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校承担着挖掘和阐发其当代价值,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时代责任。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底色,辩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其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相结合。高校要找准“文化 ”模式和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探寻高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文化交汇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积淀传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而又令人惊叹的历史作用。但自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它深厚植根的社会土壤开始发生变化,及至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中华传统文化遂进入了一段曲折坎坷、命运多舛的艰难尴尬境地。其间,无论是推崇厚爱、传承努力、转型奋争,还是贬损否定、恨怨斥责、弃如敝履,都已转化为当今我们所取态度的经验借鉴、教训汲取、启示依归。我们要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并从历史传统中获取精神养料,世界文明也渴望从中汲取养分,唯一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态度,就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化是教育的母体,教育是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是传承文化的根本,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承载者,是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脉,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高校要辩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我们要辩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离不开教育的作用。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崇高气节、和善情感等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融入教书育人实践,这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指出“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结合当今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化和创新性发展,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科学剖析、全面解读的重要任务,以达到高校学生礼敬中华文化的最终目的。
  (一)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辩证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恢弘,因其鲜活的生命力而得以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命脉。每个时代的文化都在解决问题中、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产生自己的文化烙印。在当今时代,我们应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封建社会重,为巩固封建统治者而服务的传统价值观,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带有明显封建时代的烙印,这类价值观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应被摒弃。第二类是在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这些精神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敌入侵、西方文明冲击的时候是民族的精神支撑。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精神早已被中国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第三类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其在传统文化中占很大一部分。比如我们熟知的“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曹娥投江”等故事中严重违背了伦理道德。在谈及孝道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与我们现代的观念相违背的地方。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联和矛盾是我们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逻辑基础,我们应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以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高校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研究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教育是另一回事”,让高校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对国学经典的全文背诵,而是让学生在取精去糟的过程中培养鉴别能力,用傳统文化中的营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礼记·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毕生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中华文化时,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追求结合到了一起。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度结合。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囊括并阐释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底蕴。如国家层面的富强就来自《管子·形势解》中“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标准,要把丰富的思想素材用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理念和精神财富。如国家层面上,《孟子·尽心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民本”思想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这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约束自身思想行为,当代民主思想则是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扬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只有将传承与创新并重,才能真正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能得到有力支撑。
  二、高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责任担当
  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提出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威斯康星思想”,即高校要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性地打破了高校和社会的界限。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应当贯穿于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之中,这是对高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阐释的升华。在高校这个社会系统中,对文化的传承、辨析、创新的职能始终如一,此职能并非与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平行,由于文化与三者都不能完全划清界限,因而是贯穿于其中的。因此,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重任,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按照时代要求,对其内涵赋予新意、拓宽延展、规范完善,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感召力。   (一)找准“文化 ”模式和高校教育的结合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 ”模式是指以文化为主体或核心元素的一种跨业态的融合,即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互联网等结合,形成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这种新模式赋予了传统文化更多新的可能,是高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1.融入高校教育育人实践领域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谈到,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明确了通识和专识两者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传播知识的主阵地是课堂,政治、历史、文学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这些通识类课程是文化传承的实践手段。因此,应在通识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文化教育,比如许多高校开展的“尔雅课”或者“慕课”等网络课程,以互联网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既扩大的受众群体,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此外,也应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科专业课程中,与专业设置相结合,这样专门的讲解文化的历史演变、特色,这些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专业素养的形成。
  2.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实践领域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包罗万象。高校是大学生的聚集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师资力量和文献资料,在这里各种思想碰撞交流。将零散资源合理有效地系统整合,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需要高校在校园文化领域创新。传统文化历来重历史、重知识、重艺术,但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与富有时代气息,充满青春活力、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在注重传统文化属性的同时,迎合大学生群体与日俱增的文化需求和对文化品质的追求,在保留经典活动的基础上聚焦创新元素,结合网络等载体,使高校文化符号现代、更个性、更多元。如因千年历史而著称的岳麓书院,为纪念孔子诞辰2566周年而举办的“岳麓书院祭孔大典”,现场仪式遵照传统释奠礼要求,进行迎神、三献礼、读祝、分献礼、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燎等环节。仪式完成后,现场还还齐诵儒家经典“四书”,以经典诵读方式向先师圣贤及书院古代教育传统致敬。此外,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今年岳麓书院在屈子祠组织开展“思美人——2017年岳麓书院端午节主题活动”,以表达对屈子的敬仰和缅怀之情。通过传统文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缩短传统文化和实际学习的距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和正确理解校园文化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3.融入高校与地方文化资源互动实践领域
  大学文化衍生于大学,与大学所在地的地方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地方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是提升地方文化品质、层次,为地方文化注入活力;地方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的重要素材。湖南名人辈出,湖湘文化繁荣,以“经世致用”为代表的湖湘哲学,以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为代表的湖湘文学,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教育等,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代表人物,如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毛泽东等人。湖湘文化内容丰富,岳麓书院是研究儒家文化的学院,在历史上曾出现“朱张会讲”的佳话,直到今天,儒家文化也得到了新发展,每年孔子诞辰会进行祭孔大典,端午节时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些活动在引领当地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发挥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探寻高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文化交汇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高校结合时代步伐,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对其实践形式加以创新和转换,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更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1.受众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社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社会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普及和发展,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源泉。高校师生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已开展了十年,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日益浓厚,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此类活动为创新点,成为连接高校与社会文化的纽带。高校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召集优秀师生代表,到社区、农村,开展宣讲活动和书籍推荐等活动。选择一些包含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与居民交流、分享学习感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有益的文化体验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探寻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传统文化。
  2.创新精神为核心,促进高校与企业文化的双向融合
  我国的时代精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工匠精神”一词,体现的不仅是凝结在工匠身上的对产品精心打造的理念,更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所有人在学习和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态度。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工匠精神”早已有所体现,《庄子·养生主》中梁惠王夸赞庖丁解牛技艺精湛时,庖丁回复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从“游于艺”的状态发展到“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新产物,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早已不是新鲜事,通过在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提升思维能力;企业与高校合作,也获得了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完成了高校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
  最后,我们期望在高校的推动下到2025年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那样的一种愿景。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就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5-04-17:5.
