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鲁迅作品的调整,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大撤退”,有人说是“被撤退”,有人说是“大换血”,笔者觉得还是说“调整”恰当些。
一、鲁迅作品选入课本有其时代原因
鲁迅,曾经被捧上天。其作品中政治色彩浓厚,被称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骨头是最硬的”“民族魂”,是左翼的一面旗幟。鲁迅锐眼发现历史是写满“吃人”的流水簿子,他骂军阀,骂帮闲文人,骂假洋鬼子,骂阿Q们,毫不留情地揭示中国人的劣根性。他的文章是“投枪”“匕首”,是革命者的代言人。其作品顺理成章地进入课本,就理所当然。
90年代,选入初中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近十篇;高中新课改前的鲁迅作品也近10篇。除第五册外,每一册都有鲁迅作品,有时还一篇一个单元。
可世易时移的今天,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帮闲文人、阿Q、吴妈也许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文章被砍掉也就自然而然!真可谓:文章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二、听听专家的解答
我们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吧。温儒敏说,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原来3学年改为1.25学年,总课量减少,课文篇目自然也减少,鲁迅的作品由原来5篇调整为2篇。准确地说,鲁迅作品在必修课中减少了,但在选修课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等。
鲁迅作品非常重要,但过去在教材中占的比例过多,腾出一些位置来安排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名作,让学生读书面更广,视野更开阔,也是好事。这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
正如专家所说,不是大撤退,只是调整。我们也应该支持课改,支持调整。对鲁迅部分篇目的调整,并不妨碍我们敬仰鲁迅,学习鲁迅。正如鲁迅所告诫的“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对语文教材选文的争议是阅读缺失的表现
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改,搞来搞去,学生就是不读书。他们忙于各科尤其是理科作业,对语文课文阅读缺失。在语文自习课上,学生也忙着做其他科作业 ,笔者曾提醒学生做语文作业,答曰,还有其他作业要完成呢,而且下课就要交。笔者感叹:读书不是作业,这真是在作孽呀!
语文讲究听、说、读、写、思、用,而读书的环节非常重要,又是隐形的作业,常常被学生忽视。
有一些学生终身的阅读范围,就只限于教材,甚至教材的阅读也不认真。因为高考不考教材上的文章,虽然高考的文章多少可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
教材里的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应该以学习教材来解读其他文章。阅读的面应该广一点,教材选不选鲁迅的文章,并不影响阅读,也不要因为有调整而大惊小怪。
四、在应试大背景,学生对教材选什么无所谓
应试考高分才是硬道理。教材选什么文章,选谁的文章,老师学生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谁的文章,什么样子的文章适合考试!
选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激发作用不明显,课外先做数理化,再背外语的同学仍然很多。
即使考到鲁迅的文章,已是按照考试要求肢解过的,节选过的,学生仍然不好理解。
五、改革语文考试,增大语文得分
语文考试中有不正常的现象。其一,近两年四川语文高考成绩平均也就80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语文,还不到及格分数,居然考不过英语。这就说明语文试题有问题啊!学生对语文学习没盼头啊!尽管出题人分析得头头是道,难度系数多少多少,但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就是整体不及格,可谓全军覆没啊。
其二,语文专家、知名作家与学生一起参加高考,也很失败。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也揭示了语文的一个症结:语文试题、语文试卷有问题啊。
其三,其他科目的考试如数学、英语成绩多半成“金字塔形”,分数有高低梯度;而语文多成“纺锤形”,高分、低分段少,中间层次多,没有拉开层次,没有考出真实语文水平和能力。为什么,几百万人高考,最高分还是120左右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语文科的特点嘛。笔者说,这个特色是谁定的,也许就是这个特色将语文学科整成了死胡同,丧失尊严。
一、鲁迅作品选入课本有其时代原因
鲁迅,曾经被捧上天。其作品中政治色彩浓厚,被称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骨头是最硬的”“民族魂”,是左翼的一面旗幟。鲁迅锐眼发现历史是写满“吃人”的流水簿子,他骂军阀,骂帮闲文人,骂假洋鬼子,骂阿Q们,毫不留情地揭示中国人的劣根性。他的文章是“投枪”“匕首”,是革命者的代言人。其作品顺理成章地进入课本,就理所当然。
90年代,选入初中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近十篇;高中新课改前的鲁迅作品也近10篇。除第五册外,每一册都有鲁迅作品,有时还一篇一个单元。
可世易时移的今天,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帮闲文人、阿Q、吴妈也许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文章被砍掉也就自然而然!真可谓:文章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二、听听专家的解答
我们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吧。温儒敏说,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原来3学年改为1.25学年,总课量减少,课文篇目自然也减少,鲁迅的作品由原来5篇调整为2篇。准确地说,鲁迅作品在必修课中减少了,但在选修课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等。
鲁迅作品非常重要,但过去在教材中占的比例过多,腾出一些位置来安排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名作,让学生读书面更广,视野更开阔,也是好事。这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
正如专家所说,不是大撤退,只是调整。我们也应该支持课改,支持调整。对鲁迅部分篇目的调整,并不妨碍我们敬仰鲁迅,学习鲁迅。正如鲁迅所告诫的“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对语文教材选文的争议是阅读缺失的表现
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改,搞来搞去,学生就是不读书。他们忙于各科尤其是理科作业,对语文课文阅读缺失。在语文自习课上,学生也忙着做其他科作业 ,笔者曾提醒学生做语文作业,答曰,还有其他作业要完成呢,而且下课就要交。笔者感叹:读书不是作业,这真是在作孽呀!
语文讲究听、说、读、写、思、用,而读书的环节非常重要,又是隐形的作业,常常被学生忽视。
有一些学生终身的阅读范围,就只限于教材,甚至教材的阅读也不认真。因为高考不考教材上的文章,虽然高考的文章多少可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
教材里的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应该以学习教材来解读其他文章。阅读的面应该广一点,教材选不选鲁迅的文章,并不影响阅读,也不要因为有调整而大惊小怪。
四、在应试大背景,学生对教材选什么无所谓
应试考高分才是硬道理。教材选什么文章,选谁的文章,老师学生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谁的文章,什么样子的文章适合考试!
选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激发作用不明显,课外先做数理化,再背外语的同学仍然很多。
即使考到鲁迅的文章,已是按照考试要求肢解过的,节选过的,学生仍然不好理解。
五、改革语文考试,增大语文得分
语文考试中有不正常的现象。其一,近两年四川语文高考成绩平均也就80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语文,还不到及格分数,居然考不过英语。这就说明语文试题有问题啊!学生对语文学习没盼头啊!尽管出题人分析得头头是道,难度系数多少多少,但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就是整体不及格,可谓全军覆没啊。
其二,语文专家、知名作家与学生一起参加高考,也很失败。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也揭示了语文的一个症结:语文试题、语文试卷有问题啊。
其三,其他科目的考试如数学、英语成绩多半成“金字塔形”,分数有高低梯度;而语文多成“纺锤形”,高分、低分段少,中间层次多,没有拉开层次,没有考出真实语文水平和能力。为什么,几百万人高考,最高分还是120左右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语文科的特点嘛。笔者说,这个特色是谁定的,也许就是这个特色将语文学科整成了死胡同,丧失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