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讲述了在数学“导学”教学中的操作程序,总结了在数学课中“导学”教学实践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数学导学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而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为改变各种现状,我们进行了 “导学”教学的尝试。
  我抽调了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习成绩。从传统教学成绩中不难看出,学生高低分差距很大,学生的及格率偏低。从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定向思维,不会知识的迁移,经常是学了后面的知识而忘了前面的知识,没有延展性,就题论题。
  我对一个班继续进行传统教学,大胆地对另一个班进行了“导学”教学。具体如下:
  1、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对三组同学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使教学留于形式。对各个组需要讨论什么,需要做什么,有什么不同要求,这些都在备课中充分考虑。
  2、授课。在进行“导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进行“导学”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很容易,以高一代数《指数函数》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复习了指数式计算后,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1)除了细胞分裂外再举出类似相关例子。(2)先对指数函数下定义,再对指数函数提出自己意识到的几个问题,例如a的范围。(3)画出函数Y=2X和Y=(1/2)X的图像并加以对比。(4)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做个介绍、总结,需要注意什么。
  3、习题和作业。数学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为了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我把例题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解决办法,选出代表进行解答,这样,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知识学到了手,学习主动性也就高了,即使不留作业,学生也试着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了。
  4、测验: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一种方式。自从采用“导学”法教学以后,学生对测验的反感明显降低。
  实施半学期的导学教学,可谓有喜有忧。我从中得到了一点收获与体会。
  一、好的地方是: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新的教学方法,真正使教材落到了实处。
  2、对学生提出要求,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
  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4、多数同学愿意参与讨论、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不足之处:
  (1)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新的教学法不适应,成绩下降了,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同学反而看到了进步。(2)由于采用讨论、总结、提问比较浪费时间,课堂进度有时完不成。(3)学习局限于课堂化,课下不进行复习巩固。(4)班级及格率高了,平均分却有点下降,不过也看到了“导学法”在逐步地起到了作用,形式是好的。
  三、几点体会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从认识问题的具体背景开始,去经历理解与表达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求解问题以及尝试回顾和分析自我求解过程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去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而独特的理解、对结论的合情猜测、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选择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条理操作,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创设宽松平等氛围。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又自然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计算产生于现实世界并服务于现实世界,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数学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4、成长需要激励赏识。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激励和赏识,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当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别具一格,不同于通法时,要及时鼓励、精心呵护偶尔闪现的创新性思维火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适时评价,多方激励和赏识
  总之,“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它的思维渠道是开放的,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钥匙”。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看书并领会其内容的能力。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很快的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都是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坚持让学生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勤学是创新的前提;敢疑是创新的开始;多思是创新的翅膀;破旧是创新的钥匙。  一、勤学是创新的前提  学习需要创新,而创新又以坚实的基础为前提。《人间词话》有曰
期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因其自身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那么,思想政治课教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通过开放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
期刊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在英语教学中是个切实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 英语 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未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二是“翻译式”、“灌溉式”等传统教学方式的市场很大,三是英语在实践中运用得较少,这就造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主要追求”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持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言简之,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人都精彩的学生观”  转变观念是开拓创新,推进
期刊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应用  1、重力知识的应用。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应首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注重情感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
期刊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人才培养在综合国力竞争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教学艺术所要研究的课题。同时表演艺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作为艺术领域的两大分支,它们之间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教育与美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所体
期刊
窦娥、祥林嫂是文学作品中两个悲剧色彩浓重的人物,对于她们身上是否具有反抗性曾经是一个广为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她们是两个反抗性十分鲜明的人物。论者都倾向于她们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特别是在窦娥的身上,有人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在其身上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作者借窦娥热情的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了反封建的斗士。  而笔者认为,如果统而论之,说她们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