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强弱之变,皆是刘柳之别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jr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805年,永贞革命失败,辘辘南去车轮带走了昂扬的理想,时代的强音转眼变得微弱喑哑。


  梦得兄:
  见字如晤。
  愚弟今已至永州,其間惶惶无所栖身,只得暂时寄身于庙宇。想当初你我同科登第,琼林宴中意气风发,畅想“致君尧舜上”,吾兄赞我为“矫世厉俗”之强者。尔后王叔文革新时追随其后,意气扬扬。谁能料人命不能违天,才高不如势强,“欲为圣明除弊事”今成空谈。
  永州荒僻之地,愚弟无所事事,乏味的官场又让身体每况愈下。后觅得小石潭景致颇佳,但久居让人“凄神寒骨”,却也让人如梦初醒。原来,“矫世厉俗”之“强”,非体格之强,乃权势之盛。朝中权贵自恃其强,结党营私,党同伐异,更有生而为强者,才庸学浅,依仗父兄之恩荫,“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着实让人生厌。可叹你我皆是弱者,功名靠寒窗苦读而得,欲与此中强者辩论于朝廷,谋利于百姓,却“一封朝奏九重天”,一路贬谪至此。权势面前,你我这等弱者终不可逆时局而动,委实可叹。
  前日听得武陵人言吾兄志气昂昂,心下颇安,愿吾兄安乐。
  愚弟子厚
  永贞元年十月朔日


  子厚贤弟:
  衡阳一别,不觉经年。忽有贤弟信笺到来,不胜欣喜。信中得知贤弟心情忧烦,自觉宦海乏味,“矫世厉俗”之梦已然落空,想来必日日忧思,长夜无眠。然贤弟“强者”之道,愚兄不敢认同,故点灯披衣伏案,愿展片纸与君商榷。
  君亦知夫水与月乎?水逝花落,日月盈虚,而天地永恒。世之强弱,亦如天之常焉。强者得权,只得匆匆数十载岁月,弱者失意,也不过短短几十度春秋。所谓强权,其实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君看“炙手可热势绝伦”者,几人得以留名青史?可知弱者增益其才其德,便不必自悲。心志强盛者,可坦然面对名利得失,得享“造物者之无尽藏”,不汲汲于功名,不戚戚于富贵。有志者可趋弱为强,此般至理岂是那些趋炎附势之辈所能得知?
  愚兄在朗州有诗酒相随,无案牍劳形,也是快事!此间赏心乐事,朝堂上依仗强权的蝇营狗苟之辈,怎能知晓?今日天高地迥,有鹤群翱翔,天蓝羽白,颇为欣悦,赠君一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忘却那权势之强,有志者便可趋弱为强,忘却弱者之忧。望贤弟宽心宽怀,俟重逢于朗朗乾坤!
  此时天色见亮,就此搁笔,以待君同归京城之时!
  愚兄梦得
  永贞元年十月望日


  14年后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后9年刘禹锡再度入朝为官,得偿“矫世厉俗”之愿。

