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女士由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入院,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医师给她开了头孢他定进行静脉滴注。李女士是一位退休教师,平时也经常关注新闻,关注养生与健康,她一听说是要用头孢他定,就和医生急了:“电视上报道治疗感冒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大,我要求用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医生反复解释,患者拒绝治疗,医师请临床药师协助诊治。临床药师了解情况后对患者的用药误区进行了详细解释。
1.抗菌药物不是洪水猛兽
随着我国三年抗菌药物整治工作接近尾声,老百姓对于抗菌药物滥用的严重性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随之而来,大家由于担心产生耐药性,把抗菌药物当作是洪水猛兽,甚至拒绝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滥用的含义除了通常理解的过度使用,准确地说是不规范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最好是“一刀毙命”,最忌讳的就是“温柔一刀”。由于使用剂量不足,细菌慢慢会习惯抗菌药物,长期下去就会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使用剂量、剂型、频次、使用周期等都有严格规定。不按照这些规定使用,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我们需要知道,多用抗菌药物不对,不用少用也不对。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呢?
根据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可应用抗菌药物。同时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可应用抗菌药物。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一些重症患者及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年老体弱者,当出现发热,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咳脓痰,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发现细菌,出现中耳炎、副鼻窦炎、颈淋巴结炎、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需应用抗菌药物。细菌感染性腹泻表现为发热、腹泻、粪便有黏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和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时,应用抗菌药物。常见的如外科丹毒、蜂窝织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管炎,妇科盆腔炎、宫颈炎均为感染性疾病,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而李女士患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我们需要知道,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而不是相信非专业人士的经验。个人使用抗菌药物关键是规范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擅自改变使用的剂量、次数和时间,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希望您做到“三不”: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用药,不随便停药。
2.中药、西药都需合理使用才安全
随着网络和媒体的信息普及,越来越多的药品不良反应为我们所认识和知晓,随之而来,老百姓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有很大的顾虑。“这个药电视上说了有严重不良反应,我不敢用,中药副作用少,我要用中药。”这些话反映了老百姓对于使用西药进行药物治疗的一些心声和疑虑。同时一些非专业人士为了产品的推广,故意夸大西药的不良反应和中药安全无毒,更让很多老百姓无所适从。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但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药差错及超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治疗失败以及使用假劣药等所引起的反应就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而且任何上市药品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的已经为人知晓,有的还不为人所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使用同一种药品,有人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有人就不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即使某一种不良反应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为对患者负责,厂方也必须在说明书上标明。但是,在这一点上不少患者存在误解,以为只要用了这种药,说明书上标列的不良反应就一定会出现。因此,这种药也不敢用,那种药也不敢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需要知道:该用药时还是要用药的,不要“因噎废食”,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至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药品安全性信息收集方法之一。199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只有500例,随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断健全,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7万份,1999年至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近660万份。监测体系的完善,报告的数量增多,反映了老百姓的用药是在国家的药品安全监控系统下,更加保障了药品的安全使用。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中药以口服为主,成分比较复杂,不像西药成分比较单一,因此西药注射相对的安全性更有保证。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服用后同样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目前,由于我国中药的标准相对西药滞后,我国大部分中成药说明书中有关不良反应的内容很少,这并不意味着使用这些药物都很安全。现在市场上信誉度和资质比较老的、重视药品质量的中成药厂家通过对上市后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同样会在说明书中标注清楚服用药品时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医师会对患者的一些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老百姓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某些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皮肤瘙痒、呼吸不畅、情绪烦躁等,也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由医师、药师来判断是否属于不良反应,决定是停药还是换药。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同时向就诊的医疗机构、购药的药店、当地药监部门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我们需要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可防可控的。
经过我们的解释,李女士仍然对于使用头孢他定有所顾虑,我们又反复告知在用药过程中会对她进行监测,保障用药安全,她才同意使用该药。经过医师的治疗,7天后,李女士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肝肾功能正常,用药期间未诉不适,顺利出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更加注重健康与养生的话题,接受的信息量也很大,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鉴别真伪,切勿“人云亦云,主观臆断”,还希望您看病找医师,问药找药师!
