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美学和专家的观点来看,乐感亦不是听众的听觉,而是音乐家本人的听觉,本体感觉和自我感觉;舞感也不是观从的视觉,而是舞蹈家自己的动觉、静觉和自我感觉。乐感和舞感都属于艺术感觉,二者的互相作用与沟通在艺术心理上叫做“艺术通感”,艺术的通感的产生必需借助于艺术想象,以至于美学至今仍然被定义为研究感觉的科学,并且只有艺术想象才是艺术和美的活的灵魂与精髓。不可否认的事实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要超越生活,也就是说艺术和美的本质不仅在于感觉,而且还在于想象艺术美的本质是通过想象而超越现实的非现实。本文以谈论音乐与舞蹈的艺术通感来综合实现美感的艺术认知。
【关键词】美学;乐感、舞感;艺术通感;艺术想象;艺术心理学;艺术感性学
从美学和心理学谈起,感觉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艺术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首先在美学中,鲍姆嘉登(1750)在创立美学时就是把美学定义为研究感觉的科学,后来,心理学家费希纳(1960)最早实验方法研究感觉和美学,并提出了著名的费希纳定律(即感觉与刺激心理与物理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开创了实验美学之河,并成了科学美学、心理美学和艺术心理学的创始人。鉴于上述历史,人物及其影响,长期以来,美学经常被人们称为感性学。然而乐感和舞感究竟指什么呢?一个音乐或舞蹈教师所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即演员来完成的,人都是有感觉的,这就是乐感和舞感,这也正是表演艺术的特征,由此看来,乐感并不是听众的听觉,舞感更不是观众的视觉,他们都是艺术家本人的自我感觉。无论是乐感或是舞感,我们把它统称为艺术感觉。
艺术感觉就是演员对舞台环境及自己的身心运动的综合感觉,它不仅包括了心理学讲的外部感觉和身体感觉,而且它主要是指演员自己的主观感觉,自我感觉和艺术想象.这种对艺术情感和自我意象的感觉正是艺术感觉的灵魂与精髓。艺术想象与创造才是艺术和美的本质,灵魂和精髓!无论是艺术创作或是艺术欣赏,关键并不在感觉,而是在于想象。“对牛弹琴”并不是牛没有感觉,而是牛没有想象!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人的形象思维和想象的结晶。
由此看来,与其说美学是研究感觉的科学,倒不如说美学是研究想象的科学;与其说艺术是用形象和感觉来表现情感和思想,反映生活和现实的意识形态,倒不如说艺术是用形象和想象来表演情感和思想,反映生活和现实的意识形态。例如我们欣赏一副画并不是感知和欣赏它的颜料和纸张个别物质特征,而是在感觉基础上通过想象或联想产生的艺境和美感。
张青说: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这三大要素来表达人类内有的感情生活;而舞路则是依据音乐所提示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眼神和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达,可以“看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在艺术表演中,人们即可以“看”到音乐,又可以“闻”到舞蹈。变听觉为视觉,变视觉为听觉,达到视听统一,舞蹈与音乐关系。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部主任杨洪涛老师在论《音乐素质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一文中说:舞蹈是人类艺术的鼻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音乐始终与之相伴相随,音乐与舞蹈最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它们同属表演艺术,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艺术表达方式都是非语言的,写意的、象征的、虚拟的和抒情的等。更有趣的是,两者的美学魅力都是转瞬即逝。张青在《舞蹈》杂志(2002年第3期)发表的《培养学生“乐感”至关重要》一文开头就说: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赖于音乐。“乐为舞之魂”,这话不假。
从表面看来,通感似乎只是“感觉的转移”,即一种感觉引起了另一个感觉的兴奋,实际上它的心理内容并不仅仅限于感知活动,它还包含着表象和想象活动。——从而使两种感觉经验沟通。乐感和舞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沟通和转化正是属于艺术通感。
参考文献
[1] 墨格尔:《美学》(第一卷)设备印书馆1996版
[2] 平心:舞蹈感觉与自我意象—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心理学的精髓,舞蹈感觉与本体感觉,《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2001年第2期
