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aohuo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按照经济规律、国家政策法规从事经济和政治活动的能力。目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和谐经济,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型劳动者群体,培育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对促进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使用的教材中没有编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章节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补充讲授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章节内容。
  
  向学生讲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及其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充满创造力,社会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社会成员道德更加高尚;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好协作和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以下特征:
  1)是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更具有创造性的社会;
  2)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3)是稳定而协调有序发展的社会;
  4)是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的社会;
  5)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完善和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的社会。
  对于上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和特征,可以引导学生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3个角度去理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正因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才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可能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正因为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才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必要性。
  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的客观要求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 000美元,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会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矛盾得到合理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另一类是在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以后,国内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得不到合理协调,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这一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合理解决国内矛盾,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出现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阶层逐步形成。这也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社会主义社会是民主的社会,没有民主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保持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科技文化的进步、法制社会的建设、人民幸福生活的取得等,都需要在社会稳定中实现。社会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只有社会和谐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稳定。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和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特征、必然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结果是必然出现社会主义更加和谐的局面。反过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又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
  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社会和谐、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又是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发展来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何问题就都不能够得到顺利解决。应当承认我国贫富收入和地区收入差距拉大是当前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又不能以降低富裕阶层和发达地区的收入的方法来求得人们收入的绝对平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导致社会停滞不前,导致社会更加不和谐。在保证富裕阶层继续增加收入、发达地区继续发展的同时,快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力争通过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以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以法律制度整合社会力量,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是法制社会,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根本的治国方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只有在人人都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的前提下,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才能使人民和睦相处,才能使社会协调、有序地发展。无论在立法还是在执法方面,都要保证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律制度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形成诚信友爱的社会道德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在和谐社会里,人们的行为不仅能够用法律制度等外在的约束力规范自己,而且人们能够自觉用社会道德的内在规范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不仅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是合法性与合乎道德性的统一。诚信友爱是全体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尔虞我诈是一种人人唾弃的现象,一个人在其社会交往中如果不讲诚信友爱、不遵守社会道德,那么他不仅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而且在社会工作中也难以有立足之地。
  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效遏制腐败,增强社会成员之间、干群之间、党群之间的亲和力社会腐败现象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激起群众不满,加深社会矛盾,使社会各阶层之间产生隔阂,使群众对领导干部甚至对党和政府缺少信心和信任,社会缺乏亲和力。要遏制社会腐败现象,最根本途径是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将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活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完善人民选举制度、监督制度、罢免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使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理想和共同的价值目标,达到人们精神上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人们不仅有着共同的物质追求,而且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社会公平在妥善协调人们之间利益的基础上,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价值目标,达到人们精神上的和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上的和谐是最高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精神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达到人们精神上的和谐。◆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其他文献
探讨高校英语阅读课教学综合模式,立足现实、关注细节,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英语素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一种圆筒型结构磁流变离合器的磁路设计进行研究,应用磁路欧姆定律,结合考虑不产生磁路磁饱和效应,初步确定磁路结构参数。应用ANSYS软件进行磁路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磁路结构合
本文通过构建函数将文[1]中无理不等式“α,b〉n≥2,n∈n,λ≥2-1,则√α/α+λb+√b/b+λα≥2√1+λ”与文[2]中无理不等式猜想“α,b〉n≥2,n∈n,λ≤n,则√α/α+λb+√b/b+λα≥2
摘要 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进而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素质;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介绍吗啉的性质和用途,提出将吗啉作为一种防腐防锈添加剂应用于金属加工液的设想,并通过试验证明将吗啉应用于金属加工液中可以有效提高其防腐、杀菌、防锈和抗氧化等综合能力
在讲授法学课程时,“理”、“律”、“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往往被任课教师所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讲授应用性较强的法学课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理”、“律”
建立液滴在具有润湿梯度表面上运动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用Fluent软件模拟出液滴在润湿梯度表面上的运动过程,并从能量变化的方法得到液滴在润湿梯度表面上运动的机制。计算结果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报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当适应时代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学报档案以及相关信息资料,提高学报利用效率,这是现在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