1.抗菌药物不是洪水猛兽
随着我国三年抗菌药物整治工作接近尾声,老百姓对于抗菌药物滥用的严重性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随之而来,大家由于担心产生耐药性,把抗菌药物当作是洪水猛兽,甚至拒绝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滥用的含义除了通常理解的过度使用,准确地说是不规范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最好是“一刀毙命”,最忌讳的就是“温柔一刀”。由于使用剂量不足,细菌慢慢会习惯抗菌药物,长期下去就会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使用剂量、剂型、频次、使用周期等都有严格规定。不按照这些规定使用,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我们需要知道,多用抗菌药物不对,不用少用也不对。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呢?
根据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可应用抗菌药物。同时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可应用抗菌药物。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一些重症患者及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年老体弱者,当出现发热,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咳脓痰,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发现细菌,出现中耳炎、副鼻窦炎、颈淋巴结炎、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需应用抗菌药物。细菌感染性腹泻表现为发热、腹泻、粪便有黏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和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时,应用抗菌药物。常见的如外科丹毒、蜂窝织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管炎,妇科盆腔炎、宫颈炎均为感染性疾病,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而李女士患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我们需要知道,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而不是相信非专业人士的经验。个人使用抗菌药物关键是规范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擅自改变使用的剂量、次数和时间,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希望您做到“三不”: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用药,不随便停药。
2.中药、西药都需合理使用才安全
随着网络和媒体的信息普及,越来越多的药品不良反应为我们所认识和知晓,随之而来,老百姓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有很大的顾虑。“这个药电视上说了有严重不良反应,我不敢用,中药副作用少,我要用中药。”这些话反映了老百姓对于使用西药进行药物治疗的一些心声和疑虑。同时一些非专业人士为了产品的推广,故意夸大西药的不良反应和中药安全无毒,更让很多老百姓无所适从。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但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药差错及超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治疗失败以及使用假劣药等所引起的反应就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而且任何上市药品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的已经为人知晓,有的还不为人所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使用同一种药品,有人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有人就不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即使某一种不良反应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为对患者负责,厂方也必须在说明书上标明。但是,在这一点上不少患者存在误解,以为只要用了这种药,说明书上标列的不良反应就一定会出现。因此,这种药也不敢用,那种药也不敢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需要知道:该用药时还是要用药的,不要“因噎废食”,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至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药品安全性信息收集方法之一。199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只有500例,随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断健全,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7万份,1999年至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近660万份。监测体系的完善,报告的数量增多,反映了老百姓的用药是在国家的药品安全监控系统下,更加保障了药品的安全使用。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中药以口服为主,成分比较复杂,不像西药成分比较单一,因此西药注射相对的安全性更有保证。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服用后同样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目前,由于我国中药的标准相对西药滞后,我国大部分中成药说明书中有关不良反应的内容很少,这并不意味着使用这些药物都很安全。现在市场上信誉度和资质比较老的、重视药品质量的中成药厂家通过对上市后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同样会在说明书中标注清楚服用药品时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医师会对患者的一些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老百姓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某些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皮肤瘙痒、呼吸不畅、情绪烦躁等,也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由医师、药师来判断是否属于不良反应,决定是停药还是换药。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同时向就诊的医疗机构、购药的药店、当地药监部门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我们需要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可防可控的。
经过我们的解释,李女士仍然对于使用头孢他定有所顾虑,我们又反复告知在用药过程中会对她进行监测,保障用药安全,她才同意使用该药。经过医师的治疗,7天后,李女士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肝肾功能正常,用药期间未诉不适,顺利出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更加注重健康与养生的话题,接受的信息量也很大,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鉴别真伪,切勿“人云亦云,主观臆断”,还希望您看病找医师,问药找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