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育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特征,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的发展,不仅丰富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知识,还应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培育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人才可以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缺乏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缺乏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论阐释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5年党中央的“百万中专生计划”中。学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普遍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从事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人员,不仅包括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也包括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人员。在信息化时代,新型职业农民还必须具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逐渐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在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以农业为固定职业。受传统小农思想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产品转化率较低,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受开放、自由等思潮的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生产经营理念,能敏锐地洞察市场变化,利用市场规律和渠道发展农业实现收益最大化。第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型职业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而言,社会责任范围不断扩大、观念不断增强,其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小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市场这个“大我”的需要。此外,新型职业农民还具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使用新技术,控制化学物品的使用,保证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1)培育对象缺乏针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差。而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人才流失也让农村地区农业缺少发展的机会。农民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培育效果不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不佳,教学质量普遍较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背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支持政策仍未得到广泛落实,迫切需要改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管理方式。多数政府部门将培训计划委托给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只注重量化培育,而不追求培育效果和质量,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1)加大师资力量和实操设备的投入
现阶段,中国新型职业培训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培训过程中的实操设备也严重缺乏。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力量的投入,全面整改教育资源,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备学识和实践经验的人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将实操设备的配备落实到实处。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优秀的培训教师进行适当奖励。鼓励人才回乡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回乡发展的人才进行适当支持,避免人才流失。在提高培训教师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考核,通过考试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测评,以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专业化。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加强受训者对农业知识的吸收理解,更要对受训者的实际操作加以指导。因此,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培训机构设备充足。在实际操作前对受训者讲解设备使用注意事项,从源头上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2)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内容
政府应结合农业生产与农业管理现状,加强培训前的调查工作,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制订更有效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时,应该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内容。第一,培训内容要丰富。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明确培训内容,能够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优势,学到更多农业生产管理知识。第二,培训工作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训时,不仅注重讲解农业生产相关知识,也应该重视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让他们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提高培训效果。第三,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3)立足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培育
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需要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既是顺应农业现代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视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经营管理素质提升。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培养,促使其将绿色发展环保理念转化为自觉主动的环保行动,在农民群体中营造出保卫绿水青山、守护黑土粮仓的良好氛围。要不断提升农民经营管理素质和水平,使其具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相关知识和对资金、土地、劳动力、农资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能力,实现从“农夫”到“农商”的现代化转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坚持培育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尊重农民的学习规律,结合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日常话语习惯,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不断提高育人效能。
(4)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培训工作
第一,开展培育工作时,应当充分合理地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地理条件差异、气候差异、经济水平差异、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农村的生产模式以及民俗特色等内容,找到优势资源,避开劣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还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地区政府的发展规划以及农村的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农民培育工作的效率。第二,培育工作一定要从宏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发展的眼光去解决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培育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农民的根本需求,与当地农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目的是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还要挖掘农民更高层次的需求,使农民在培训的过程中得到能力提升以及自我实现,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结束语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中國已建立了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完善了农村专家教育服务体系和专业管理方法。但是还需制定完善的农民培训教育和监督机制,全面管理和分配可用资源。
参考文献
[1]孙文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J].南方农业,2020,14(23):157-159.
[2]曾琦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1):280-282.
[3]吴胜锋.试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J].时代报告,2020(4):130-131.
[4]吴乐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0(3):40-41.
[5]张丽娜,杨晓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232-233.
(洪泽区岔河镇职业农民教育研究 课题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培育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人才可以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缺乏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缺乏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论阐释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5年党中央的“百万中专生计划”中。学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普遍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从事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人员,不仅包括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也包括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人员。在信息化时代,新型职业农民还必须具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逐渐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在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以农业为固定职业。受传统小农思想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产品转化率较低,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受开放、自由等思潮的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生产经营理念,能敏锐地洞察市场变化,利用市场规律和渠道发展农业实现收益最大化。第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型职业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而言,社会责任范围不断扩大、观念不断增强,其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小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市场这个“大我”的需要。此外,新型职业农民还具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使用新技术,控制化学物品的使用,保证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1)培育对象缺乏针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差。而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人才流失也让农村地区农业缺少发展的机会。农民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培育效果不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不佳,教学质量普遍较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背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支持政策仍未得到广泛落实,迫切需要改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管理方式。多数政府部门将培训计划委托给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只注重量化培育,而不追求培育效果和质量,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1)加大师资力量和实操设备的投入
现阶段,中国新型职业培训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培训过程中的实操设备也严重缺乏。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力量的投入,全面整改教育资源,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备学识和实践经验的人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将实操设备的配备落实到实处。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优秀的培训教师进行适当奖励。鼓励人才回乡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回乡发展的人才进行适当支持,避免人才流失。在提高培训教师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考核,通过考试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测评,以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专业化。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加强受训者对农业知识的吸收理解,更要对受训者的实际操作加以指导。因此,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培训机构设备充足。在实际操作前对受训者讲解设备使用注意事项,从源头上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2)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内容
政府应结合农业生产与农业管理现状,加强培训前的调查工作,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制订更有效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时,应该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内容。第一,培训内容要丰富。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明确培训内容,能够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优势,学到更多农业生产管理知识。第二,培训工作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训时,不仅注重讲解农业生产相关知识,也应该重视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让他们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提高培训效果。第三,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3)立足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培育
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需要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既是顺应农业现代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视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经营管理素质提升。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培养,促使其将绿色发展环保理念转化为自觉主动的环保行动,在农民群体中营造出保卫绿水青山、守护黑土粮仓的良好氛围。要不断提升农民经营管理素质和水平,使其具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相关知识和对资金、土地、劳动力、农资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能力,实现从“农夫”到“农商”的现代化转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坚持培育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尊重农民的学习规律,结合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日常话语习惯,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不断提高育人效能。
(4)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培训工作
第一,开展培育工作时,应当充分合理地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地理条件差异、气候差异、经济水平差异、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农村的生产模式以及民俗特色等内容,找到优势资源,避开劣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还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地区政府的发展规划以及农村的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农民培育工作的效率。第二,培育工作一定要从宏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发展的眼光去解决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培育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农民的根本需求,与当地农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目的是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还要挖掘农民更高层次的需求,使农民在培训的过程中得到能力提升以及自我实现,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结束语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中國已建立了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完善了农村专家教育服务体系和专业管理方法。但是还需制定完善的农民培训教育和监督机制,全面管理和分配可用资源。
参考文献
[1]孙文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J].南方农业,2020,14(23):157-159.
[2]曾琦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1):280-282.
[3]吴胜锋.试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J].时代报告,2020(4):130-131.
[4]吴乐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0(3):40-41.
[5]张丽娜,杨晓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232-233.
(洪泽区岔河镇职业农民教育研究 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