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丁改名趣闻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饰演“六王爷”的艺术家李丁2009年7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李丁1927年出生在河北的石家庄,原名李守海,194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把李守海改名叫李丁是因为革命的需要。
1948年,上级组织通知一部分地下党员去解放区石家庄。与李守海一起走的还有现在“北京人艺”的丁里等6人,由李守海担任组长。那天晚上领导说:“李守海,为了工作的需要你们要改名字,你的名字改成什么?”李守海说:“我再考虑考虑。”领导说:“不行,明天你们就要走了,必须现在把名字改了。”李守海犯愁了,改成什么名字呢?突然发现桌子上有一张《晋察冀日报》,就说:“这样吧,我闭上眼睛,我的手指到哪里就叫什么。”于是李守海闭着眼睛,心里祈祷赐一个好名字。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指落在了“肉”字上,不由得暗暗叫苦,但当时年轻气盛,说话算话,就说“我就叫李肉吧”。领导说:“李肉?太难听了,换一个吧。”这时与他一起去的曹用礼笑着说:“李肉?你干脆叫李肉丁得了。”说罢哈哈大笑。李守海突然灵机一动:“李肉丁?何不把肉去掉,就叫李丁。”领导说:“不错,就叫李丁吧。”又对曹用礼说:“你不用笑话他,你的名字改得怎么样?”曹用礼也想不出来:“算了,他叫李丁,我就叫丁里吧。”丁里后来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李丁和丁里这两个当年为了革命随意而改的名字,没想到伴随着他们走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
真伪
北宋书法家石苍舒,才艺冠绝一时,昔年曾与苏轼、黄庭坚等游从,切磋书学。他久居长安,平生雅好收藏,家中图书古玩、碑拓笔帖甚富。
潞国公文彦博一度领兵驻守长安,亦与石公相往来。石公有唐人褚遂良《圣教序》墨迹原册,潞国公借去赏玩。此系名帖,潞国公珍爱至极,特命其公子临摹一本。
一日,潞国公宴请朋僚,席间出示真伪二帖,请座中诸公辨别。群僚竟众口一词,皆称文公子临摹本为真迹,倒以石公原册为赝品。石公在座,始终不出一语,不予辨白。席将散时,石公与潞国公相视而笑。
石公曰:“今日方知做官之妙处。”潞国公大噱,满座赧然。
文彦博以书帖真伪鉴识人之真伪,可谓别具眼力。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通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趁母亲熟睡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妈!”经过10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床板上。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身子。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地问道:“妈,今天你怎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没锁门,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10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10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饰演“六王爷”的艺术家李丁2009年7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李丁1927年出生在河北的石家庄,原名李守海,194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把李守海改名叫李丁是因为革命的需要。
1948年,上级组织通知一部分地下党员去解放区石家庄。与李守海一起走的还有现在“北京人艺”的丁里等6人,由李守海担任组长。那天晚上领导说:“李守海,为了工作的需要你们要改名字,你的名字改成什么?”李守海说:“我再考虑考虑。”领导说:“不行,明天你们就要走了,必须现在把名字改了。”李守海犯愁了,改成什么名字呢?突然发现桌子上有一张《晋察冀日报》,就说:“这样吧,我闭上眼睛,我的手指到哪里就叫什么。”于是李守海闭着眼睛,心里祈祷赐一个好名字。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指落在了“肉”字上,不由得暗暗叫苦,但当时年轻气盛,说话算话,就说“我就叫李肉吧”。领导说:“李肉?太难听了,换一个吧。”这时与他一起去的曹用礼笑着说:“李肉?你干脆叫李肉丁得了。”说罢哈哈大笑。李守海突然灵机一动:“李肉丁?何不把肉去掉,就叫李丁。”领导说:“不错,就叫李丁吧。”又对曹用礼说:“你不用笑话他,你的名字改得怎么样?”曹用礼也想不出来:“算了,他叫李丁,我就叫丁里吧。”丁里后来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李丁和丁里这两个当年为了革命随意而改的名字,没想到伴随着他们走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
真伪
北宋书法家石苍舒,才艺冠绝一时,昔年曾与苏轼、黄庭坚等游从,切磋书学。他久居长安,平生雅好收藏,家中图书古玩、碑拓笔帖甚富。
潞国公文彦博一度领兵驻守长安,亦与石公相往来。石公有唐人褚遂良《圣教序》墨迹原册,潞国公借去赏玩。此系名帖,潞国公珍爱至极,特命其公子临摹一本。
一日,潞国公宴请朋僚,席间出示真伪二帖,请座中诸公辨别。群僚竟众口一词,皆称文公子临摹本为真迹,倒以石公原册为赝品。石公在座,始终不出一语,不予辨白。席将散时,石公与潞国公相视而笑。
石公曰:“今日方知做官之妙处。”潞国公大噱,满座赧然。
文彦博以书帖真伪鉴识人之真伪,可谓别具眼力。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通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趁母亲熟睡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妈!”经过10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床板上。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身子。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地问道:“妈,今天你怎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没锁门,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10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10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