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10个观点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2016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正式发布。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提出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十个观点。
  1.“全方位学习”是自“终身学习(教育)”之后与学习型社会相关的核心概念,它有賴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有效支撑。
  2.“互联网 ”战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共同驱动,使城市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相互衔接,并有融合的趋势。
  3. 受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或许将成为三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场域,使得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有系统化发展趋势。
  4. 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学习场域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五种相对独立的典型场域,也包括教室、场馆、学区和农村四种细分和延展的场域。这种学习场域划分将为城市智慧教育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框架。
  5. 在政策层面,数字校园的建设关注的重点从学校管理和系统建设逐步发展为关注学校资源和服务建设,智慧校园首次在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相关文件中提到。在实践层面,课堂、学校和社会在知识、信息和资源三方面存在互联互通的迹象。
  6. 家庭教育不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得到高层领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网络化、数字化和移动媒体逐渐成为家庭教育支撑条件和产业拓展新领域。
  7. 社区教育从早年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向当前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民终身教育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也成为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
  8.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配置水平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步加强,“三通两平台”工程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但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9. 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的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更方便于市民的使用。场馆学习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学习、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网络覆盖更广,信息获取更为便捷,使公共场所成为非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地方。
其他文献
对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考虑材料的非线性,计算空心板在4种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7月10日—11日,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届大会以“2030年教育议程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主题,旨在落实《青岛宣言》。会议通过了《青岛声明》,对《青岛宣言》的精神和“教育2030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阐释。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已初步构建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