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故里大同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同的书法研习和创作形成了高潮,隔三差五就有书法展出现,魏碑书体研习更是方兴未艾,还成立了魏碑研究院,全国独此一家。大同是北魏的都城,魏碑的发源地,被誉为魏碑之都。笔者曾涉猎大批有关魏碑的文章,多是魏碑书体艺术特点和书写方法,以及魏碑书写活动情况,难得看到魏碑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在此做以探索,请教方家。
  书法是人文精神的象征,是中国特有的藝术,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文字,删繁就简创出籀篆。进入汉代籀篆变为隶书,到东汉时隶书进入成熟期。晋将汉隶定型为方块字,孕育了真书、行书和草书,从实用开始步入艺术。到北魏王朝出现了魏碑。


  魏碑是北魏盛行的一种刀刻斧凿书体,因此称“魏碑”,或“北碑体”,是碑刻、墓志铭、造像题记、摩崖石刻的总称。它是正书的一种,取代了隶书。魏碑透过刀锋看笔锋,书风古拙朴茂、庄重雄浑、苍劲峻厚、刚健质朴、硬朗开阔、棱角分明,其带有原生态的艺术特征为人称道。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对隋唐楷书的形成影响巨大。唐代书法大家褚遂良、殴阳询、孙过庭的书品,很明显都是由魏碑演变而来,且烙印很深。但由于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因此魏碑书体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一直是藏在深宫人未识。直到清代,康有为、梁启超、阮元、包世臣等一些学者突破局限,才发现魏碑的美学价值,为其昭雪正名并宣扬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康有为还为魏碑写了专著,名为《广艺舟双楫》,称赞魏碑有十大优势,“魄力雄健,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再加上一些碑刻的发现,魏碑这一书体历经千年的波折,才被社会公认。北魏定都大同96年,加上迁都洛阳前后南都北都之称,有200年之久。而北魏迁都洛阳短短数十年就灭亡,可人们每言魏碑必提洛阳,更离不开龙门二十品。好像魏碑就等同于洛阳,等同于龙门石窟,实在有些偏颇。
  殊不知北魏在平城建都的时间最长,且北魏历史上为人称道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平城,比如几项翻天覆地的改革和民族融合等,无一不是在平城进行的。平城时代是北魏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是魏碑书体的发祥地和源头。北魏平城百年间也是继东晋王羲之父子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有崔浩父子、卢渊、高允、李冲、江式、蒋少游、寇谦之、沈法会、刘芳、刘仁之等一大批人,未留下名的书法家也有很多,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的重要书迹。这些书迹仅云冈造像题记,就有《昙媚造像题记》等30多种,40 余题;此外还有《破多罗太夫人漆皮题记》《司马金龙墓木板漆书》《嘎仙洞祝文》《晖福寺碑》《太武帝东巡碑》《文成帝南巡颂》;有《孙恪墓铭》《班变墓铭》《中洪之墓铭》《钦文姬辰墓铭》《司马金龙墓表》等。除此之外,还发现“大代万岁”“皇魏万岁”“富贵万岁”“传祚无穷”等瓦当文和瓦刻文近400 余件。
  大同著名书法家殷宪对这些造像题记、碑刻、墓铭、瓦当文和瓦刻文进行整理,并列出详实的条目。这些条目不只让人耳目一新,更有力地说明平城是魏碑发祥地。那么魏碑是如何产生和演变而来的呢?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第一是汉文化的崩溃。西晋八王之乱后,十六国兴起,中原烽火连天,战乱不断。好多文人学士逃到南方,书家自然也属在逃之列,有史料称当时好多地方是十室九空。中原文化停滞、瘫痪、崩溃,以至出现了文化空白。这就给魏碑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是北魏以汉制治国。鲜卑人统一中原后,大量地启用汉族文人名士,以汉族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首先是确立了汉字在朝中的使用机制,再加上崔玄伯、崔浩、卢渊、郑玄等,一大批有名书法家在朝为官,汉字书写也讲究起来。如史籍所载,太武帝看到崔浩字写得很好,便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令其随时起草诏书文告。皇帝对书法的欣赏和重视,给魏碑的形成提供了又一重要条件。
