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车抵达山海关时,窗外浅浅的灯光从车窗映射进车厢内,打在李立杰的脸上,唤醒了刚还在酣睡的年轻人。他从卧铺上猛地坐起身,环视四周,对面的上下铺已然空无一人,越接近终点站,旅客就越稀少,数小时前还与他谈笑的探亲大伯不知何时已经下车,只空留他一人在包厢里。
他微弓着身子,身影湮没在黑暗中。双眼扫过包厢的每个角落,平常微小的声音此刻如同惊雷般炸裂开,引发他一阵悸动。他的兴奋中夹杂着些许怯懦,他想起记忆中那张和蔼可亲的脸,想起那人说过的温和又不失力量的话语,一时间,复杂的情感糅合成一团,轻柔地舔舐着他的心弦。
十年了,他从一个贫瘠的南方小城走出来,在北京读完了本硕,又扎根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漂”一族。故乡于他,恰似张爱玲笔下已婚男人臆想出的白月光与朱砂痣,只余下一个美好又朦胧的侧影。十年里,他不是没回过老家,但工作冗杂,常常脱不开身,不过几日就匆忙返京,挥别父母和故土。
思绪渐渐飘远,他合上双眼,很快再次沉沉睡去。
清晨,伴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声,火车缓缓驶入终点站,李立杰拖着拉杆箱走出车站,暂时告别了恼人的财务报表、投资合同,他似乎闻到了父亲灶台上烧好的栗子焖鸡翅还有母亲拿手的炸藕合,孤身一人在北京打拼的日子里,如此种种都成为舌尖上的乡愁。
“爸,我回来了!”李立杰快步走到父亲跟前,父亲闻声转过头,明显愣住了,嘴唇微微翕动着。
“立杰……立杰回来啦!”父亲终于喊出他的名字,随即拉着他往家走,开心得像个孩子。李立杰偷偷端详着父亲的面容,许久未见,父亲已是老态毕现,想到这儿,他心中溢满了酸涩。
回到家,母亲早已烧好了一桌饭菜,香气萦绕在小小的砖瓦房内,有关儿时的记忆徐徐复苏,鲜活地浮现在眼前,仿佛跨越了时间长河,那个人的轮廓愈发清晰起来。饭桌上,母亲频频夹菜到他碗里,看着父母慈爱的笑容,他心头一酸,难以言状。
“妈,徐老师还住原来的老地方吗?这次回来,我也想探望一下老师。”李立杰犹豫半晌,把此行的目的和盘托出。
父亲给了他肯定的答复,指了指门口那一筐鸡蛋,说是几天前拜访徐老师时,徐老师拣了好的凑齐一筐硬要让他拿回去。
末了,父亲叹了口气:“徐老师真是个好人啊!”
入夜,父母都去左邻右舍的家里闲谈了,想得出,他这好不容易的一次回家必然成为父母骄傲的谈资,少不了眉飛色舞地向邻家大叔大婶们絮叨一番。是了,他是这小县城里为数不多考上重点高校又留在北京的孩子,光大了门楣、荣耀了乡里,时不时还有远亲去北京办事也指明要他作陪。唯有徐老师,说是他少年时的贵人亦不为过,却一次都没联系过他,昔日蒙徐老师照拂颇多,可徐老师至今没给他报答的机会,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李立杰内心深处的执念,这次,他专程回来探望老师,并带了礼物想略表心意。
白日的奔波令他疲乏,他慵懒地斜靠在叠起的被褥上,陈年旧事如潮水般涌来,伴着天际层层晕染的暮色和晚霞,不知不觉将记忆拉回十年前。
十多年前,他以十分之差与市重点高中失之交臂,被县内一所普通高中录取。那一年连着几个月高温无雨,地里的苗蔫巴巴的,庄稼收成不好,父亲生生把眉头皱成一个川字。他在遗憾中度过那个暑假。
高一开学后,他看见徐老师站在年久失修的三尺讲台上,穿一身白衬衫,把课本放在一边,诗词典赋信手拈来,激动时一双手在空中比画着,手臂微屈。讲到重要之处,他便颔首停顿下来,待底下的同学把注意力重新集聚在他身上时,他就用铿锵婉转的语句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中的一词一句,带来一场心灵与视觉的双重盛宴,他的声音敦厚温润,犹如涓涓细流灌溉心田。
半学期过去了,李立杰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原本弱势的语文学科更是有了质的飞跃。那天,他去徐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本,那时窗外已是黑漆漆一片,就连星光也格外孤寂清冷。李立杰忆起父亲昨日捏着几张皱巴巴的钱票交给他,一口气接着一口气地叹,他就知道下学期的学费又成了老大难。到了办公室,正见徐老师伏卧在办公桌前,紧锁双眉,一支笔在纸上不断地涂抹勾勒,思考时用左手扶头,右手疾书。李立杰的脚步声惊扰了徐老师,他抬首对着李立杰微微一笑。
