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供求关系的发展,对于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逐步成为了学生踏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纽带,高职院校飞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壮大。作为高职学生,在思想、生理、心理上都逐步成熟,随着社会阅历的发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高职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1 概述
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犯罪、自杀等案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极端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科学心理教育理论和有效教育方法, 及时发现心理异常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恶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和康复;增强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我、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从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
2.1 升学到新环境与理想中存在落差
高考后,对大学生活怀有各种美好的憧憬和预期,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许多同学对于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心理很内疚,从而变得浮躁而产生情绪。同时进入新的环境,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对周围感到陌生而无所适从,出现的焦虑、不安、孤独感超过限度时会产生心理问题。
2.2 专业学习与现实运用中的差距引起的困惑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对专业的选择居于迷茫,很多同学对专业课的学习都心存疑问,我学了能干什么?专业课程较多该学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大一的时候比较突出;学校管理模式和学习的方式相对高中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是以自主学习、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为主,学生对学习的适应常常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学习不得法、考试焦虑、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社会上的一些人员招聘要求专业熟练运用更加大了同学们的压力,造成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心理压力过大,心态发生转变,厌学、逃避、随遇而安等情绪产生,对他们心理造成很大的困惑。
2.3 缺乏成就感导致情绪低落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步入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使得孩子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高职学校学生的主体是以中等水平学生为主,也不排除因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成就感,进入大学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缺乏优越感,使他们逃离现实,在学习生活中心里烦闷,情绪低落。尤其是在互联网盛行的年代,很多大学生也会用虚拟的网络来找到成就感。而网络恰好能直观体现出那份成就感,在游戏中提升等级,能够一呼百应,学生感觉很有成就。但是,真实世界和虚拟网络必然存在差距,一旦回归到真实生活中,这种缺乏成就感就会导致情绪低落。
2.4 对未来就业的迷茫而焦虑
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十分明显。很多同学在谈论学习,以及今后工作方面都比较回避,经常患得患失。在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中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有几次班上的学生去参加应聘,看见招聘处有很多人去面试,直接就回来了,后面问他原因,他们说:“那么多人,我这样子的,多半没有希望了”,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3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就业制度等方面,都给高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由于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还不成熟,同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在理论丰富与实践空白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根本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种失落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问题。
3.2 学校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同高中阶段的学习相比,学校管理模式和学习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学阶段要求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大学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大学生还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个性、习惯的差异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容易发生摩擦与冲突,同时自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较欠缺,进而影响了交往的进行。甚至一些大学生由于不具备交往技巧和能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3.3 家庭环境因素
大学生肩负着家庭的众望,它一方面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思想逐渐独立化和成熟化,进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大学生难以承受父母的期望反而成为心理负担。源自家庭的基础,孩子初步建立起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进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粗暴、过分溺爱、放任不管等消极的教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同时孩子的心理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也逐渐变大。
3.4 个人因素
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一些学生因为相貌、身材、身高、胖瘦等方面存在先天的生理缺陷,进而影响自身的个性,比如出现性格内向、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现象。大学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荷,如果出现恶性循环,那么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将不断降低。由于缺乏自信心,大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尝试,根本不敢接受挑战;有的学生狂妄自大,过于自满,研究分析问题出现严重不足,自己的心理难以承受造成的后果。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4.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在健康教育课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学校通过组织心理知识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光盘,同时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以及心理自救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修养。
4.2 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室、重点辅导
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心理辅导为重点,学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设立心理电子咨询信箱,配备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集体或个体辅导,排解心理困扰,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4.3 建立心理档案、重点防治
对学生的心理动态情况,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加强对于重要时段,特殊群体的关注,对于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同学加强管理,重点诊治,运用有效的方法调节心理状况。
4.4 完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建立学生心理教育中心,培养高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提升科研水平,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
参考文献:
[1]杨雪花,戴梅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02.