  [2]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5-07-03: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必报,2014-05-05:2.
  [4]赵明.儒家素质教育观的历史反思[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29.
  [5]续庆慧.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N].光明日报,2016-04-16:6.
  [6]谭甲文.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功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3,(7):58.
  [7]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作者简介:
  樊曉燕(1992—),硕士在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他文献
很多伟大的创造源于一个小小的梦境,很多人的人生取决于少年时的奇妙想象。这件纯白的T恤,就是你的人生画布。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八中高一(268)班  Weibo:国际大牌女明星  我想在無数陌生的国度醒来  我想去某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一个人生活,在那里,没有人认识我。我可以自由奔跑在街头小巷,我可以在草坪上打滚,我可以对每一位陌生的路人点头微笑。我想每天一睁眼就能迎接全新的旅程,我可以变化不同身份,没
父亲有一个错误的名字,但没有错误的理想,品性。  后帮,实为厚邦,厚泽国邦。也许父亲也曾有过伟大的志向,也为之奋斗过,可我知道,他很少对人说。也许父亲也曾叛逆过、贪玩过,也因此付出过代价,可我知道,他很少对人说。很多事,他都是如此,不说,默默埋下,却不发芽。人们说,我们父子很像,其实,仅仅是我像父亲。  父亲或许不是英雄,却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会哭,也会笑,不像英雄,为天下活,父亲,是为我们
表姐刚刚完成一幅“星空”拼图,同桌今天的穿搭是“莫奈色”;室友刚好抽中了一款达利的盲盒,而你向他发送一个 名画表情包。如果你留意观察,艺术家和名画绝不仅仅只存在于美术课本,你的世界里,处处都有名画。  ●文创:穿越回北宋,只需开个灯  清明上河图纸雕灯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部穿越剧大火。上次的《太子妃升职记》捧红了张天爱、盛一伦和彭昱畅,这次的《庆余年》则获得了口碑与点击率的双丰收。可惜电视剧
太极比赛时可以开枪吗?  最近江湖不太平,皆由一场比武而起。  某太极拳大师主动找现代搏击运动员约架,誓要一较高下,结果20秒不到,就因为“新买的鞋太滑”摔了屁股墩儿。后来,一位八卦掌大师看不过去,挺身而出,终于刷新了纪录。这一回,他只花了不到10秒钟便轻松倒下。  武术并非男人的专属。被称为“最强太极推手”的某武术协会副主席,同样带来了精彩的“尬武”表演。她的主要演出节目是隔山打牛。据说,她凭借
没有学生的学校老师会无所事事,同样,没有老师的学校也是名存实亡。用现代语文来说,老师和学生其实是一对“亲密朋友”。  遇到一个好老师,几乎是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会有的一个梦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好老师”的标准却因为学生不同而不同。“好学之徒”会默默地希望老师对自己严一点再严一点,“玩学之徒”会发狠般祈祷老师眼角的余光离自己远一点再远一点。  “好学”与“玩学”之间,其实和分数高低关系不大,本质
秦朝末年,暴政严酷,徭役繁重,民怨沸腾,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暴秦遂土崩瓦解。在秦末战争中,陈涉,是风起云涌的首倡英雄!  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是陈涉当年为人佣耕时所言。  据《史记·陈涉世家第十八》P1949记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当时
分手后自拍照,是一些女孩分手后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自拍照,最主要的特点是这些照片配有有趣的分手口号,比如“因为那个女孩更可爱而跟我分手?那好吧,我只好给自己找个新男友!”引发网友竞相模仿而走红网络。  如今不仅男孩们开始模仿,婴儿、动物也加入了恶搞的行列当中。近日,社交网站推特的漫画图片栏刊登了—组6幅图的猫咪分手后变化图,让人惊讶“猫咪也有分手后自拍照”。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这是《大唐贵妃》中的一段唱词,也恰好唱尽了戏子的归宿——为一人,演一生。涂上油彩,穿上戏服,生旦净丑,不过是角色,他们要做的,是如何按照剧本热枕地演下去。我的梦想便是成为这样的演员,人生虽然只有一次,但通过对剧本的理解、对角色的演绎,就可以体会无数别人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超级英雄  斯坦、李创造了漫威,漫威影响了我。钢铁侠的坚强、美国队长的博
谁说便宜无好货?谁说国产没感觉?下面这些血脉正宗的Made in China,一旦跌破你眼镜。买不买没关系,看一看也感谢。推荐4款超值便携视频播放器。    超大屏幕随身DVD 昂达VX767  昂达VX767采用时尚的流线型外观设计,水晶亚克力正面与铝合金工艺结合,使用了4.3英寸分辨率高达480×272的16:9真宽屏,让屏幕表现更为真实、出色。随着产品的不断进步,昂达VX767在视频的播放流
摘 要:学好数学需要有好的数学思维,可以说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定理的发现,规律的探索等诸多认知过程中,是良好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并最终取得成功。  关键词:数学学习;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数学思维就是学习数学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