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唤起自身的直觉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重构自己头脑中的“第二文本”。针对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独特性,笔者认为教师可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元化点拨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一)分层次要求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同的人又存在着各种差异,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独到体验中,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做到目标要分层,内容要分层,评价要分层,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学习有跃跃欲试之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状态中尽显风采。
(二)多维度思考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情感态度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分段的问题。一篇文章有多种分段结果,有不同种答案,要启发学生从多种依据、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何分段,并且让学生知道语文中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分段的标准和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只要有依据就行。
(三)多自由选择
“自由”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土壤”。学生有了心理上的自由,就会产生心理安全感,学习选择就能在一种更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
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是四人小组接龙读、同桌互读等,总之,只要达到初读效果即可。
选择学习伙伴。《情感教学心理学》指出: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而小组成员大多数以前后桌为主,而教师又做了很多规定:不能多说一句话,不能多走一步路。这样做既是为了方便,也是为了不使课堂闹哄哄。其实这种组合不太科学,小组学习很难面向全体小组成员,这种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因为学生总是喜欢和自己的伙伴多交流、多合作、多探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不要在乎走出座位的那几分钟,因为“磨刀”并不耽误“砍柴工”。
选择学习材料。个性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需要等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学习材料的需求也不一样,而我们的教材却是千篇一律的。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让更多、更好的其他学习材料进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空间和条件。学生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尝试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教师的点拨更加具体化、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善于捕捉学生独特的感悟
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每一位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如《少年闰土》的思维训练点:精彩的一辩。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那么你愿意选择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闰土小时候是多么自由自在啊,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而“我”整天只能看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只知道死读书,没有那种在大自然中的乐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的所见、所闻、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在农村所做的一些基本的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我”在城市里的见闻,如果写出来,肯定也会令乡下人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呢?我看过《故乡》,里面的闰土最后不是成了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吗?
……
老师: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不仅要像“我”一样认真学习,也要像闰土那样拥抱大自然。
正反方谁胜谁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这种阅读训练方式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巧妙引导学生的感悟偏差
如教学《将相和》:蔺相如对廉颇避而不见。
出示:
1.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师:读了这两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生:蔺相如的心胸很豁达。
生:蔺相如真是深明大义,为了国家他什么都能忍。
生:我觉得他太胆小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廉颇都欺负到他头上了,怎么着也得反击一下吧?
师:你的想法很特别。假设蔺相如真的照你这么做了,你猜一猜会有什么后果?
生:我猜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厉害后就不会这么嚣张了。
师:其他同学觉得呢?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蔺相如这样做的话可能他和廉颇的关系从此闹僵了,两个人会面和心不合。
师:有道理,如果他们变成这样对赵国会有什么影响?
生:可能秦国会看到他们不和,趁机攻打赵国,赵国有可能会被消灭。
师:说得真好。蔺相如如果争一时之气,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赵国的灭亡。你说,蔺相如是为自己出气重要还是为了国家忍一忍重要?
生:忍!
通过假设让学生明白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转变想法,有所感悟。可见,让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并不是一味的放任自流,有时,教师也需要做些巧妙的引导。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小学 322006)
一、多元化点拨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一)分层次要求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同的人又存在着各种差异,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独到体验中,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做到目标要分层,内容要分层,评价要分层,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学习有跃跃欲试之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状态中尽显风采。
(二)多维度思考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情感态度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分段的问题。一篇文章有多种分段结果,有不同种答案,要启发学生从多种依据、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何分段,并且让学生知道语文中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分段的标准和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只要有依据就行。
(三)多自由选择
“自由”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土壤”。学生有了心理上的自由,就会产生心理安全感,学习选择就能在一种更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
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是四人小组接龙读、同桌互读等,总之,只要达到初读效果即可。
选择学习伙伴。《情感教学心理学》指出: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而小组成员大多数以前后桌为主,而教师又做了很多规定:不能多说一句话,不能多走一步路。这样做既是为了方便,也是为了不使课堂闹哄哄。其实这种组合不太科学,小组学习很难面向全体小组成员,这种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因为学生总是喜欢和自己的伙伴多交流、多合作、多探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不要在乎走出座位的那几分钟,因为“磨刀”并不耽误“砍柴工”。
选择学习材料。个性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需要等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学习材料的需求也不一样,而我们的教材却是千篇一律的。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让更多、更好的其他学习材料进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空间和条件。学生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尝试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教师的点拨更加具体化、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善于捕捉学生独特的感悟
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每一位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如《少年闰土》的思维训练点:精彩的一辩。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那么你愿意选择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闰土小时候是多么自由自在啊,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而“我”整天只能看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只知道死读书,没有那种在大自然中的乐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的所见、所闻、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在农村所做的一些基本的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我”在城市里的见闻,如果写出来,肯定也会令乡下人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呢?我看过《故乡》,里面的闰土最后不是成了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吗?
……
老师: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不仅要像“我”一样认真学习,也要像闰土那样拥抱大自然。
正反方谁胜谁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这种阅读训练方式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巧妙引导学生的感悟偏差
如教学《将相和》:蔺相如对廉颇避而不见。
出示:
1.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师:读了这两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生:蔺相如的心胸很豁达。
生:蔺相如真是深明大义,为了国家他什么都能忍。
生:我觉得他太胆小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廉颇都欺负到他头上了,怎么着也得反击一下吧?
师:你的想法很特别。假设蔺相如真的照你这么做了,你猜一猜会有什么后果?
生:我猜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厉害后就不会这么嚣张了。
师:其他同学觉得呢?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蔺相如这样做的话可能他和廉颇的关系从此闹僵了,两个人会面和心不合。
师:有道理,如果他们变成这样对赵国会有什么影响?
生:可能秦国会看到他们不和,趁机攻打赵国,赵国有可能会被消灭。
师:说得真好。蔺相如如果争一时之气,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赵国的灭亡。你说,蔺相如是为自己出气重要还是为了国家忍一忍重要?
生:忍!
通过假设让学生明白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转变想法,有所感悟。可见,让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并不是一味的放任自流,有时,教师也需要做些巧妙的引导。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小学 3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