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环境下,教材突出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中心。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落实于实践,这是一项长期的全面培养人才的工程,不能片面地强调某阶段、某方面的教育。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培养人才的创造能力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为。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1、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才能不仅将知识学活学牢,而且将其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创造人格。
(1)鼓励学生学习物理标新立异。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中,大凡能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一些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者。居里夫人在实现人工核反应的第一次突破以后,接着费米标新立异用中子而不是α粒子去轰击原子核,结果一举成功。由此可见,要想标新立异,必须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要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对少数学生在实验中标新立异的做法不要轻易斥为“乱动”予以“扼杀”,应该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扬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夭折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富于想象、大胆猜想。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且具有善于对猜想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
2、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学生有了自信,才能不盲从,不“随风倒”,自信与成功率成正比。中学生的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是受他人认可的。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特别关注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这些都潜藏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教师应善于创造契机、创造奇迹。
3、引导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知识之间呈现出协作化、综合化趋势,所有的重大发明和突破仅仅靠个人努力是不可想象的,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并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搜集群体人的智慧取长补短,这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思考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一是多方位发散。例如: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有关教学时,让学生讨论“寻找能够使一段铁丝温度升高的办法”。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办法:炉中烧、太阳晒、石头磨、锤子打、砂纸擦、反复弯折等。二是多方案设计。例如在学习了决定电阻大少的因素之后,让学生设计能够改变电阻的电阻器。学生可以设计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改变并联电阻丝的条数(改变横截面积)、改变材料、改变温度等,进行可行性比较即可得出最方便可行的方案。三是多角度论证。例如要测量电阻,若已经有了一电池组、一电键、一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还需要哪些仪器?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寻找途径加以论证、说明。
2、打破时空顺序,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的思路思考问题。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思考过程,往往是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交叉进行、互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启发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突破难点、化繁为简。例如:计算一个正方体被翻转一次,至少要做多少功?如果用功的公式来求,学生无法下手。启发学生,如果让该正方体从翻转到重心最高点后自己倒下,重力能做多少功?学生顿时醒悟,根据机械能守恒,人做的功就是等于该功,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继续搞好“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亲身参与科研锻炼
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求中获得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这几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通过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虽然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培养的成效也不一定能够很快在试卷中看到。要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有惊天动地的发明也是不现实的,却可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探索培养,它必定会见之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1、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才能不仅将知识学活学牢,而且将其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创造人格。
(1)鼓励学生学习物理标新立异。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中,大凡能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一些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者。居里夫人在实现人工核反应的第一次突破以后,接着费米标新立异用中子而不是α粒子去轰击原子核,结果一举成功。由此可见,要想标新立异,必须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要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对少数学生在实验中标新立异的做法不要轻易斥为“乱动”予以“扼杀”,应该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扬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夭折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富于想象、大胆猜想。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且具有善于对猜想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
2、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学生有了自信,才能不盲从,不“随风倒”,自信与成功率成正比。中学生的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是受他人认可的。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特别关注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这些都潜藏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教师应善于创造契机、创造奇迹。
3、引导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知识之间呈现出协作化、综合化趋势,所有的重大发明和突破仅仅靠个人努力是不可想象的,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并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搜集群体人的智慧取长补短,这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思考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一是多方位发散。例如: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有关教学时,让学生讨论“寻找能够使一段铁丝温度升高的办法”。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办法:炉中烧、太阳晒、石头磨、锤子打、砂纸擦、反复弯折等。二是多方案设计。例如在学习了决定电阻大少的因素之后,让学生设计能够改变电阻的电阻器。学生可以设计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改变并联电阻丝的条数(改变横截面积)、改变材料、改变温度等,进行可行性比较即可得出最方便可行的方案。三是多角度论证。例如要测量电阻,若已经有了一电池组、一电键、一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还需要哪些仪器?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寻找途径加以论证、说明。
2、打破时空顺序,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的思路思考问题。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思考过程,往往是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交叉进行、互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启发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突破难点、化繁为简。例如:计算一个正方体被翻转一次,至少要做多少功?如果用功的公式来求,学生无法下手。启发学生,如果让该正方体从翻转到重心最高点后自己倒下,重力能做多少功?学生顿时醒悟,根据机械能守恒,人做的功就是等于该功,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继续搞好“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亲身参与科研锻炼
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求中获得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这几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通过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虽然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培养的成效也不一定能够很快在试卷中看到。要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有惊天动地的发明也是不现实的,却可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探索培养,它必定会见之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