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谷区位于首都东北部,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川谷地,面积1075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275个行政村,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城镇居民人口8万人。几年来,平谷区政府大力贯彻《科普法》、《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根据不同的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可以说,平谷区的科普事业正沿着有区域特色的科普之路全面推进,深入发展。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目前,平谷区的区、(镇)乡、村三级科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三级领导机构。一是于1998年2月成立了平谷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调整平谷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主席由主管科技的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22个。二是各委、办、局及16个乡镇按照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要求,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科普工作。三是各村明确由一名副村长主抓科普工作。
按照《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的标准,平谷区科普经费一直保持在0.5元/人。到2002年,平谷科普经费增加到了1元/人的标准。同时各个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分别负责街头橱窗、广告的科普宣传,改造、建设科普设施,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正在形成。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科普氛围
针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形象生动的特点,平谷区电视台设立“科技与服务”、“卫生与健康”、“农时季节”、“阵地”等11个专栏节目,作为科普宣传窗口,宣传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平谷区世纪广场电子显示屏建设工程是区政府2003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也是北京市文化广场的第一座电子科普显示屏。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现已投入使用,为平谷区人民增添了一处现代化的科普宣传阵地,并为北京市在远郊区县乃至全市探索在城(镇)广场设立电子科普宣传设施、吸纳和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力量提供了一个新的运作模式。黄松峪乡自建农民电视网校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以来,农民通过有线电视,坐在家中就能学习科技知识,收视率达70%以上。
围绕主导产业
开展科普工作
平谷区开展的科普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农民致富紧密结合,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科技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培育具有平谷特色的大桃主导产业。3年来,平谷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都在2000期以上,培训农民36万人次,培训率达98%,下发技术材料6万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35万亩果树,15万亩大桃,有240多个品种,其中主栽品种40多个,全区共有5万户15万农民从事大桃生产,果农收入的80%以上来自大桃,大桃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力抓阵地建设
促进科普发展
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在不断完善青少年科技场馆和城镇居民科普阵地建设的同时,平谷区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开拓创新,开发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科普阵地,使科普展馆建设由城镇向农村发展,科普宣传对象由居民向农民发展。目前,全区275个行政村有240个建立了“八有标准”的村级科技文化大院,占到总数的88%。如大兴庄镇白各庄村投资70万元建起的科技文化大院,设有专家办公室、咨询室、教室,并配备电脑、影碟机、电视机等现代化的电 教设备,使科普工作的开展具备了设施先进、配备完整的硬件基础,并开通了远程教育基地,科技文化大院真正成为了农民吸取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东高村镇医院是平谷区一所镇级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北京市第一所医院百米“爱心科普展廊”,这条艺术长廊将单调的诊疗服务与新颖的卫生科普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为平谷区的科普进社区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使科普工作走进社区,融入卫生,服务人民。
典型引路逐步推进
开展科普工作,典型引路是关键。平谷区围绕大桃主导产业,联合科技管理部门,在村班子战斗力强、科技意识强的东鹿角村、夏各庄村、上镇村、白各庄村等地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平谷区形成了13个国家、市、区级科普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通过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平谷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的大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01年推广大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亩产比实施标准化生产前增产15%,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10%,平均每公斤增收0.4元。许多农民依靠科技进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科普工作者作用
罗营镇上镇村的科技培训基地以协会的形式进行管理,共吸收会员98名,会员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缴不同的费用。聘请中高级科技人员12名,其中中级7名,高级5名,组成专家顾问团,负责全村的培训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咨询会,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每月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每期100人,全年培训2000人次。科技培训基地建立以来,农民由被动、免费学习逐步向主动、自费学习转变。
目前,平谷全区开通了20个农业远程教育基地,农民通过电脑、有线电视,坐在家中就能看到北京农科院及区技术人员讲课。建成了桃园村、东鹿角村和马昌营村等3个“电脑网络村”,农民教育实现信息化。桃园村地处平谷区最北部山区,有90户人家,有电脑的家庭就达40多户,并且全部接通了国际互联网,近三年该村网上销售果品400万公斤。并成功地召开了“郊区农民现代化素质教育现场会”,北京市领导对平谷区农民的现代化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整合资源优势
发挥部门联动作用
