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区越来越注重住宅周边绿化质量的提升与户外游憩设施的完善,而儿童的需求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必要性及现状问题的初探,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好地提升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居住区 儿童 活动空间 游戏设施 规划设计
1引言
现代居住区正在蓬勃发展,却忽略了儿童群体的需求,不少居住区出现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意外受伤甚至走失等情况;与此同时,儿童心理失衡、儿童肥胖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最常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因而也最能影响到儿童户外活动的质量以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现代居住区中存在许多儿童活动的潜在危险因素,儿童户外活动需求问题值得重视。
2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必要性
2.1是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发展的需求
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发展变化最快,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年龄的发展其行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此阶段的儿童活动也呈现出一定特征。
2.1.1变化性
儿童行为的变化性不仅受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即使在某一特定年龄段也会受到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的限制。正如现代城市环境下的儿童游戏方式和80年代的儿童玩乐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2.1.2自主性
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认为儿童处于心理还不成熟的时期,不具备自我活动的自主意识。虽然儿童的行为判断意识薄弱,但是他们对于外界刺激具有强大的反应力,对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更需要自由的户外活动空间。
2.1.3创造性
儿童行为的多变,以及面对外界事物的自主反应使他们的行为往往显得琢磨不透,极具创造性。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儿童是在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则的。具创意性的游戏设施更能与儿童强大的创造力迎合,也更利于激发儿童的再创造能力与智力的开发。
2.2是儿童自身对社会认知的需求
儿童对外界的行为模式的发展变化,其内化的部分也就是儿童内心情感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感。
2.2.1认知
儿童的認知能力的需求是与感官的刺激及运动刺激相关的。重复活动对外界刺激的有序组合将被识别为某种形式,进而加深对外界的认识。而这种主客体之间的认知过程需要通过游戏的手段达到。游戏是儿童最初认识社会的途径。
2.2.2情感
对自我情感的理解与控制能力也是在儿童时期得到最有效的锻炼。比如儿童亲身经历荡秋千的过程所体验到的快乐与恐惧、在玩堆沙游戏中得到的满足或者挫败感,以及与同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被信任或者同情感,更进一步将破坏性转化成建设性的力量等。
2.2.3社会性建立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儿童的社会交往更是实现儿童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儿童以后顺利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在儿童时期通过与家人、同伴等的交往中,感知社会形态、学习掌握社会规范,认知社会角色,发展语言和社会性情感。良好的儿童户外活动将更有助于引导其建立人生的社会性感知。
3儿童户外活动影响因素
3.1不同儿童年龄对儿童活动方式的影响
对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见下表)
表一 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征
年龄组 3~6周岁学龄前儿童(幼儿期) 7~12周岁学龄儿童(童年期)
体力特征 体力较之前大有增强,能够直立行走, 已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行走和较大强度的
操作物体,有能力进行一些最初步的 体力活动,运动技巧的自控能力和平衡能
游戏活动 力增强
心理特征 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 无意性和重视具体形象仍然占主要地位,
模仿成人的活动。各种心理过程 智力进一步发展,初步掌握了读写算等基
具明显的具象性和随意性。还不 本知识技能,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活动,心 受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较大,形成一定的
理活动具很大的不稳定性。开始 行为习惯
形成自己的个性
行为特征 游戏是主导活动,偏爱创造性游戏、建 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形式,更加倾向集体游
筑游戏、活动性游戏等 戏,竞争意识增强,对智力活动兴趣更大
因而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活动需求,具有多样丰富的游戏空间及设施。
3.2儿童独立移动性
现代城市建筑环境日趋密集,儿童独立移动性逐渐减弱。儿童多数是进行监护状态下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制度化的游戏,这样大大限制了儿童进行户外游戏的机会。而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父母选择了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而老年人多喜爱安静单一的活动方式,这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儿童到户外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机会。
3.3环境
环境对于儿童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如儿童在水边自然地会去戏水,在沙地上儿童又会开始将沙堆成各种造型,在十分有趣味的小品上儿童可以攀上爬下、尽情玩耍,单调乏味的空间很难让儿童提起兴趣。可见环境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的影响之大。
4现状及问题
近年我国住区户外空间的建设慢慢得到重视,但整体质量仍然不高,绝大部分场地建设停留在沙坑加滑梯的固定空间模式,而这种单调的活动设施,远无法满足儿童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理论多数是针对大型儿童公园及游乐场,少数针对居住区内的;且对居住区中儿童活动空间的研究也仅停留在表面活动设施的设置,并未对儿童特殊的行为特征需要的活动场地研究。 4.2相关法规规范不健全
