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所说的“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功能。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学、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孔子的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古典诗歌是传播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之一。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 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份量将逐渐变重。高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而古典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众说纷纭。然而就目前笔者看到的实际情况而言,实在令人堪忧。有的把诗歌当代文言文来教。这种做法仅在字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做文章,却忽视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及其情趣和韵味的鉴赏,属于诗的那些特质被一个个简单的符号所替换,对其的美感体验当然也就无从说起。有的只重视理性分析,忽视感性体验和自我领悟。除了教学参考书上所提供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对诗体结构的解析和对表达方式的概念化处理。以为这样一来就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任务。殊不知时代背景、诗人生平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固然有帮助,但一首诗歌的价值远不止这些,一堂课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了。
按照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以学生理解和领会为目的,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以上方法明显地背离了诗歌教学的基本原则,若不引起重视,势必会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往古诗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古代诗歌教学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读 ,然后知味
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屈原的《离骚》是人所共知的“鸣不平”。尽管今人无法听到古人的歌唱,但诗歌的音乐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怎么能体会得出其中的诗味。
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
(二)集腋成裘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它不仅指出了诗歌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积累。积累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中不时显现出的清词丽句,无不体现着他们古典文学尤其是在古代诗歌方面的高深造诣。诗歌成为他们文采得以飞扬的重要源泉,而他们取得这一成就的秘诀就是积累。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辉的篇章中也能随时见到古人诗句。他本人更是诗坛圣手,那一首首气势宏伟、撼天动地的壮丽诗篇,正是他平时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的结晶。
如何进行诗歌的积累呢?首先还是要强调熟读和背诵。当今许多中学生不喜欢背诵,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对诗歌的学习敬而远之,当然就不会“好之”“乐之”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诗歌的量的规定上下一番功夫。笔者教学时在课堂上开辟了“每课一诗专栏”,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爱的诗,谈谈自己的心得,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到两点:第一,讨论该同学的分析是否中肯,谈自己的见解;第二,在短时间内背诵这首诗。这样日积月累,三年下来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发现、感悟
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的一点是,由于篇幅短小,而且比说明文、议论文更直观、形象,学生容易介入。高中课本中入选的诗歌大多具有一定的情节,如《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等,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会提前翻阅。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该单元教学前,运用一定的方法,提出预习要求,但不做具体规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
二、古代诗歌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中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歌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毋庸讳言,诗歌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从教的内容看,由于诗词内容广博精深,内涵丰富深刻,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它里面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文化的精髓,而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说来知识很难如此广博,思想也很难如此深遂,所以教起来难免有些困难。从学的方面看,学生过去对诗歌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现在突然要他们提高到鉴赏的高度,说出自己对诗歌的认识,恐怕一时还不易适应。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艺术水平,站在诗人的高度,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我们相信,美好的诗词课堂教学一定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方乐土!
(作者简介:张议尹,中教一级教师职称,在贵州省毕节一中任教。邮编:551700;电话:18685793311;邮箱:[email protected])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 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份量将逐渐变重。高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而古典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众说纷纭。然而就目前笔者看到的实际情况而言,实在令人堪忧。有的把诗歌当代文言文来教。这种做法仅在字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做文章,却忽视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及其情趣和韵味的鉴赏,属于诗的那些特质被一个个简单的符号所替换,对其的美感体验当然也就无从说起。有的只重视理性分析,忽视感性体验和自我领悟。除了教学参考书上所提供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对诗体结构的解析和对表达方式的概念化处理。以为这样一来就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任务。殊不知时代背景、诗人生平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固然有帮助,但一首诗歌的价值远不止这些,一堂课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了。
按照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以学生理解和领会为目的,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以上方法明显地背离了诗歌教学的基本原则,若不引起重视,势必会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往古诗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古代诗歌教学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读 ,然后知味
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屈原的《离骚》是人所共知的“鸣不平”。尽管今人无法听到古人的歌唱,但诗歌的音乐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怎么能体会得出其中的诗味。
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
(二)集腋成裘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它不仅指出了诗歌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积累。积累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中不时显现出的清词丽句,无不体现着他们古典文学尤其是在古代诗歌方面的高深造诣。诗歌成为他们文采得以飞扬的重要源泉,而他们取得这一成就的秘诀就是积累。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辉的篇章中也能随时见到古人诗句。他本人更是诗坛圣手,那一首首气势宏伟、撼天动地的壮丽诗篇,正是他平时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的结晶。
如何进行诗歌的积累呢?首先还是要强调熟读和背诵。当今许多中学生不喜欢背诵,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对诗歌的学习敬而远之,当然就不会“好之”“乐之”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诗歌的量的规定上下一番功夫。笔者教学时在课堂上开辟了“每课一诗专栏”,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爱的诗,谈谈自己的心得,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到两点:第一,讨论该同学的分析是否中肯,谈自己的见解;第二,在短时间内背诵这首诗。这样日积月累,三年下来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发现、感悟
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的一点是,由于篇幅短小,而且比说明文、议论文更直观、形象,学生容易介入。高中课本中入选的诗歌大多具有一定的情节,如《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等,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会提前翻阅。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该单元教学前,运用一定的方法,提出预习要求,但不做具体规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
二、古代诗歌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中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歌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毋庸讳言,诗歌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从教的内容看,由于诗词内容广博精深,内涵丰富深刻,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它里面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文化的精髓,而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说来知识很难如此广博,思想也很难如此深遂,所以教起来难免有些困难。从学的方面看,学生过去对诗歌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现在突然要他们提高到鉴赏的高度,说出自己对诗歌的认识,恐怕一时还不易适应。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艺术水平,站在诗人的高度,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我们相信,美好的诗词课堂教学一定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方乐土!
(作者简介:张议尹,中教一级教师职称,在贵州省毕节一中任教。邮编:551700;电话:18685793311;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