区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与有关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普工作开展。2003年,平谷区成功地举办了科技周、爱科学月、科普进社区、科普之春等100项活动,参加人数达14万人次,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此外,平谷区举办大型科普互动展。区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工作者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了42件科普互动展作品。这些展品以我国古代传统的数学经典和现代数学精华为题材,既通俗易懂,又易于动手,利用简易的互动方式宣传科技知识,通过实验演示科学道理。这次“数”科普互动展接待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66362部队骨干官兵等2.35万人次,同时有30件作品参加了北京科技周展出及到外地参展,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目前,平谷区的区、(镇)乡、村三级科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三级领导机构。一是于1998年2月成立了平谷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调整平谷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主席由主管科技的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22个。二是各委、办、局及16个乡镇按照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要求,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科普工作。三是各村明确由一名副村长主抓科普工作。
按照《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的标准,平谷区科普经费一直保持在0.5元/人。到2002年,平谷科普经费增加到了1元/人的标准。同时各个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分别负责街头橱窗、广告的科普宣传,改造、建设科普设施,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正在形成。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科普氛围
针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形象生动的特点,平谷区电视台设立“科技与服务”、“卫生与健康”、“农时季节”、“阵地”等11个专栏节目,作为科普宣传窗口,宣传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平谷区世纪广场电子显示屏建设工程是区政府2003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也是北京市文化广场的第一座电子科普显示屏。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现已投入使用,为平谷区人民增添了一处现代化的科普宣传阵地,并为北京市在远郊区县乃至全市探索在城(镇)广场设立电子科普宣传设施、吸纳和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力量提供了一个新的运作模式。黄松峪乡自建农民电视网校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以来,农民通过有线电视,坐在家中就能学习科技知识,收视率达70%以上。
围绕主导产业
开展科普工作
平谷区开展的科普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农民致富紧密结合,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科技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培育具有平谷特色的大桃主导产业。3年来,平谷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都在2000期以上,培训农民36万人次,培训率达98%,下发技术材料6万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35万亩果树,15万亩大桃,有240多个品种,其中主栽品种40多个,全区共有5万户15万农民从事大桃生产,果农收入的80%以上来自大桃,大桃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力抓阵地建设
促进科普发展
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在不断完善青少年科技场馆和城镇居民科普阵地建设的同时,平谷区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开拓创新,开发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科普阵地,使科普展馆建设由城镇向农村发展,科普宣传对象由居民向农民发展。目前,全区275个行政村有240个建立了“八有标准”的村级科技文化大院,占到总数的88%。如大兴庄镇白各庄村投资70万元建起的科技文化大院,设有专家办公室、咨询室、教室,并配备电脑、影碟机、电视机等现代化的电 教设备,使科普工作的开展具备了设施先进、配备完整的硬件基础,并开通了远程教育基地,科技文化大院真正成为了农民吸取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东高村镇医院是平谷区一所镇级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北京市第一所医院百米“爱心科普展廊”,这条艺术长廊将单调的诊疗服务与新颖的卫生科普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为平谷区的科普进社区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使科普工作走进社区,融入卫生,服务人民。
典型引路逐步推进
开展科普工作,典型引路是关键。平谷区围绕大桃主导产业,联合科技管理部门,在村班子战斗力强、科技意识强的东鹿角村、夏各庄村、上镇村、白各庄村等地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平谷区形成了13个国家、市、区级科普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通过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平谷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的大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01年推广大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亩产比实施标准化生产前增产15%,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10%,平均每公斤增收0.4元。许多农民依靠科技进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科普工作者作用
罗营镇上镇村的科技培训基地以协会的形式进行管理,共吸收会员98名,会员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缴不同的费用。聘请中高级科技人员12名,其中中级7名,高级5名,组成专家顾问团,负责全村的培训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咨询会,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每月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每期100人,全年培训2000人次。科技培训基地建立以来,农民由被动、免费学习逐步向主动、自费学习转变。
目前,平谷全区开通了20个农业远程教育基地,农民通过电脑、有线电视,坐在家中就能看到北京农科院及区技术人员讲课。建成了桃园村、东鹿角村和马昌营村等3个“电脑网络村”,农民教育实现信息化。桃园村地处平谷区最北部山区,有90户人家,有电脑的家庭就达40多户,并且全部接通了国际互联网,近三年该村网上销售果品400万公斤。并成功地召开了“郊区农民现代化素质教育现场会”,北京市领导对平谷区农民的现代化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整合资源优势
发挥部门联动作用
区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与有关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普工作开展。2003年,平谷区成功地举办了科技周、爱科学月、科普进社区、科普之春等100项活动,参加人数达14万人次,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此外,平谷区举办大型科普互动展。区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工作者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了42件科普互动展作品。这些展品以我国古代传统的数学经典和现代数学精华为题材,既通俗易懂,又易于动手,利用简易的互动方式宣传科技知识,通过实验演示科学道理。这次“数”科普互动展接待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66362部队骨干官兵等2.35万人次,同时有30件作品参加了北京科技周展出及到外地参展,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