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代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云纹,这些纹饰有单纯的云气纹、多变的拟物云纹和代表王公贵胄社会地位的云纹,它们实际上被广泛应用于汉代日常、礼仪以及丧葬相关事物上,原因不仅是因为云纹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更因为汉代人认为它们代表着元气,是生命的本源,可助墓主肉身不朽、羽化登仙。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壁画的艺术考古研究”(18FKG008)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云纹,这些纹饰有单纯的云气纹、多变的拟物云纹和代表王公贵胄社会地位的云纹,它们实际上被广泛应用于汉代日常、礼仪以及丧葬相关事物上,原因不仅是因为云纹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更因为汉代人认为它们代表着元气,是生命的本源,可助墓主肉身不朽、羽化登仙。
其他文献
清末金泽地区的陈三姑信仰由于被认为比一般不合礼制的淫祀更为淫邪,屡遭官方制裁。然而在历经数次禁毁事件之后,毁淫祠本身直接成了神灵灵验传说的情节构成。为了该信仰的存续,信仰支持人群在禁毁事件发生后还通过制造联姻传说和美化身世传说的方式,试图遮掩神灵的真实来历和信仰的淫邪色彩。据此可知,不只官方对民间信仰的温和收编会影响传说的面貌,其反面的暴力禁毁活动,一样会成为地方神灵传说变迁的重要动因。
一、楔子2017年9月11日在挪威奥斯陆大学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晚宴上,作为主答辩委员的刚从华盛顿大学退休的郝瑞教授(Stevan Harrell)评论我的博士论文是一篇“颇有野心”的论文。之所以被认为有野心,是因为短短三百页论文覆盖了多个人类学关注的话题。论文以川西北一个自称“依咪”(羌语Xxmi)的羌族村落为案例,研究了该村与其所处的汉藏边地区域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政治经济变迁、宗教、物权、亲属制度、生态与旅游等方面的话题。事实上,这些因素在这个小小的村落相互关联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具有整体观的“野心”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以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三县等地。侗族叙事诗歌《祖公河上》有"金转造芦笙,金烧造笛子……姑娘听了笛声跟着唱"的唱词,说明了侗笛具有传统而悠久的历史。
文化在变,即文化在发生扭转或转型。相应的人类学家的研究面对有三种选择,即为我、为你、为他的研究。面对世界之中的中国文化,面对西方的文化连续性的自我认同,中国的文化转型如何能够做到不被类型化才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研究者有清醒的自我问题意识,需要构建一个学术共同体意识,同时回到中国语境之中,注意社会、个人与文化这三者的相互关联,注意人类学家所要求的行、观、知、表的参与实践。一个"美美与共"的世界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冲突化解的文化生存的智慧。归结来说,"变化,才是硬道理"。
王阳明以心学闻名于世,但同时也继承"游于艺"传统,兼擅诗文、琴棋、书画诸艺。在贯穿其一生的"游艺"实践中,他追求道技的并进,众艺会通,尤其是诗歌的创作,因揭发心体,从而使琴棋书画跨越媒介界限,融汇于诗文领域,创作出大量引用艺典、重视书写性和音乐性、以画入诗的诗歌作品,开创了有宋以来性气诗创作的新境界。王阳明的"游艺"工夫实践最终促使他在晚年形成了具有突破性的文艺观念——"游艺"以志道调心为主要目的。王阳明的文艺观念提高了文艺在心学体系中的地位,彰显出了文艺独特的审美价值。
当前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相对固定于某一个地方或民族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经"遗产化"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源于地方而超越地方,一跃成为一种流动的公共文化资源,不仅作为文化地方主义的源泉,更以民族国家文化遗产的身份,促进世界多元共生文化生态的建构。公共民俗学长期致力于社区传统民俗文化公共实践,坚守民间立场,在对文化遗产的记录、教育、评估、展演与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中,具有一套实用技术与丰富经验,并以其公开的自反性批评传统,力求避免公共文化实践中文化客体化等问题。长期以来,强调
以良渚文化的七个代表性遗址墓葬为对象,可归纳出良渚葬玉制度的"钺不单行"规则,即凡随葬玉钺多用黄色即浅色玉料,同时匹配以1件或多件深色石钺。五千年前长三角地区高等级玉殓葬制度中的这种玉石原料的颜色二分现象,对应着上古文献所记天玄地黄和龙血玄黄的二元对立,成为通过第四重证据即文物,寻找和确认华夏文明史前文化基因的生动案例。
"刘三姐"从民间传说、歌谣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其中官方权威是主导和维护者,知识分子是其经典性阐释者,民间力量是始终不变的传播与传承者。因此说"刘三姐现象"最终得以形成,是官方话语推崇与收编、精英话语的凝练与提升、民间话语的传播与传承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瑶族油茶习俗是瑶族人民在与山地潮湿、瘴气重的自然环境长期相处过程中摸索形成的独特的饮食习俗,主要分布在南岭走廊的瑶族聚居区,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瑶族聚居区。油茶由古代的药饮、粥茶、煎茶、煮茶衍变而来,是将油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材料,放入铁锅反复捶打后煮熬制成的饮品,俗称“打油茶”,常配以红薯等杂粮食用,既能充饥解渴,又能驱寒消暑、除湿避瘴。
比利时"阿尔斯特狂欢节"项目在2019年底被移出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该名录以来,首例被移出的项目。阿尔斯特狂欢节是当地重要的民间节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任意讽刺、嘲笑,这是节日发展至今仍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该节日因出现不合时宜的场面而陷入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的争议。当地社区认为,所有场景都需要考虑"狂欢节"这一语境。然而,狂欢节的游戏规则与以UNESCO为代表的权威遗产话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引发对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