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要求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如何解答开卷考试试题, 是中考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初中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就必须处理好潮水般的习题,讲究原则,选择高效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 历史开卷考试 基础知识 基本线索
每门学科的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开卷考试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更高。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开卷考试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到时在考场上“翻书照抄”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试想:历史学科有六本书,考试时间只有60分钟,况且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并不是仅仅翻书就可以找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夯实基础。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的掌握,而历史教师则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
一、研究考试大纲,探索命题特点
开卷考试试题要求体现课改精神,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突出学生对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人文精神,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组。创设新的情境式场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重组知识能力的考查,避免生搬硬套。
开卷考试试题要克服单一的、片面的、复现式的现象,呈现给学生的必须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才能解答的,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特别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政热点。开卷考试试题所选内容一般都具有现实意义,要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特别要选取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来命题。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放眼世界,留意国际风云变幻,促使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通读教材,理清线索。
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在阅读教材时,要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还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记忆。
近年中考命题都会依据历史课标命题,试题难度会适中,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查的重点。因此,熟悉甚至记住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翻书时间,提高做题速度,这样可节省出较多时间思考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和能力题。学生要抓住第一轮复习的有利时机,及时彌补知识盲点和弱点。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从初一开始逐课讲解,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补缺补差,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巩固提高,对所有的学生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学生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中考的命题范围、考试题型、难易要求等,紧扣课程标准,研读历史教材,逐章逐节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融会贯通,前后联系,让学生将知识点连成线、连成片。
3.专题归类,综合分析对比。
如果说历史发展是纵向联系,那么归类就是找出它的横向联系,把同类事物排列起来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区别、联系,以利于系统掌握。归类方法常用对比法和列表法,比如:把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对比,就是对比归类。又如:世界近代史上四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们可以从革命原由、时间、领导人、简要经过及意义多方面进行列表归类,将历史知识按照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进行归纳分 类。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就可划出“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样一些类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 的目的,又便于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起到深化知识、强化记忆的作用。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后,教师即可采用专题形式,归类复习,旨在理清历史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的纵横网络,进而形成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对比能力。
4.关注热点,注重实践。
联系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链接起来,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眼下的历史热点问题有“三农”问题,祖国统一大业,中日、中美关系,等等,如:和谐社会问题、台湾问题、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中东问题、大国崛起等。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试题的开放性和时代气息。一些周年纪念的大事往往也成为命题者的切入口,这些事件,以小见大,体现了勿忘历史的使命感,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在复习时,还可以考虑把历史的史实与政治理论如改革、发展、稳定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综合贯通,进一步提高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战争史、科技史、资产阶级革命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战后国际关系史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专题复习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因此,学生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掌握其解题的方法。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此在综合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理清线索。如比较抗日中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在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四、认识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开卷试题型一般有三种: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问答题。学生应熟知这几种题型,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以培养自己思考、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水平。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在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材料解析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并迅速查阅课本资料,再审所问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又如简(问)答题,它是历史中考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知掌握程度,在做题时,先审题,重点分析关键性词语,找准知识点再作答。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能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实战水平。因此,学生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掌握其解题的方法。只要学生端正复习态度,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就能事半功倍,在历史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历史开卷考试 基础知识 基本线索
每门学科的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开卷考试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更高。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开卷考试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到时在考场上“翻书照抄”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试想:历史学科有六本书,考试时间只有60分钟,况且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并不是仅仅翻书就可以找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夯实基础。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的掌握,而历史教师则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
一、研究考试大纲,探索命题特点
开卷考试试题要求体现课改精神,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突出学生对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人文精神,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组。创设新的情境式场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重组知识能力的考查,避免生搬硬套。
开卷考试试题要克服单一的、片面的、复现式的现象,呈现给学生的必须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才能解答的,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特别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政热点。开卷考试试题所选内容一般都具有现实意义,要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特别要选取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来命题。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放眼世界,留意国际风云变幻,促使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通读教材,理清线索。
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在阅读教材时,要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还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记忆。
近年中考命题都会依据历史课标命题,试题难度会适中,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查的重点。因此,熟悉甚至记住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翻书时间,提高做题速度,这样可节省出较多时间思考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和能力题。学生要抓住第一轮复习的有利时机,及时彌补知识盲点和弱点。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从初一开始逐课讲解,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补缺补差,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巩固提高,对所有的学生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学生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中考的命题范围、考试题型、难易要求等,紧扣课程标准,研读历史教材,逐章逐节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融会贯通,前后联系,让学生将知识点连成线、连成片。
3.专题归类,综合分析对比。
如果说历史发展是纵向联系,那么归类就是找出它的横向联系,把同类事物排列起来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区别、联系,以利于系统掌握。归类方法常用对比法和列表法,比如:把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对比,就是对比归类。又如:世界近代史上四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们可以从革命原由、时间、领导人、简要经过及意义多方面进行列表归类,将历史知识按照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进行归纳分 类。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就可划出“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样一些类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 的目的,又便于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起到深化知识、强化记忆的作用。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后,教师即可采用专题形式,归类复习,旨在理清历史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的纵横网络,进而形成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对比能力。
4.关注热点,注重实践。
联系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链接起来,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眼下的历史热点问题有“三农”问题,祖国统一大业,中日、中美关系,等等,如:和谐社会问题、台湾问题、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中东问题、大国崛起等。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试题的开放性和时代气息。一些周年纪念的大事往往也成为命题者的切入口,这些事件,以小见大,体现了勿忘历史的使命感,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在复习时,还可以考虑把历史的史实与政治理论如改革、发展、稳定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综合贯通,进一步提高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战争史、科技史、资产阶级革命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战后国际关系史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专题复习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因此,学生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掌握其解题的方法。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此在综合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理清线索。如比较抗日中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在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四、认识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开卷试题型一般有三种: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问答题。学生应熟知这几种题型,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以培养自己思考、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水平。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在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材料解析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并迅速查阅课本资料,再审所问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又如简(问)答题,它是历史中考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知掌握程度,在做题时,先审题,重点分析关键性词语,找准知识点再作答。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能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实战水平。因此,学生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掌握其解题的方法。只要学生端正复习态度,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就能事半功倍,在历史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