  第三是大兴儒学。史载公元398年,道武帝定都平城后,便置五经群书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公元426年,太武帝在城东起太学,祭孔子,以颜渊配;公元444年,太武帝下诏“自王公以下卿士,其子悉皆谐太学。”冯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太学为皇宗学,京城设四门小学,郡设郡学,县设县学,乡设乡序,鼓励私人办学,并立孔庙塑孔子像。而且每位皇帝对学子要求很严,还不断检查他们的学习,对优秀者进行鼓励。当时所学的文化,不只是阅读经史,每日最重要一课是习字,即学习书法。也就是从描红模开始,到写仿再到自书,是每个生员必修的课程。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等几位皇帝,少年时不只是经史学习很好,毛笔字写得也都很出众。明元帝接帝位后,在从政的百忙中,还采诸经史,撰写《新集》13篇;太武帝命大臣们整饰汉字,新增汉字1000多个。孝文帝受皇祖母冯太后的教导,在这方面最为出色。史载他才藻富胆,好为这章,马上口授,一字不改。太和年间后期所有诏书,都出自他手。他写的《吊比干文》,名扬千古,为人称道。书法艺术是作者心理、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反映。这些皇帝在书写中,将他们民族策马弯弓、驰骋草原的豪放之情流露于笔端,使所书字体发生变异。又因北魏佛帝合一,他们既是帝也是佛,这一变异的书体既是帝体也是佛体,既为众人肯定,也成为众人的学习模式。这就成了魏碑形成极重要的因素。
  第四是雕刻艺术的影响。北魏佛教的盛行,推动了石窟造像艺术的迅猛发展。雕刻渗透人们生活中,已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现象。人们不只在雕像中雕几行字作为题记,也雕庙碑、墓碑。还把《五经》雕在石头上,拓片供人学习,称做“经碑”。司徒崔浩还把《北魏史》刻成碑,称做“史碑”,却由此引来杀身之祸。雕在石头上的字刀锋所向,呈现着刚劲硬朗、棱角分明之美,皇帝赏识,众人也喜爱。于是都模仿学习,朝野上下蔚然成风。这便是魏碑形成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五是写经的推动力。当时佛教的发展,除口头传播而外,完全依靠抄写《佛经》传播。一些王公贵族富豪营功积德修营来世,便不惜一切财力组织写经。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是当年皇族中写经最早最多者之一。他宫中就养着师贤、惠始等一些有名高僧,让他们译经写经。冯太后的兄长冯熙在朝位高权重,是北魏最崇敬佛教的人物。他一生不只倾其家资兴建寺庙,还组织写经16部,23360卷。19世纪敦煌发现大量洞藏的手写经书中,还有他出资写的几部。执笔写经更是一种对佛教虔诚礼敬的表示,也最受善男信女们尊敬。因此不少文人学士都写经。特别是有些僧人把写经视为天职,终生都写经不辍。这样一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字越写越好,给魏碑书体的形成增光添彩。
  以上的五种因素,可说无一不与魏碑书体形成有关。虽然魏碑的发展,经过了平城时代、洛阳时代、东魏和西魏漫长的时期,但平城是魏碑的发祥地,是源头。尽管魏碑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门类,但它跟北魏的重大改革和民族融合同样的重要。魏碑书体庄重雄厚、刚健古朴、苍劲开阔,独树一帜,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和接力站。它上承魏晋下启隋唐,为唐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魏碑和雕塑、太和音乐等一样,是融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目前大同地区发现的北魏题记、碑刻、墓志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埋在地下。东汉蔡邕在太学门前,将《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刻成石经,用碑石46 块。有资料载:崔浩刻“史碑”与“经碑”,还从邺城取石虎文室屋基石60余块,用工300万雕刻而成。立于城西原祭天郊坛东3里的大道旁,占地方圆百余步。据说崔浩被诛,这些碑也被打碎,可那么多的碑石碎片究竟埋藏在那里,到如今没发现一块。寻找这些遗物,还原其本来面貌,对挖掘魏碑文化,再造魏碑碑林,以至建设魏碑之都很有意义,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其他文献
那些年,一个人漂泊在外,就如一个风筝一样,高高地悬在空中,不知要飘向何处。但飘得再高、再远,我总觉得有根线,在紧紧地牵着我,这根线就是大同。闲暇与人聊天时,每每提及大同,总会滔滔不决,总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  走得再远,走得再匆忙,大同却从未远离,雁塔的风铃就在耳边回响,古城的身影就在眼前闪现,广袤原野上牧羊的歌声伴着喧嚣的城市慢慢沉入长长的梦境。  这些年,生活在大同,工作在大同,就如远方的游子
期刊
我欲歌大同,由头说不完:古韵加蓝天,文化开新颜,御东装点“新能源”。  北魏最辉煌  大同之古,总体上讲是有2300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细数则一般概括为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两汉明塞、北魏帝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等各个时期的瑰宝遗存,而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可略数为:以云冈为代表,包括高山、鹿野苑等在内的北魏石窟;舆论界素以“魏址金基元墙明砖”概称的古城墙;以“操场城一号、二号、三号遗址”以及“皇魏万岁
