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学生能够通过音符表达自己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建筑与人交流的桥梁,以达到融洽感情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模仿能力强,如果能上好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对于学生们整个小学音乐课程将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初步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教学常规;兴趣;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对于老师来说这些独特之处给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例如好动、课堂纪律差、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是反复练习易产生厌倦、识字量少、记忆能力差等,这些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我有一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法,我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
一、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师生良好默契
一年级小学生刚上小学,有很多课堂常规都还不懂,建立科学的、有序的、有趣的音乐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还能培养出良好的师生默契。在音乐课程的第一节课就要明确表示音乐课的纪律“动静分明”。在“动”转化为“静”的时候我通常是采用四个动作来达成目的:
1.头顶动作“我爱你”:同学们模仿老师做动作,双手抬高交汇于头顶。这个动作能够让台下孩子们看到你,同时老师可以看出哪位同学走神或玩小动作,以及时提醒学生。这个动作的优势是手势的位置高,同时学生又能够清楚看到老师的动作,这个动作另外一层意思是“我爱你”,在严肃的同时又透露出一丝丝爱,提高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默契。(见图1)
2.耳朵动作“认真倾听”:在“我爱你”的动作顺延下来,将双手触碰耳朵。在做完第一个动作之后,教室里面的氛围会相对安静了。这个动作主要的意图是希望孩子们提醒自己接下来应该认真倾听。(见图2)
3.嘴巴动作“关上嘴巴”:双手握拳伸出食指,挡在嘴巴前面。这个动作直观性比较强,主要是让孩子明白先让嘴巴休息一下,听老师讲一讲。(见图3)
4.桌面动作“坐坐好”:最后的这个双手叠在桌面,背部挺直动作意味着即将开启正式的学习之旅。(见图4)
手势动作在与其他组织教学的方法相比,具有视觉直观的优点,老师做第一个动作“我爱你”时,同学们就知道接下来应该安静下来倾听,这对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铺垫。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课程以唱歌为主,若是采用“321请安静”的形式,学生不仅听不到老师的声音大声的“请安静”还会导致孩子的声带受影响,所以在歌声环绕的情况下,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情感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其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教师没有为音乐欣赏课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音乐主要通过听觉器官来体会到其中的意蕴与情感,感受其中的音乐美。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 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创设良好的情景,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在上欣赏课聆听第一遍音樂时,要完整的播放一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旋律。闭上眼睛聆听是为创设听觉盛宴的良好教学情境的开端,第二遍聆听音乐再加入故事主人翁及演奏乐器,这种教学方法才不会让教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
例如在教授《快乐的小熊猫》这课时,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充分的想象,聆听结束请孩子们说一说,聆听音乐时它们的脑海里呈现了什么画面。第二遍介绍乐器“竹笛”听一听歌曲竹笛部分,感受竹笛音色和什么动物的声音相似?当学生回答出小鸟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介绍乐器“小提琴”,当感受到小提琴的进入时便代表着小熊猫的登场。以此来一步步把孩子们带入到音乐当中,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解决第一遍聆听时学生们留下的疑问。第三遍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熊猫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孩子能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的特点。
第一遍聆听时闭上眼睛聆听能够使得听觉感受到最好的音响效果,欣赏课最需要的是安静与心静,在这种情境中闭上眼睛聆听使孩子们能够充分的想象。在良好的的教学情境下,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通过对音乐的表达使得学生享受到美的愉快,受到美的熏陶。再加入视觉直观的冲击下,最后一遍的聆听会起到完美的效果,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
三、结束语
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自由与快乐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音乐教师更加应该利用好音乐课所具有的特点激发与培养他们。在课堂中“动静分明”在玩的过程中又能学到音乐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们爱上音乐课想上音乐课。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们不再感觉欣赏课是枯燥乏味,而是渐渐喜欢上聆听音乐,激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我想那应该就是我们音乐教师最大的成功。
【关键词】教学常规;兴趣;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对于老师来说这些独特之处给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例如好动、课堂纪律差、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是反复练习易产生厌倦、识字量少、记忆能力差等,这些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我有一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法,我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
一、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师生良好默契
一年级小学生刚上小学,有很多课堂常规都还不懂,建立科学的、有序的、有趣的音乐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还能培养出良好的师生默契。在音乐课程的第一节课就要明确表示音乐课的纪律“动静分明”。在“动”转化为“静”的时候我通常是采用四个动作来达成目的:
1.头顶动作“我爱你”:同学们模仿老师做动作,双手抬高交汇于头顶。这个动作能够让台下孩子们看到你,同时老师可以看出哪位同学走神或玩小动作,以及时提醒学生。这个动作的优势是手势的位置高,同时学生又能够清楚看到老师的动作,这个动作另外一层意思是“我爱你”,在严肃的同时又透露出一丝丝爱,提高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默契。(见图1)
2.耳朵动作“认真倾听”:在“我爱你”的动作顺延下来,将双手触碰耳朵。在做完第一个动作之后,教室里面的氛围会相对安静了。这个动作主要的意图是希望孩子们提醒自己接下来应该认真倾听。(见图2)
3.嘴巴动作“关上嘴巴”:双手握拳伸出食指,挡在嘴巴前面。这个动作直观性比较强,主要是让孩子明白先让嘴巴休息一下,听老师讲一讲。(见图3)
4.桌面动作“坐坐好”:最后的这个双手叠在桌面,背部挺直动作意味着即将开启正式的学习之旅。(见图4)
手势动作在与其他组织教学的方法相比,具有视觉直观的优点,老师做第一个动作“我爱你”时,同学们就知道接下来应该安静下来倾听,这对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铺垫。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课程以唱歌为主,若是采用“321请安静”的形式,学生不仅听不到老师的声音大声的“请安静”还会导致孩子的声带受影响,所以在歌声环绕的情况下,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情感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其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教师没有为音乐欣赏课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音乐主要通过听觉器官来体会到其中的意蕴与情感,感受其中的音乐美。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 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创设良好的情景,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在上欣赏课聆听第一遍音樂时,要完整的播放一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旋律。闭上眼睛聆听是为创设听觉盛宴的良好教学情境的开端,第二遍聆听音乐再加入故事主人翁及演奏乐器,这种教学方法才不会让教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
例如在教授《快乐的小熊猫》这课时,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充分的想象,聆听结束请孩子们说一说,聆听音乐时它们的脑海里呈现了什么画面。第二遍介绍乐器“竹笛”听一听歌曲竹笛部分,感受竹笛音色和什么动物的声音相似?当学生回答出小鸟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介绍乐器“小提琴”,当感受到小提琴的进入时便代表着小熊猫的登场。以此来一步步把孩子们带入到音乐当中,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解决第一遍聆听时学生们留下的疑问。第三遍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熊猫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孩子能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的特点。
第一遍聆听时闭上眼睛聆听能够使得听觉感受到最好的音响效果,欣赏课最需要的是安静与心静,在这种情境中闭上眼睛聆听使孩子们能够充分的想象。在良好的的教学情境下,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通过对音乐的表达使得学生享受到美的愉快,受到美的熏陶。再加入视觉直观的冲击下,最后一遍的聆听会起到完美的效果,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
三、结束语
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自由与快乐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音乐教师更加应该利用好音乐课所具有的特点激发与培养他们。在课堂中“动静分明”在玩的过程中又能学到音乐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们爱上音乐课想上音乐课。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们不再感觉欣赏课是枯燥乏味,而是渐渐喜欢上聆听音乐,激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我想那应该就是我们音乐教师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