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推出,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一个理念。编辑工作要创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编辑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加强学术交流,培养编辑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编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55-02
发展,是任何人类社会形态共同的主题。2004年3月5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的产生归根于“可持续发展”的出现,使我们对于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理念,也将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一个理念。因此,编辑工作创新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主要是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来体现的。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2004年初全国“两会”上,知识界代表委员即明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就无法适应编辑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将创新理念贯串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审视编辑出版工作,探讨编辑工作创新的思路。编辑要注意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借鉴他人经验,有选择地进行某些创新;不能搞“大而全”或“小全”,摒弃固有思维,在优势栏目上实现突破,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编辑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推动人类社会文化前进的重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期刊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其关键是编辑创新人才的培养。古人云:“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可见,编辑创新人才直接关系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思想的前提
树立科学的编辑理念。编辑理念是指编辑作为办刊行为主体所具有的编辑思想和观念。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编辑观念的更新,除了要强调原有的质量意识、读者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外,更要注重品牌意识,特色意识、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不断汲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树立发展观,与时俱进,促进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发展。观念上的创新,对于加快编辑工作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时代需要编辑有新的思维、新的观念。编辑只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办出精品期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编辑自身必须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不但有广博的知识,是杂家,还要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立足在学科的前沿,又是专家[1]。因此,编辑部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有利于每个编辑创造力发挥的氛围,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机制,使编辑部真正成为学习型编辑部。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编辑再创造智力劳动和文化产品生产的编辑人员,更应该积极自觉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对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不但要学习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从其他行业的科技发展中汲取营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应向他人虚心求教,特别是向业内专家和身边的同仁学习,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养[2]。采取自学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三)创新意识
创新性是直觉思维的特性之一。创新是一个编辑、一个期刊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所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作为一名称职编辑形成选题直觉的必备条件。编辑的创造劳动体现于其发现、判断、筛选、完善以及使之物化以供传播等一系列工作中。可以说,创造性是做好编辑不可或缺的动力。编辑的日常工作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创新性,编辑的使命就是主动创新,他们以自己独具的知识慧眼,对稿件进行审核。
(四)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编辑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开阔视野,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科研动态,提高编辑接受新事物、正确评估稿件的能力。学术人才“走出去,请进来”,以培养属于自己的、专家型的编辑[3]。
参考文献:
[1] 牛振荣.编辑素质:学报质量的重要保证[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03(6).
[2] 卢秀彬.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三四五[J].编辑学报,2002,14(2).
[3] 林芗.创办名刊要注意的四大问题[J].编辑之友,2006(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编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55-02
发展,是任何人类社会形态共同的主题。2004年3月5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的产生归根于“可持续发展”的出现,使我们对于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理念,也将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一个理念。因此,编辑工作创新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主要是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来体现的。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2004年初全国“两会”上,知识界代表委员即明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就无法适应编辑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将创新理念贯串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审视编辑出版工作,探讨编辑工作创新的思路。编辑要注意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借鉴他人经验,有选择地进行某些创新;不能搞“大而全”或“小全”,摒弃固有思维,在优势栏目上实现突破,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编辑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推动人类社会文化前进的重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期刊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其关键是编辑创新人才的培养。古人云:“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可见,编辑创新人才直接关系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思想的前提
树立科学的编辑理念。编辑理念是指编辑作为办刊行为主体所具有的编辑思想和观念。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编辑观念的更新,除了要强调原有的质量意识、读者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外,更要注重品牌意识,特色意识、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不断汲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树立发展观,与时俱进,促进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发展。观念上的创新,对于加快编辑工作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时代需要编辑有新的思维、新的观念。编辑只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办出精品期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编辑自身必须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不但有广博的知识,是杂家,还要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立足在学科的前沿,又是专家[1]。因此,编辑部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有利于每个编辑创造力发挥的氛围,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机制,使编辑部真正成为学习型编辑部。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编辑再创造智力劳动和文化产品生产的编辑人员,更应该积极自觉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对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不但要学习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从其他行业的科技发展中汲取营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应向他人虚心求教,特别是向业内专家和身边的同仁学习,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养[2]。采取自学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三)创新意识
创新性是直觉思维的特性之一。创新是一个编辑、一个期刊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所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作为一名称职编辑形成选题直觉的必备条件。编辑的创造劳动体现于其发现、判断、筛选、完善以及使之物化以供传播等一系列工作中。可以说,创造性是做好编辑不可或缺的动力。编辑的日常工作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创新性,编辑的使命就是主动创新,他们以自己独具的知识慧眼,对稿件进行审核。
(四)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编辑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开阔视野,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科研动态,提高编辑接受新事物、正确评估稿件的能力。学术人才“走出去,请进来”,以培养属于自己的、专家型的编辑[3]。
参考文献:
[1] 牛振荣.编辑素质:学报质量的重要保证[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03(6).
[2] 卢秀彬.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三四五[J].编辑学报,2002,14(2).
[3] 林芗.创办名刊要注意的四大问题[J].编辑之友,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