■名师点评


  1.体裁创新,构思精巧。这则写作材料的设置便于表明观点,展开叙述,可以针对毛泽东的“强”与“弱”的转换和对比来写出个人的见解。作者巧妙将关键词融入文本,以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心志之“强弱”来扣合材料内容,采用书信互答的方式揭示主题,写作构思精巧,非常新颖。
  2.紧扣主题,层层深入。作者对“强弱”的理解非常深刻,没有停留于表面的“强弱”对比,以柳宗元对“权势”的“强”和“才能”的“弱”的理解来表达主题,之后以刘禹锡完全不同于柳宗元的理解来进一步阐述主题“有志者可趋弱为强”,层层深入,最后揭示主题时中肯准确。
  3.结构严谨,处处对比。刘柳二人的交情一直以来都是佳话,同时他们两人对世事的态度也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先从同时遭遇贬谪开始,中间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两个人对人生际遇不同的看法,最后再以两人不同的结局来暗示主题。文中处处对比,前联后合,行文叙事十分流畅,结构相当严谨。
  (点评人:黄传福)
其他文献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中国家具的发展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个时期(魏晋时期垂足坐已渐推广)。早期为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一些适应席地而坐的家具便应运而生。凭几便是其中一种,包山二号墓遣策有“凭(凴)几”记录,而且又于《庄子》外篇《徐无鬼》记“南伯子綦隐几而坐”吻合。《周礼·春官宗伯·司几
期刊
没有大地,草木无处扎根,屋宇无处立身,世界无以存在,人类无以存活。  姹紫嫣红的社会,或光怪陆离的尘世,昌盛也好,衰败也罢,圣洁也好,恶俗也罢,究其实质,无一不是地表的附着物。比起大地的恒久、博大和厚实来,地表上的哭哭笑笑,都宛若流星划过,飞絮飘逝。  大地是宽厚的,仁慈的,也是内敛的,谦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只有承受,不曾抱怨。肤浅的人稍有业绩,就头昏脑胀地自我膨胀,五颜六色地自我粉饰,夸
期刊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八套试卷九道作文题目(北京卷作文为二选一),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壮观。各题目均追求超强的价值引导性,又各有千秋。如全国甲卷细数红色节日、歌曲、英雄榜样,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引导考生思考“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罗列出不同人在同一时代中的不同态度,但要求考生“论生逢其时”,可谓开门见山大气磅礴;又如全国乙卷以射箭为喻谈理想追求,新高考Ⅰ卷以“体育之效”论强弱转换,新高考Ⅱ卷以描红为喻谈
期刊
书一人生,法一世界,横竖撇捺的弧线中充满了生命的伟力;意至笔随的草书行云流水,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一丝不苟的楷书堂堂正正,显露做人的骨气;藏首掖尾的隶书端庄持重,体现人生的含蓄;质朴意拙的篆书古朴典雅,彰显人性的淳朴与真意。练笔实练心,其事虽小,却关乎道,今以“人”字为例,让我们共悟那撇捺间蕴含的哲理与伟力。  “逆锋起笔,藏而不漏”蕴涵着 “忍”的睿智与境界。  逆锋为藏锋。锋芒早露易成昙花一现,
期刊
传言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人”之一字便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然而,“写人”容易,“做人”却蕴含了一生一世之真理。奋斗,便是支撑“人”之精神气脉的主线。人之一生,须沉潜方能飞跃,要厚积才可薄发。恰如写“人”之一字,年轻时需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年时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最后方可迎来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之日。  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线拉长,青年学子便如新苗破土,恰是逆锋起笔的年华,往往藏不住锋
期刊
毛泽东曾说过:“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告诉我们,弱者如果勤自锻炼,艰苦奋斗,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者。  就拿中国自身的成长史来看,古老悠久的中国经历过王朝盛世的繁荣,也遭遇过八国联军的重创。自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国变得所到之处皆是创伤,甚至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时候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弱势国。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奋
期刊
从古至今,人们都信仰“有志者,事竟成”一说。凡胸有大志者,不在少矣,然而能成事者却不过凤毛麟角,究其根本,不成事者或手中无利弓以中靶,或有弓不会使。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天地大矣,前途辽矣,吾辈青年定当修身、矫思、立义以赴中国未来无限之光。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
期刊
华夏少年意气扬,理想在前,谁能挡?只讲: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把高屋建瓴的理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需要的是行动的加持。作为当代青年,当以修身为本,思想加以引之,以义为其目标。  修身为本,提升内在,始出发。人若没有修养,在世上就如水上浮萍一般,无根无源,谈何理想?被世人称为“伟人”的列宁,在遇到端水上楼的女工时,选择请女工先上楼,不因自己地位高贵而无礼,是其修养的外现
期刊
在我看来,成功等于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确立自我价值之所在。  对于人生而言,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能做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定位,才不至于迷失人生的航向。比如唐僧,他在自我介绍时总是这样说:“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很明显,他既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才能九死而仍未悔。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心
期刊
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三千年文明史见证了文化之路。在中华文化中,书法是必然无法避开的高峰。书法之道乃是天道,融入的是阴阳应和、相辅相成的自然之道,书法之义在于人文,承载和传递了千年以来文明演进历程的密码。天道与人文的思想在毛笔描红“人”字中展现无遗,人生必然无法处处顺遂,所以我们要学会“藏而不露”,处世待人的人际之道,要诀在于“不偏不倚”,行为中正,人生漫漫,须学会耐心等待,谋而后动,才可以“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