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讲述了在数学“导学”教学中的操作程序,总结了在数学课中“导学”教学实践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数学导学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而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为改变各种现状,我们进行了 “导学”教学的尝试。
我抽调了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习成绩。从传统教学成绩中不难看出,学生高低分差距很大,学生的及格率偏低。从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定向思维,不会知识的迁移,经常是学了后面的知识而忘了前面的知识,没有延展性,就题论题。
我对一个班继续进行传统教学,大胆地对另一个班进行了“导学”教学。具体如下:
1、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对三组同学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使教学留于形式。对各个组需要讨论什么,需要做什么,有什么不同要求,这些都在备课中充分考虑。
2、授课。在进行“导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进行“导学”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很容易,以高一代数《指数函数》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复习了指数式计算后,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1)除了细胞分裂外再举出类似相关例子。(2)先对指数函数下定义,再对指数函数提出自己意识到的几个问题,例如a的范围。(3)画出函数Y=2X和Y=(1/2)X的图像并加以对比。(4)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做个介绍、总结,需要注意什么。
3、习题和作业。数学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为了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我把例题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解决办法,选出代表进行解答,这样,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知识学到了手,学习主动性也就高了,即使不留作业,学生也试着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了。
4、测验: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一种方式。自从采用“导学”法教学以后,学生对测验的反感明显降低。
实施半学期的导学教学,可谓有喜有忧。我从中得到了一点收获与体会。
一、好的地方是: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新的教学方法,真正使教材落到了实处。
2、对学生提出要求,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
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4、多数同学愿意参与讨论、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不足之处:
(1)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新的教学法不适应,成绩下降了,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同学反而看到了进步。(2)由于采用讨论、总结、提问比较浪费时间,课堂进度有时完不成。(3)学习局限于课堂化,课下不进行复习巩固。(4)班级及格率高了,平均分却有点下降,不过也看到了“导学法”在逐步地起到了作用,形式是好的。
三、几点体会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从认识问题的具体背景开始,去经历理解与表达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求解问题以及尝试回顾和分析自我求解过程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去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而独特的理解、对结论的合情猜测、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选择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条理操作,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创设宽松平等氛围。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又自然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计算产生于现实世界并服务于现实世界,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数学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4、成长需要激励赏识。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激励和赏识,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当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别具一格,不同于通法时,要及时鼓励、精心呵护偶尔闪现的创新性思维火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适时评价,多方激励和赏识
总之,“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它的思维渠道是开放的,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钥匙”。
关键词:数学导学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而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为改变各种现状,我们进行了 “导学”教学的尝试。
我抽调了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习成绩。从传统教学成绩中不难看出,学生高低分差距很大,学生的及格率偏低。从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定向思维,不会知识的迁移,经常是学了后面的知识而忘了前面的知识,没有延展性,就题论题。
我对一个班继续进行传统教学,大胆地对另一个班进行了“导学”教学。具体如下:
1、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对三组同学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使教学留于形式。对各个组需要讨论什么,需要做什么,有什么不同要求,这些都在备课中充分考虑。
2、授课。在进行“导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进行“导学”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很容易,以高一代数《指数函数》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复习了指数式计算后,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1)除了细胞分裂外再举出类似相关例子。(2)先对指数函数下定义,再对指数函数提出自己意识到的几个问题,例如a的范围。(3)画出函数Y=2X和Y=(1/2)X的图像并加以对比。(4)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做个介绍、总结,需要注意什么。
3、习题和作业。数学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为了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我把例题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解决办法,选出代表进行解答,这样,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知识学到了手,学习主动性也就高了,即使不留作业,学生也试着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了。
4、测验: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一种方式。自从采用“导学”法教学以后,学生对测验的反感明显降低。
实施半学期的导学教学,可谓有喜有忧。我从中得到了一点收获与体会。
一、好的地方是: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新的教学方法,真正使教材落到了实处。
2、对学生提出要求,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
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4、多数同学愿意参与讨论、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不足之处:
(1)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新的教学法不适应,成绩下降了,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同学反而看到了进步。(2)由于采用讨论、总结、提问比较浪费时间,课堂进度有时完不成。(3)学习局限于课堂化,课下不进行复习巩固。(4)班级及格率高了,平均分却有点下降,不过也看到了“导学法”在逐步地起到了作用,形式是好的。
三、几点体会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从认识问题的具体背景开始,去经历理解与表达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求解问题以及尝试回顾和分析自我求解过程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去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而独特的理解、对结论的合情猜测、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选择以及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条理操作,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创设宽松平等氛围。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又自然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计算产生于现实世界并服务于现实世界,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数学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4、成长需要激励赏识。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激励和赏识,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当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别具一格,不同于通法时,要及时鼓励、精心呵护偶尔闪现的创新性思维火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适时评价,多方激励和赏识
总之,“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它的思维渠道是开放的,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