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問题也随之凸显,其中,运营问题最为明显,因此产业发展与多产融合尤为重要。该文从理论上探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然后分析产业融合对田园综合体的推动作用,并研究了小陶社区的产业模式,从农业、特色产业、加工业、旅游业以及多产融合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田园综合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田园综合体产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产业;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001-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storal complex,the problem is highlighted. The most obvious problem is the operational . Therefore,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olific integration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article first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development models of the pastoral complex,then analyzes the rol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promoting the rural complex,and then studies the industrial model of the Xiaotao community,from agriculture,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processing industries,tourism. And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aspects of prolific integration,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astoral complex,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pastoral complex industry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and better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Pastoral Complex;Industry;Industrial Integration
  2015年中央已提出“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理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特意强调用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结构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1];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表明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需求度。因此,田园综合体需拓宽领域与渠道,积极发展农业,创新发展加工业、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度发展新型服务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2-4]。
  1 田园综合体概述
  1.1 定义 田园综合体是指一种“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方式[5-6]。田园综合体建设主要是乡村的建设复兴,以农村发展为主体,结合当地文化风俗,带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旅游休闲体验等建设升级,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7]。实现农业、加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的共生融合,拓宽产业经济链,实现区域文化建设提升,展现地方特色,增加经济收益,全面推动新农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1.2 发展思路 田园综合体提出的目的就是发展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构建美好田园。发展路径是利用乡村已有核心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变革产业生产方式,建设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满足多重人群需求的田园综合体。其主要发展思路为: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流通基础为支撑,以体验为价值,以乡村复兴为目标[8-10],将城乡、工农、传统与现代、生产与生活有机融合,试图以此激活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乡村以生命力和活力,激发乡村的价值与归属。
  1.3 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坚持“以农为本”为核心,依据当地环境条件和文化风俗等,积极发展地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本土农业文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以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生态。
  其次,结合现代新科技,实现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改变传统的小格局生产加工方式,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经营范围,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
  再次,在农业或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开发关联产业,创建多功能、全方位的用户体验发展模式。关联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展示、科研科普、田园养老、观光旅游以及商务会议等,实现产学研游创教以及商业用途的多方位拓展。农业产业上进行产业升级,建立农事体验地、农业科普基地、农业科研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目标产业。休闲旅游上,发展扩大多功能农业相关领域,创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以及商业会展等综合产业[11]。
  最后,还要考虑生态保护问题,产业生态链需要有生态循环体系来维持良性可持续运转,配套产业又主要分为生态、生产以及生活3个方面。生态上,可考虑配套产业,如新能源利用设施、防护林和湿地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生态景观绿化构建等生态环保建设。在生产上有现代农业、给排水系统、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在生活上又包括垃圾回收与处理加工系统、污水废水处理系统、供电系统、互联网与通信系统等,除此之外还有住宿、餐饮、购物、医疗、安全设施等配套产业[12]。   2 产业融合对田园综合体的推动作用
  2.1 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农业 为避免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空间有限、对环境依赖程度大的情况,借助高新科技指导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休闲化、信息化以及集约化生产[13]。加深传统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品牌化,提高传统农业竞争力,引导乡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2.2 充分挖掘乡风文明,发展地方特色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分割大小不一,且独具特色与文化风俗,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模式必将综合地域文化特色而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融合产业模式。但产业融合的同时也应重视乡风文明以及地方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创建独具特色与吸引力的乡村形象,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创造更高价值。
  2.3 激活乡村产业链,增加国民收入 中国农村产业规模局限,生产结构单一,产品流通管网稀疏,而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提高了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聚集农业与休闲旅游、养生度假、科普文化、娱乐体验、健身体育、地产开发和商会影视等多行业融合,甚至出现智慧、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多功能、全方位延伸乡村产业链[14]。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再加上国民对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一系列田园综合体项目的需求度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田园综合体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推动产业融合,乡村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吸引本地人就近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改善现存乡村人员结构,维持田园综合体的综合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3 项目实践——以马湖乡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为例
  3.1 基本概况 马湖乡位于合肥东部肥东县,与全椒、巢湖接壤;小陶社区位于马湖乡中部,交通便捷,规划用地面积4.82hm2,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形,总体趋势是北高南低,水域面积约71hm2,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果林和养殖业有一定基础,但土地资源利用有限。其中以粮油为主,复种面积约100hm2;果蔬种植面积约27hm2,约占7%;园林面积超过30hm2。