我国在居住区儿童活動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还很不健全,目前仅有《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中提出应该在居住区的公共绿地设置儿童活动场地,但对于具体的活动面积、所含元素、质量水平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细致的说明并未涉及。而国际上,截至1979年,已有10个国家制定了关于居住区内儿童活动场地的统一标准。
4.3 设计中对儿童活动空间的忽视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儿童活动场地考虑的不够导致了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规模不适当、设施陈旧、功能性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植物搭配缺乏科学性、创意性和观赏价值等方面。
5改善方法初探
5.1设计师的责任
对于规划师与景观设计师,应重视住区项目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增强设计师的责任感。设计师自身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对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能力,从场地选择、地形与水体设计、道路与分隔物及铺地的设计到绿化、游戏设施与小品的设置等都应充分地考虑,做到为居住区带来良好舒适的户外儿童活动空间。
5.2 政府的政策支撑
5.2.1健全相关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统一正规的法规条例约束下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有序有效的实施。因此规划及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努力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使住区内儿童活动空间的营造与使用能够有法有矩可依。例如,居住区内儿童走失及游玩受伤的状况,并不单是居民加强看护能解决的,对儿童权益的相关保护法规的健全,都更能从本质上缓解这些问题。
5.2.2增加媒体宣传,加强公民重视意识
对于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存在问题的探讨可以看出,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并不具备实现自我愿望的能力,他们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接受周围多彩的环境刺激反应的。因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关怀儿童的社会环境,避免对儿童关爱的缺失,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爱护,加强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看护等等,都有助于居住区内儿童活动质量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李勤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规划设计研究》 【J】住宅科技,2010
2.王岚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适应性设计探讨》,2005
3.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张莉,徐澜婷,段渊古《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5.詹红《浅析小区内儿童空间的规划设计》【J】城乡与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 儿童 活动空间 游戏设施 规划设计
1引言
现代居住区正在蓬勃发展,却忽略了儿童群体的需求,不少居住区出现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意外受伤甚至走失等情况;与此同时,儿童心理失衡、儿童肥胖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最常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因而也最能影响到儿童户外活动的质量以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现代居住区中存在许多儿童活动的潜在危险因素,儿童户外活动需求问题值得重视。
2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必要性
2.1是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发展的需求
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发展变化最快,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年龄的发展其行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此阶段的儿童活动也呈现出一定特征。
2.1.1变化性
儿童行为的变化性不仅受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即使在某一特定年龄段也会受到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的限制。正如现代城市环境下的儿童游戏方式和80年代的儿童玩乐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2.1.2自主性
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认为儿童处于心理还不成熟的时期,不具备自我活动的自主意识。虽然儿童的行为判断意识薄弱,但是他们对于外界刺激具有强大的反应力,对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更需要自由的户外活动空间。
2.1.3创造性
儿童行为的多变,以及面对外界事物的自主反应使他们的行为往往显得琢磨不透,极具创造性。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儿童是在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则的。具创意性的游戏设施更能与儿童强大的创造力迎合,也更利于激发儿童的再创造能力与智力的开发。
2.2是儿童自身对社会认知的需求
儿童对外界的行为模式的发展变化,其内化的部分也就是儿童内心情感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感。
2.2.1认知
儿童的認知能力的需求是与感官的刺激及运动刺激相关的。重复活动对外界刺激的有序组合将被识别为某种形式,进而加深对外界的认识。而这种主客体之间的认知过程需要通过游戏的手段达到。游戏是儿童最初认识社会的途径。
2.2.2情感
对自我情感的理解与控制能力也是在儿童时期得到最有效的锻炼。比如儿童亲身经历荡秋千的过程所体验到的快乐与恐惧、在玩堆沙游戏中得到的满足或者挫败感,以及与同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被信任或者同情感,更进一步将破坏性转化成建设性的力量等。