“你的作文我看过了,写得很好!尤其是这句‘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徐老师看着他低垂的眉眼又补充道,“你的语文成绩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要记得多写多练,后续才能运用自如。”
李立杰点了点头,他之前语文一直是弱势学科,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源于徐老师私下的提点和鼓励。
没想到,接下来徐老师说的话更让他大为触动,徐老师竟向学校申请,减免了他的学费。李立杰讶异地伫立在原地,几度想哽咽都生生忍住,他原以为辍学已成板上钉钉之事,再无转圜可能性,想不到徐老师给了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
高考放榜后的隔天,李立杰迎着朝阳,迎着从云层迸射的万道霞光,他向学校跑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胸腔里溢出的豪情,他想这条消息足以让徐老师笑得见牙不见眼。到了学校恰好扑了个空,他只能悻悻归去。
再然后,不过是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沉浮,他已经习惯了人情冷暖,经历过曲折,也受过挫顿,在高度城市化的北京,他努力地汲取温情。但他忘不了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如果徐老师没有帮他解决学费的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消极疯狂的事来,那次帮助于他何尝不是一场救赎。
翌日,李立杰按照父亲提供的地址,携带礼物拜访徐老师。徐老师门前,他踌躇片刻,凝滞在半空的手颤巍巍叩响门板。门那头“吱呀”一声开了,面前的是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还是记忆中颀长清癯的身量,徐老师站在昏暗的逆光晕影里,周身镀着一层光圈。肩披一件灰蓝色的短衫。
进门后,徐老师又惊又喜,留下李立杰喝酒。他从陈旧的壁橱里拿出二两陈酿,支上桌子与李立杰对饮。
李立杰拿出专门为徐老师选的爱马仕皮带,徐老师愣住,推辞再三仍架不住李立杰的盛情,就笑着放在一边。酒酣耳热之际,李立杰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徐老师只管扶着酒杯,一口接一口地闷。半晌,徐老师扭身从身后的柜子最下层拿出一个牛皮糊住的信封,神秘地交予他。
“你看看,这里边是什么?”
李立杰拆开信封,抽出半截一看,顿时失了声调,那是六十年代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徐老师满上酒,眼神黯淡了几分:“我那时家里成分不好,即使考上了也没法子念,后来由县里分配当了老师。”
李立杰瞠目,僵了许久。他忘不了徐老师守在三尺讲台上的身影,那时的徐老师眼睛里总是有一闪一闪的东西,他如今才明白,那是徐老师未竟的愿望。末了,李立杰想起订了后天的机票,就与徐老师约好明晚在某酒店包厢再聚一次。
拜别徐老师后,李立杰回到家,感慨着跟父亲说起这事,父亲急得一拍大腿:“徐老师这样清高的人,你送这样贵重的礼物压根不合适。”
李立杰仿佛一下开了窍,心里也责怪自己没想周全,为难了徐老师。
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立杰按时赴约,他看着外面的天色,与十几年前一模一样,那时徐老师尚意气风发,如今肉眼可见的鲜活生命力在他身上流逝,欣慰的是他身上那份朴实与和蔼从未减损分毫。
李立杰想着一会儿怎么跟徐老师解释,他真糊涂啊!徐老师当年是怎样呵护一颗敏感、自卑的心,而讽刺的是他本想报恩却无意中伤害了另一颗心。
穿过嘈杂的人群,李立群轻轻推开房门,房间内空无一人,唯有餐桌上醒目地摆放着爱马仕皮带的盒子,盒子是完整的,没有一丝拆动过的痕迹。