[3] (美)托马斯:《感觉世界》(心理专著),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4] 张青:培养学生的“乐感”至关重要《舞蹈》杂志2002年第3期
[5] 杨洪涛:试论音乐素质在舞蹈教育中的作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关键词】美学;乐感、舞感;艺术通感;艺术想象;艺术心理学;艺术感性学
从美学和心理学谈起,感觉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艺术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首先在美学中,鲍姆嘉登(1750)在创立美学时就是把美学定义为研究感觉的科学,后来,心理学家费希纳(1960)最早实验方法研究感觉和美学,并提出了著名的费希纳定律(即感觉与刺激心理与物理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开创了实验美学之河,并成了科学美学、心理美学和艺术心理学的创始人。鉴于上述历史,人物及其影响,长期以来,美学经常被人们称为感性学。然而乐感和舞感究竟指什么呢?一个音乐或舞蹈教师所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是由活生生的人即演员来完成的,人都是有感觉的,这就是乐感和舞感,这也正是表演艺术的特征,由此看来,乐感并不是听众的听觉,舞感更不是观众的视觉,他们都是艺术家本人的自我感觉。无论是乐感或是舞感,我们把它统称为艺术感觉。
艺术感觉就是演员对舞台环境及自己的身心运动的综合感觉,它不仅包括了心理学讲的外部感觉和身体感觉,而且它主要是指演员自己的主观感觉,自我感觉和艺术想象.这种对艺术情感和自我意象的感觉正是艺术感觉的灵魂与精髓。艺术想象与创造才是艺术和美的本质,灵魂和精髓!无论是艺术创作或是艺术欣赏,关键并不在感觉,而是在于想象。“对牛弹琴”并不是牛没有感觉,而是牛没有想象!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人的形象思维和想象的结晶。
由此看来,与其说美学是研究感觉的科学,倒不如说美学是研究想象的科学;与其说艺术是用形象和感觉来表现情感和思想,反映生活和现实的意识形态,倒不如说艺术是用形象和想象来表演情感和思想,反映生活和现实的意识形态。例如我们欣赏一副画并不是感知和欣赏它的颜料和纸张个别物质特征,而是在感觉基础上通过想象或联想产生的艺境和美感。
张青说: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这三大要素来表达人类内有的感情生活;而舞路则是依据音乐所提示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眼神和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达,可以“看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在艺术表演中,人们即可以“看”到音乐,又可以“闻”到舞蹈。变听觉为视觉,变视觉为听觉,达到视听统一,舞蹈与音乐关系。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部主任杨洪涛老师在论《音乐素质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一文中说:舞蹈是人类艺术的鼻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音乐始终与之相伴相随,音乐与舞蹈最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它们同属表演艺术,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艺术表达方式都是非语言的,写意的、象征的、虚拟的和抒情的等。更有趣的是,两者的美学魅力都是转瞬即逝。张青在《舞蹈》杂志(2002年第3期)发表的《培养学生“乐感”至关重要》一文开头就说: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赖于音乐。“乐为舞之魂”,这话不假。
从表面看来,通感似乎只是“感觉的转移”,即一种感觉引起了另一个感觉的兴奋,实际上它的心理内容并不仅仅限于感知活动,它还包含着表象和想象活动。——从而使两种感觉经验沟通。乐感和舞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沟通和转化正是属于艺术通感。
参考文献
[1] 墨格尔:《美学》(第一卷)设备印书馆1996版
[2] 平心:舞蹈感觉与自我意象—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心理学的精髓,舞蹈感觉与本体感觉,《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2001年第2期
[3] (美)托马斯:《感觉世界》(心理专著),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4] 张青:培养学生的“乐感”至关重要《舞蹈》杂志2002年第3期
[5] 杨洪涛:试论音乐素质在舞蹈教育中的作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