2.2.3社会性建立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儿童的社会交往更是实现儿童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儿童以后顺利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在儿童时期通过与家人、同伴等的交往中,感知社会形态、学习掌握社会规范,认知社会角色,发展语言和社会性情感。良好的儿童户外活动将更有助于引导其建立人生的社会性感知。
3儿童户外活动影响因素
3.1不同儿童年龄对儿童活动方式的影响
对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见下表)
表一 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征
年龄组 3~6周岁学龄前儿童(幼儿期) 7~12周岁学龄儿童(童年期)
体力特征 体力较之前大有增强,能够直立行走, 已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行走和较大强度的
操作物体,有能力进行一些最初步的 体力活动,运动技巧的自控能力和平衡能
游戏活动 力增强
心理特征 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 无意性和重视具体形象仍然占主要地位,
模仿成人的活动。各种心理过程 智力进一步发展,初步掌握了读写算等基
具明显的具象性和随意性。还不 本知识技能,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活动,心 受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较大,形成一定的
理活动具很大的不稳定性。开始 行为习惯
形成自己的个性
行为特征 游戏是主导活动,偏爱创造性游戏、建 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形式,更加倾向集体游
筑游戏、活动性游戏等 戏,竞争意识增强,对智力活动兴趣更大
因而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活动需求,具有多样丰富的游戏空间及设施。
3.2儿童独立移动性
现代城市建筑环境日趋密集,儿童独立移动性逐渐减弱。儿童多数是进行监护状态下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制度化的游戏,这样大大限制了儿童进行户外游戏的机会。而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父母选择了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而老年人多喜爱安静单一的活动方式,这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儿童到户外参与户外游戏活动的机会。
3.3环境
环境对于儿童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如儿童在水边自然地会去戏水,在沙地上儿童又会开始将沙堆成各种造型,在十分有趣味的小品上儿童可以攀上爬下、尽情玩耍,单调乏味的空间很难让儿童提起兴趣。可见环境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的影响之大。
4现状及问题
近年我国住区户外空间的建设慢慢得到重视,但整体质量仍然不高,绝大部分场地建设停留在沙坑加滑梯的固定空间模式,而这种单调的活动设施,远无法满足儿童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理论多数是针对大型儿童公园及游乐场,少数针对居住区内的;且对居住区中儿童活动空间的研究也仅停留在表面活动设施的设置,并未对儿童特殊的行为特征需要的活动场地研究。 4.2相关法规规范不健全
我国在居住区儿童活動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还很不健全,目前仅有《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中提出应该在居住区的公共绿地设置儿童活动场地,但对于具体的活动面积、所含元素、质量水平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细致的说明并未涉及。而国际上,截至1979年,已有10个国家制定了关于居住区内儿童活动场地的统一标准。
4.3 设计中对儿童活动空间的忽视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儿童活动场地考虑的不够导致了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规模不适当、设施陈旧、功能性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植物搭配缺乏科学性、创意性和观赏价值等方面。
5改善方法初探
5.1设计师的责任
对于规划师与景观设计师,应重视住区项目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增强设计师的责任感。设计师自身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对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能力,从场地选择、地形与水体设计、道路与分隔物及铺地的设计到绿化、游戏设施与小品的设置等都应充分地考虑,做到为居住区带来良好舒适的户外儿童活动空间。
5.2 政府的政策支撑
5.2.1健全相关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统一正规的法规条例约束下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有序有效的实施。因此规划及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努力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使住区内儿童活动空间的营造与使用能够有法有矩可依。例如,居住区内儿童走失及游玩受伤的状况,并不单是居民加强看护能解决的,对儿童权益的相关保护法规的健全,都更能从本质上缓解这些问题。
5.2.2增加媒体宣传,加强公民重视意识
对于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存在问题的探讨可以看出,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并不具备实现自我愿望的能力,他们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接受周围多彩的环境刺激反应的。因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关怀儿童的社会环境,避免对儿童关爱的缺失,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爱护,加强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看护等等,都有助于居住区内儿童活动质量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李勤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规划设计研究》 【J】住宅科技,2010
2.王岚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适应性设计探讨》,2005
3.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张莉,徐澜婷,段渊古《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5.詹红《浅析小区内儿童空间的规划设计》【J】城乡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