期刊
艺术家简介  1969年生,山西大同人。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大同市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创作高研班,师承著名画家张立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2006年被《收藏导报》评为“中国当代最具升值潜力中国画100家”。还陆续获得了“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及“世界华人书画家”“世界银奖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作品被许多艺术机构和收藏
期刊
蓬皮杜总统访华期间中,出人意料的专程前往大同参观访问,云冈石窟因为他的访问而蜚声海内外,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也因此亲自过问云冈石窟的修缮工作。当时的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市文化局委托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影片在全国上映后,超高的放映量使得大同和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以至于很多人对于山西只知大同而不知省会太原。  蓬皮杜当年为什么要来大同?仅仅是因为仰
期刊
大同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这里曾是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改革开放之初,御河上只有一座大桥;如今的御河上已经是七桥飞架东西,通行非常便利。  一代京華两代陪都四朝重镇,城史亘古,历经沧桑,境内古
期刊
解放战争,波澜壮阔,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时值1948年末,在华北大地上,国民党蒋阎军主要有四路重兵防守,一路是由傅作义率部驻守平津等地,一路由董其武率部驻守绥远,一路由梁化之、王靖国率部驻守太原,一路由于镇河率部驻守大同。四路兵马的班底根基,均源自于阎锡山的晋绥军,后来傅作义脱阎投蒋,傅作义与老部下董其武就被视为亲蒋系将领,梁化之、王靖国、于镇河则一直被视为坚定的阎系将领。  随着解放军的节节
期刊
大同长城山林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忘初心,担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建设新时期和谐美丽林场。  持之以恒做好资源培育  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厚植林业生态优势。他们立足实际,利用林场林地优势,因地制宜,坚持造抚并举、造管结合,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积极打造国家级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光是2018年,就完成了國家级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培育管理5763亩
期刊
于谦于老师,大家都熟悉,郭德纲的黄金捧哏。郭德纲甩包袱又快又皮,只有于谦能接的上。于老师除了包袱接得好,还养得一手好动物,为了自己高兴地玩儿,他还建了一个“天精地华”动物园,这足见“谦哥”对动物的喜爱。在古代的山西大同,当时还是辽朝时期,也有这么一个喜欢动物的富商,他同样十分喜欢动物,以至于墓室的壁画中绘满了生前的心头爱。  2011年,在山西大同市火车站附近,人们发现了一座辽国墓葬,考古学家打开
期刊
陈年是我这几年最看重的一位后起之秀。记得09年我在她的博客上看到《胭脂杏》后,便高兴地为她各处推荐。后来的事实完全如我所愿:不仅被《小说选刊》选发,还被收入年度最佳小说选。随后,陈年的小说接二连三地在各个颇有影响的刊物上频亮相,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由文心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她的小说集《给我一支枪》和《小烟妆》。  仔细研读陈年这两部小说集,认真梳理阅读陈年这些小说文本后带给我们的喜悦,我觉
期刊
有一份记忆刻在我的脑海里已二十多年,这份记忆就是我初为人师的独特感觉,是那么地妙不可言、刻骨铭心——  二十多年前的我二十岁,二十岁的我神采飞扬,神采飞扬的我成了一名“孩子王”。当我第一次走进校园,听到一声声甜美清脆的问候,我的心怦然而动;当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看到一双双明亮无邪的眼睛,我就告诉自己,我的梦想要在这里点燃,我的生命之帆要在这里启航,我的精彩人生要在这里演绎!正是这份心动和梦想,让我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