  3.2 总体规划 根据小陶村地理人文条件,小陶社区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三脉六区”,见图1、图2,“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中心景观轴和桃溪文化轴,“三脉”为水脉、绿脉和文脉,“六区”包括综合服务区、农业生产区、新农村示范区、休闲度假区、新田园社区和生态涵养区。坚持以农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桃为特色文化,将小陶社区建设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等要素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统筹“三产融合”,实现“产业兴旺”,坚持“三生同步”,秉承“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思维,突出特色创意;打造田园综合体“小陶”样板和品牌,充分展现田园乡村独有魅力与生机,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匠心的世外“陶园”,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都。
  3.3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以农为本——特色发展 小陶社区目前主要以粮油种植为主,复种面积约100hm2;果蔬种植面积27hm2左右,约占7%;园林面积超过30hm2;其中小陶社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桃树,小陶社区政府于2000年引种甜油桃,并创办科技示范园,桃树种植面积达20hm2,果实个头大,产量高,供不应求。
  在进行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规划时,遵循乡村振兴这一发展战略,坚持以农为本为核心,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产业,根据小陶村现有农业特点,规划扩大其绿化林、经果林和蔬菜水果等用地规模,积集推进以桃为特色,辅以粮油、水稻、梨、柿等农作物、果蔬生产。并增加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特色“桃”的生产效率、产量及质量等,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小陶社区特色“桃”产业。
  3.3.2 加工链接——支撑发展 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当地地域、文化优势,以本地特色经济作物——桃为发展导向,辅以油菜、水稻、梨、柿等作物。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产量,满足鲜果需求后,积集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例如果蔬罐头、果脯、果酒酿造、粮油和工艺品加工以及农产品包装等产业,利用多者联系,各产业间相互渗透,协同作用,并结合现代新科技,改變传统的小格局生产加工方式,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经营范围,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17],产业扩充带动经济上升,从而支撑小陶社区长期运营,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3.3.3 农文旅商——关联发展 关联发展即利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地域文化以及乡村生态等因素,与旅游业关联综合发展,在农业基础上,利用农产品、乡村景观、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等开发创新二三产业,推进产业重组与交叉渗透,促进新产业、新模式以及新业态发展,延伸产业链,有机关联一二三产业,构建田园社区产业体系,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小陶社区以基础农业关联发展旅游业,利用农作物间的搭配与种植设计,从色彩,形状,嗅觉,触感以及生产方式上将农业生产景观化,提供游客多维度田园风光。实现农业观光的同时还能满足农事体验的需求,体验农作物种植生产,收获采摘,储存加工,还有栽培技术学习以及生态农业知识科普,让更多的人认识农业、了解和参与农业,从而进一步扩大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
  此外还将乡村生活与游客关联,发展乡村田园生活体验活动,游客可漫步于村落小巷感受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体验淳朴民风,寻觅美食老店,享受马湖烧饼、火牌等特色美食,亦可参与美食制作,了解特色美食的发展史,感受其特有的“乡土味”,及制作过程带来的乐趣与新奇之感,近距离体验当地文化风俗,完成游客与乡村田园生活有机关联,实现农文旅商的综合发展。
  3.3.4 生态持续——配套发展 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还注重配套发展,充分考虑生态持续性,以生态循环体系建立配套产业生态链。首先在生活上,积集建设垃圾回收装置与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废水排流与处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关于衣、食、住、行、娱、医疗、卫生、安全设施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产业;然后是生产上,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体系,采用可循环给排水系统,建立便捷的物流运输体系,例如小陶社区的甜油桃,采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技术,以机械化生产、收割,产量增加,鲜果辅以桃系列产品加工,增加产品利用率,再以物流系统将产品运输于市场,提高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最后是生态环境上,构建新能源利用设施,注重防护林、湿地以及景观环境的生态建设。从生活、生产和生态3个方面综合建立配套设施,以实现小陶社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4 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问题
  4.1 同质化严重 田园综合体开发前期皆依靠当地山水林地等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田园旅游,皆以初级乡村山水观光,文化风俗及田园农事体验为主要经营模式,未曾对市场需求和当地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关于自身劣势短板及优势特色认识不深,对当地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以及农业生产特色挖掘不足,缺乏精准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指导,只有表层的景观开发,同质化严重,不具有独特性。
  4.2 产业模式单一 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地位优势逐渐削弱,但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未跟上步伐,多数年轻人向往城市而离开家乡,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力不足,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综合产业体系的连续发展。
  4.3 配套设施缺乏 农村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但生活方式传统单调,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即使前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欣赏,一旦带给游客交通不便、医疗设施缺乏、生活品质降低等不愉快的体验,就会导致口碑下降,游客减少,很难持续经营。
  4.4 生态意识薄弱 跟风开发乡村旅游的项目数量众多,且部分项目开发者为减少资金投入,以简单粗犷的方式进行开发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和项目策划,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和各产业间的供求关系,盲目发展,生态意识薄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态资源的缺失和浪费。
  5 建议
  5.1 正视当地现状,重点发展优势农业 田园综合体的最终目标是乡村振兴,因此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发展核心,规划建设前期需充分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再根据已有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以及优势板块,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优势农业,构建当地农业特色。
  5.2 结合基础产业,发展加工业 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加工业,在大规模、高产量、高品质的生产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系列加工产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形象,拓宽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以及解决农产品储存问题等。
  5.3 挖掘地方特色与文化,发展第三产业 挖掘本土文化和地方风俗特色,结合农业生产、乡野环境资源以及城市居民需求,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生产技术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带动经济。
  5.4 共生融合,生态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配套建立产品加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业态产业链,促进一、二产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结合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现代化、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市场需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创意活动体验实现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和谐融合,实现三产业共生融合,生态持续发展,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璇,徐亚茹,卢鑫杰,等.无锡阳山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的调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6):186-187.