[2]龚云,廖学辉,贺文莲.高职大学生心里现状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3]谷霞,赵应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张彦.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
[5]林玉琼.对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关键词:高职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1 概述
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犯罪、自杀等案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极端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科学心理教育理论和有效教育方法, 及时发现心理异常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恶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和康复;增强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我、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从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
2.1 升学到新环境与理想中存在落差
高考后,对大学生活怀有各种美好的憧憬和预期,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许多同学对于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心理很内疚,从而变得浮躁而产生情绪。同时进入新的环境,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对周围感到陌生而无所适从,出现的焦虑、不安、孤独感超过限度时会产生心理问题。
2.2 专业学习与现实运用中的差距引起的困惑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对专业的选择居于迷茫,很多同学对专业课的学习都心存疑问,我学了能干什么?专业课程较多该学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大一的时候比较突出;学校管理模式和学习的方式相对高中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是以自主学习、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为主,学生对学习的适应常常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学习不得法、考试焦虑、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社会上的一些人员招聘要求专业熟练运用更加大了同学们的压力,造成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心理压力过大,心态发生转变,厌学、逃避、随遇而安等情绪产生,对他们心理造成很大的困惑。
2.3 缺乏成就感导致情绪低落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步入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使得孩子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高职学校学生的主体是以中等水平学生为主,也不排除因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成就感,进入大学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缺乏优越感,使他们逃离现实,在学习生活中心里烦闷,情绪低落。尤其是在互联网盛行的年代,很多大学生也会用虚拟的网络来找到成就感。而网络恰好能直观体现出那份成就感,在游戏中提升等级,能够一呼百应,学生感觉很有成就。但是,真实世界和虚拟网络必然存在差距,一旦回归到真实生活中,这种缺乏成就感就会导致情绪低落。
2.4 对未来就业的迷茫而焦虑
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十分明显。很多同学在谈论学习,以及今后工作方面都比较回避,经常患得患失。在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中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有几次班上的学生去参加应聘,看见招聘处有很多人去面试,直接就回来了,后面问他原因,他们说:“那么多人,我这样子的,多半没有希望了”,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3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就业制度等方面,都给高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由于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还不成熟,同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在理论丰富与实践空白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根本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种失落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问题。
3.2 学校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同高中阶段的学习相比,学校管理模式和学习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学阶段要求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大学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大学生还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个性、习惯的差异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容易发生摩擦与冲突,同时自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较欠缺,进而影响了交往的进行。甚至一些大学生由于不具备交往技巧和能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3.3 家庭环境因素
大学生肩负着家庭的众望,它一方面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思想逐渐独立化和成熟化,进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大学生难以承受父母的期望反而成为心理负担。源自家庭的基础,孩子初步建立起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进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粗暴、过分溺爱、放任不管等消极的教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同时孩子的心理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也逐渐变大。
3.4 个人因素
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一些学生因为相貌、身材、身高、胖瘦等方面存在先天的生理缺陷,进而影响自身的个性,比如出现性格内向、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现象。大学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荷,如果出现恶性循环,那么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将不断降低。由于缺乏自信心,大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尝试,根本不敢接受挑战;有的学生狂妄自大,过于自满,研究分析问题出现严重不足,自己的心理难以承受造成的后果。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4.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在健康教育课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学校通过组织心理知识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光盘,同时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以及心理自救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修养。
4.2 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室、重点辅导
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心理辅导为重点,学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设立心理电子咨询信箱,配备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集体或个体辅导,排解心理困扰,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4.3 建立心理档案、重点防治
对学生的心理动态情况,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加强对于重要时段,特殊群体的关注,对于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同学加强管理,重点诊治,运用有效的方法调节心理状况。
4.4 完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建立学生心理教育中心,培养高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提升科研水平,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
参考文献:
[1]杨雪花,戴梅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02.
[2]龚云,廖学辉,贺文莲.高职大学生心里现状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3]谷霞,赵应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张彦.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
[5]林玉琼.对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