都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并乐于与教师分享。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体系、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初步构建阶段,教师在选取生活化案例时,需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选取,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案例,让学生好吸收、好理解、能联想。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较少
很多人对于地理的认识比较片面,导致地理这门学科一直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由于学校及社会对于地理学科的错误认识,很多学校在排课过程中,对课时的安排的时间非常少,而且一位地理教师要带很多个班级,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与老师交流与接触不通畅,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更甚者,有的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对于地理老师的姓名还不清楚。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过少导致的,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课堂听听,在课下很少积极主动地去预习与复习,更不可能去主动了解地理相关的知识,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地理知识积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学的心理。
(2)地理学习很难入门
由于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各种学习习惯还没有转变过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比如说一些地理名词:经纬线、地球运动、全球气候知识等,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与他们的心理年龄大相径庭,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严重脱节,有些农村地区由于受到教育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开设地理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应用技巧,学生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深入了解周边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自然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应在课前分析教材知识点,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对应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易于理解的生活素材,结合素材开展教学。
(2)应善于探索生活化的教学元素
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善于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从而能够更合理地组织生活化教学顺利开展,以此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对地理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章节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讲述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的分界线、冬夏季风性质与影响。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不同时点观察有风天气里操场上国旗的飘向、操场边树木受风力影响的侧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们结合野外辨识方向、我国季风气候等知识点总结分析得出本区域盛行风向变化规律。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对学生地理实用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也更为牢固。
(3)以教材为根基,深度挖掘生活化素材
初中地理知识丰富且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改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生活化课堂改造。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添加那些学生兴趣点所在的生活化案例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完毕后,教师需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联想。例如在讲解夏季风和降水之间关系知识时,本人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成因、西南地区干旱成因,然后要求学生针对本省降水情况开展探讨。教师在挖掘生活化元素过程中,可多从本省实情出发进行课件建设,这样开展的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学生在讨论中也能产生有力联想。
(4)通过情境创设,成功构建初中地理生活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相应生活化情境后,再向学生讲解所需地理知识。生活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画面性联想,在联想后所吸收的知识点能为学生灵活运用提供保障。此外,生活化情境构建完毕后,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创新性教学模式不断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地球仪经纬度知识讲解过程中,本人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对学生提出问题——你最想去的地方在哪,通过经纬度指出其位置,然后要求学生上台描述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喜欢的原因。通过生活化情境构建的初中地理课堂,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5)适时开展课外活动,实现知行合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可适时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通过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点指导生活,通过生活发现知识点的能力,“知”与“行”的巧妙结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学目标已转为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在此环境下,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过程中,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选取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案例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微课等先进技术向学生进行呈现,促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内在核心素养。此外,课外活动也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在活动中可向学生讲解地理现象和成因,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网络自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