  [2]赵旭东,逄鑫鑫,蔡柯柯,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模式探讨——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山口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9(02):161-165.
  [3]孙筱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32.
  [4]陈玉荣.田园综合体模式助力乡村振兴[J].环境经济,2018(11):52-57.
  [5]李楚鸿,周波.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关系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06):1-8.
  [6]郑国,刘卉.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06):66-67.
  [7]关潇,李义杰.产业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14):67-68.
  [8]姚茵,农守枫.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的产业融合分析——以灵山县为例[J].经贸实践,2018(19):12-13.
  [9]原振华,段汉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究——以许昌市中原·老家田園综合体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106-108.
  [10]原振华,段汉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究——以许昌市中原·老家田园综合体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106-108.
  [11]胡文耀.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J].中国商论,2018(23):145-146.
  [12]张瑞,沈守云.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10):9-10.
  [13]王笑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14]孙学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01):57-63.
  (责编:张 丽)
其他文献
摘 要:农业规划承载着宏观决策、方向引领的使命要求。该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为研究基础,探索机构设立的功能定位以及组织要素。针对成果审核备案率较低,承担大项目频率低,管理服务职能弱化,聚合优势不明显以及缺乏工程资信等现状问题,从强化管理办法修订,规范过程管理,强化品牌创制,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质量管控,提升行业影响等方面,提出了规划设计机构良性运行的建设性发展措施,以期为规划设计机构
期刊
摘 要: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我國北方的重要经济鱼种,为研究运输胁迫对大菱鲆生理免疫的影响,并确定大菱鲆的优选运输方案,采用体长为4.65±1cm(幼体组)和14.50±1cm(成体组)2种规格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运输条件,分析其非特异性免疫、呼吸排泄及死亡率变化,并探究活鱼苗运输的优选方案,结果显示:(1)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超氧
期刊
摘 要: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该研究利用实地调查法分析了商洛市江山村景区旅游资源现状,针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景区“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江山村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008-05  Research
期刊
摘 要:该文简要论述了农业园区科技支撑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功能,并以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支撑政策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科技支撑政策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科技支撑政策体系不完善、财政扶持领域单一、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科技成果应用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前后紧密关联的科技支撑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园区;科技支撑政策;政策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323
期刊
摘 要:为了筛选适宜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优良春花生新品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于2019年引进21个花生新品种(系),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在江西红壤旱地的产量水平相差很大,产量最高的品种是N17048,达到5319kg/hm2,比对照增产21.1%;產量最低的品种是宛花16号,仅为3121.5kg/hm2,比对照减产28.9%,
期刊
摘 要:通过总结前人种植经验以及多次实验,该文针对桂花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扦插繁育、栽培管理、花期调控、受冻复壮、病虫害防治等一套完备的桂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桂花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树;扦插;栽培;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 S68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58-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期刊
摘 要:该文以福州市閩侯白沙上寨农业休闲园概念策划为例,通过对资源现状的分析,以营造多形式休闲玩赏一体的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为规划目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依托生态生产本底,探讨了分区原则、设置与项目安排等,为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的规划及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44-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宿州市某农业示范区内的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来源及程度,采集研究区内55个土壤样品,测定6种重金属Cr、Co、Ni、Cu、Zn、Pb的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及潜在风险;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判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30、11.66、24.0
期刊
摘 要:变型拖拉机安全隐患较大,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和热点,也是目前农机部门最关注的安全隐患。该文从安庆市加强变型拖拉机监管工作中,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其存量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字:变型拖拉机;存量管理;安全隐患;报废淘汰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09-03  变型拖拉机是在拖拉机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特殊农业运输
期刊
摘 要:该文分析了当前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保障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完善教学内容,适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增强专业课实务教学教师力量及实践教学相关配备建设等,以期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人才;土地资源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