盒子是那样注目、那样刺眼,李立杰心里终于彻悟,却只余他一人在空荡荡的房间怅然。
他来过,他走了。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他微弓着身子,身影湮没在黑暗中。双眼扫过包厢的每个角落,平常微小的声音此刻如同惊雷般炸裂开,引发他一阵悸动。他的兴奋中夹杂着些许怯懦,他想起记忆中那张和蔼可亲的脸,想起那人说过的温和又不失力量的话语,一时间,复杂的情感糅合成一团,轻柔地舔舐着他的心弦。
十年了,他从一个贫瘠的南方小城走出来,在北京读完了本硕,又扎根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漂”一族。故乡于他,恰似张爱玲笔下已婚男人臆想出的白月光与朱砂痣,只余下一个美好又朦胧的侧影。十年里,他不是没回过老家,但工作冗杂,常常脱不开身,不过几日就匆忙返京,挥别父母和故土。
思绪渐渐飘远,他合上双眼,很快再次沉沉睡去。
清晨,伴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声,火车缓缓驶入终点站,李立杰拖着拉杆箱走出车站,暂时告别了恼人的财务报表、投资合同,他似乎闻到了父亲灶台上烧好的栗子焖鸡翅还有母亲拿手的炸藕合,孤身一人在北京打拼的日子里,如此种种都成为舌尖上的乡愁。
“爸,我回来了!”李立杰快步走到父亲跟前,父亲闻声转过头,明显愣住了,嘴唇微微翕动着。
“立杰……立杰回来啦!”父亲终于喊出他的名字,随即拉着他往家走,开心得像个孩子。李立杰偷偷端详着父亲的面容,许久未见,父亲已是老态毕现,想到这儿,他心中溢满了酸涩。
回到家,母亲早已烧好了一桌饭菜,香气萦绕在小小的砖瓦房内,有关儿时的记忆徐徐复苏,鲜活地浮现在眼前,仿佛跨越了时间长河,那个人的轮廓愈发清晰起来。饭桌上,母亲频频夹菜到他碗里,看着父母慈爱的笑容,他心头一酸,难以言状。
“妈,徐老师还住原来的老地方吗?这次回来,我也想探望一下老师。”李立杰犹豫半晌,把此行的目的和盘托出。
父亲给了他肯定的答复,指了指门口那一筐鸡蛋,说是几天前拜访徐老师时,徐老师拣了好的凑齐一筐硬要让他拿回去。
末了,父亲叹了口气:“徐老师真是个好人啊!”
入夜,父母都去左邻右舍的家里闲谈了,想得出,他这好不容易的一次回家必然成为父母骄傲的谈资,少不了眉飛色舞地向邻家大叔大婶们絮叨一番。是了,他是这小县城里为数不多考上重点高校又留在北京的孩子,光大了门楣、荣耀了乡里,时不时还有远亲去北京办事也指明要他作陪。唯有徐老师,说是他少年时的贵人亦不为过,却一次都没联系过他,昔日蒙徐老师照拂颇多,可徐老师至今没给他报答的机会,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李立杰内心深处的执念,这次,他专程回来探望老师,并带了礼物想略表心意。
白日的奔波令他疲乏,他慵懒地斜靠在叠起的被褥上,陈年旧事如潮水般涌来,伴着天际层层晕染的暮色和晚霞,不知不觉将记忆拉回十年前。
十多年前,他以十分之差与市重点高中失之交臂,被县内一所普通高中录取。那一年连着几个月高温无雨,地里的苗蔫巴巴的,庄稼收成不好,父亲生生把眉头皱成一个川字。他在遗憾中度过那个暑假。
高一开学后,他看见徐老师站在年久失修的三尺讲台上,穿一身白衬衫,把课本放在一边,诗词典赋信手拈来,激动时一双手在空中比画着,手臂微屈。讲到重要之处,他便颔首停顿下来,待底下的同学把注意力重新集聚在他身上时,他就用铿锵婉转的语句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中的一词一句,带来一场心灵与视觉的双重盛宴,他的声音敦厚温润,犹如涓涓细流灌溉心田。
半学期过去了,李立杰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原本弱势的语文学科更是有了质的飞跃。那天,他去徐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本,那时窗外已是黑漆漆一片,就连星光也格外孤寂清冷。李立杰忆起父亲昨日捏着几张皱巴巴的钱票交给他,一口气接着一口气地叹,他就知道下学期的学费又成了老大难。到了办公室,正见徐老师伏卧在办公桌前,紧锁双眉,一支笔在纸上不断地涂抹勾勒,思考时用左手扶头,右手疾书。李立杰的脚步声惊扰了徐老师,他抬首对着李立杰微微一笑。
