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文化”是此次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务之急是怎样实现“数学文化”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渗透.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实现“数学文化”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数学观
引 言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员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贵的品格,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就能让数学教学超越其知识本身,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其丰富动人的内涵,使每个学员终身受益.
一、数学文化进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在绝大多数学员的眼里,数学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难学的,上数学课就像把自己淹没在成串地念定理证明、枯燥的模仿练习之中,没有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数学教员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向学员介绍与本课有关的数学文化.例如,在教学概念、定理、公式时,如果向学员介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数学进展的曲折历程,以及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授知的、现实的真实“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员的视野,培养学员全方位的思维能力,使数学课不再是枯燥呆板的课,而是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
2.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数学教学提倡数学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内容,逐步达到“数学文化尽可能有机地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学员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等要求.说明此方面的教学内容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入数学史知识,使教材内容能达到“生活化”“情境化”,从而改变学员的学习方式,使知识基础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
1.重视阅读材料,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中编入阅读材料,是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是向学员传递数学文化的途径之一.我对“阅读材料”比较重视,几乎对每篇“阅读材料”都做安排,有的课外阅读、课外查阅资料,有的课内研究.比如在“解析几何”教学前,要求学员课外阅读“解析几何的诞生”,并上网搜索数学家笛卡儿、费马的资料,上课时花几分钟的时间与学员交流谈体会,学员都被笛卡儿的刻苦学习、大胆设想、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的学习精神感动.又比如数学史料,如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法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使学员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
2.以数学家为例子,培养学员严谨的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数学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家是如何面对挫折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导学员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介绍“多面体欧拉公式”时,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引入课题.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的一生共写了八百多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七百多篇论文.欧拉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图论”这门学科.他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 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提问:欧拉是如何发现这个关系的,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这样教员可以带领学员沿着欧拉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欣赏的态度探索这个公式,研究这个课题.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为文化的数学应该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可以让每一个人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数学,即让“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以帮助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修养.比如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存款与贷款、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加强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降低数学形式化要求,注重其理解和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数学观和价值观导致不同的数学教育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数学教育.目前,以培养学员思维能力为显著特征的能力型数学教育与以文化为支撑点的文化型数学教育是不相矛盾的,文化型数学教育除重视思维活动的价值以外,还注重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并认为即使在数学教育中,这种价值也可以独立于思维活动而存在.这样,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就突破了“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框架,凸显出“泛数学化”的特点,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教育.
结 语
教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正确认识数学文化的内涵,只有教员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期望在教学中有创新的设计并获得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利用点滴的时间、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参考文献】
[1]郑强,等.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2]张奠宙等.数学文化的一些新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40.
[3]黄秦安.关于数学文化的若干重要相关研究领域[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7.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数学观
引 言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员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贵的品格,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就能让数学教学超越其知识本身,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其丰富动人的内涵,使每个学员终身受益.
一、数学文化进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在绝大多数学员的眼里,数学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难学的,上数学课就像把自己淹没在成串地念定理证明、枯燥的模仿练习之中,没有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数学教员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向学员介绍与本课有关的数学文化.例如,在教学概念、定理、公式时,如果向学员介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数学进展的曲折历程,以及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授知的、现实的真实“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员的视野,培养学员全方位的思维能力,使数学课不再是枯燥呆板的课,而是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
2.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数学教学提倡数学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内容,逐步达到“数学文化尽可能有机地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学员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等要求.说明此方面的教学内容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入数学史知识,使教材内容能达到“生活化”“情境化”,从而改变学员的学习方式,使知识基础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
1.重视阅读材料,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中编入阅读材料,是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是向学员传递数学文化的途径之一.我对“阅读材料”比较重视,几乎对每篇“阅读材料”都做安排,有的课外阅读、课外查阅资料,有的课内研究.比如在“解析几何”教学前,要求学员课外阅读“解析几何的诞生”,并上网搜索数学家笛卡儿、费马的资料,上课时花几分钟的时间与学员交流谈体会,学员都被笛卡儿的刻苦学习、大胆设想、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的学习精神感动.又比如数学史料,如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法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使学员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
2.以数学家为例子,培养学员严谨的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数学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家是如何面对挫折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导学员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介绍“多面体欧拉公式”时,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引入课题.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的一生共写了八百多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七百多篇论文.欧拉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图论”这门学科.他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 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提问:欧拉是如何发现这个关系的,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这样教员可以带领学员沿着欧拉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欣赏的态度探索这个公式,研究这个课题.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为文化的数学应该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可以让每一个人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数学,即让“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以帮助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修养.比如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存款与贷款、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加强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降低数学形式化要求,注重其理解和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数学观和价值观导致不同的数学教育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数学教育.目前,以培养学员思维能力为显著特征的能力型数学教育与以文化为支撑点的文化型数学教育是不相矛盾的,文化型数学教育除重视思维活动的价值以外,还注重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并认为即使在数学教育中,这种价值也可以独立于思维活动而存在.这样,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就突破了“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框架,凸显出“泛数学化”的特点,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教育.
结 语
教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正确认识数学文化的内涵,只有教员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期望在教学中有创新的设计并获得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利用点滴的时间、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参考文献】
[1]郑强,等.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2]张奠宙等.数学文化的一些新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40.
[3]黄秦安.关于数学文化的若干重要相关研究领域[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