“你的作文我看过了,写得很好!尤其是这句‘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徐老师看着他低垂的眉眼又补充道,“你的语文成绩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要记得多写多练,后续才能运用自如。”
李立杰点了点头,他之前语文一直是弱势学科,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源于徐老师私下的提点和鼓励。
没想到,接下来徐老师说的话更让他大为触动,徐老师竟向学校申请,减免了他的学费。李立杰讶异地伫立在原地,几度想哽咽都生生忍住,他原以为辍学已成板上钉钉之事,再无转圜可能性,想不到徐老师给了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
高考放榜后的隔天,李立杰迎着朝阳,迎着从云层迸射的万道霞光,他向学校跑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胸腔里溢出的豪情,他想这条消息足以让徐老师笑得见牙不见眼。到了学校恰好扑了个空,他只能悻悻归去。
再然后,不过是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沉浮,他已经习惯了人情冷暖,经历过曲折,也受过挫顿,在高度城市化的北京,他努力地汲取温情。但他忘不了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如果徐老师没有帮他解决学费的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消极疯狂的事来,那次帮助于他何尝不是一场救赎。
翌日,李立杰按照父亲提供的地址,携带礼物拜访徐老师。徐老师门前,他踌躇片刻,凝滞在半空的手颤巍巍叩响门板。门那头“吱呀”一声开了,面前的是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还是记忆中颀长清癯的身量,徐老师站在昏暗的逆光晕影里,周身镀着一层光圈。肩披一件灰蓝色的短衫。
进门后,徐老师又惊又喜,留下李立杰喝酒。他从陈旧的壁橱里拿出二两陈酿,支上桌子与李立杰对饮。
李立杰拿出专门为徐老师选的爱马仕皮带,徐老师愣住,推辞再三仍架不住李立杰的盛情,就笑着放在一边。酒酣耳热之际,李立杰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徐老师只管扶着酒杯,一口接一口地闷。半晌,徐老师扭身从身后的柜子最下层拿出一个牛皮糊住的信封,神秘地交予他。
“你看看,这里边是什么?”
李立杰拆开信封,抽出半截一看,顿时失了声调,那是六十年代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徐老师满上酒,眼神黯淡了几分:“我那时家里成分不好,即使考上了也没法子念,后来由县里分配当了老师。”
李立杰瞠目,僵了许久。他忘不了徐老师守在三尺讲台上的身影,那时的徐老师眼睛里总是有一闪一闪的东西,他如今才明白,那是徐老师未竟的愿望。末了,李立杰想起订了后天的机票,就与徐老师约好明晚在某酒店包厢再聚一次。
拜别徐老师后,李立杰回到家,感慨着跟父亲说起这事,父亲急得一拍大腿:“徐老师这样清高的人,你送这样贵重的礼物压根不合适。”
李立杰仿佛一下开了窍,心里也责怪自己没想周全,为难了徐老师。
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立杰按时赴约,他看着外面的天色,与十几年前一模一样,那时徐老师尚意气风发,如今肉眼可见的鲜活生命力在他身上流逝,欣慰的是他身上那份朴实与和蔼从未减损分毫。
李立杰想着一会儿怎么跟徐老师解释,他真糊涂啊!徐老师当年是怎样呵护一颗敏感、自卑的心,而讽刺的是他本想报恩却无意中伤害了另一颗心。
穿过嘈杂的人群,李立群轻轻推开房门,房间内空无一人,唯有餐桌上醒目地摆放着爱马仕皮带的盒子,盒子是完整的,没有一丝拆动过的痕迹。
盒子是那样注目、那样刺眼,李立杰心里终于彻悟,却只余他一人在空荡荡的房间怅然。
他来过,他走了。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