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在一日生活中努力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教师们开始关注幼儿兴趣、经验以及幼儿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日活动皆课程”,教师们逐渐学会捕捉日常活动中有价值的内容来生成一些活动,并形成有特色的班本课程,让幼儿能主动探究,深度学习。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下面以大班生成活动“水杯排队”为例,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生成活动中产生深度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抓住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生活中的深度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或真实问题,抓住生活中的各种学习机会,给幼儿创设深度学习的条件。
⒈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深度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对话、操作、提出新问题到形成元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疫情下,每位幼儿入园都会带上自己的水杯来园喝水,幼儿将带来的水杯随意放置在班级中的某一柜面上。由于每位幼儿的水杯款式、颜色、大小等都不同,经过几天的使用,孩子们发现水杯摆放得乱糟糟,不美观也不便于取用。于是教师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一真实问题,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孩子们针对问题展开讨论,生成了“水杯排队”的活动。
⒉创设有挑战的问题情境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解决问题,而问题常常要设计在情境当中。情境中的学习往往比脱离情境的抽象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的、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发幼儿的自主投入、积极思维,更有产生深度学习的可能。在确定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先找寻“真实”再确定“挑战”。有挑战的问题是需要教师通过分析、把握价值,在众多真问题中进行判断。教师对“水杯如何摆放”这一问题进行了价值判断,看到了产生深度学习的可能。
二、提供充足适宜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是一种基于时间和空间探究的学习。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空间的支持,这里的空间是指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⒈弹性作息的有效利用
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因此,教师不能期望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产生认知冲突,进而采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起浅层学习更需要时间的保障。我园为了支持教师开展班本微课程,在一日活动作息上给予了很大的弹性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需要在某一时间段自主安排相关活动。如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的时间去讨论制定水杯排队的方案,并进行试验对比;可在集体活动时间组织水杯排队的谈话活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先后组织顺序。这样的一日活动组织更加自主、有效,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⒉适宜空间的有效支持
适宜的环境创设在幼儿的深度学习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环境创设的愉悦性、真实性、开放性,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适宜性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持条件。积极愉悦的探究氛围和人际关系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幼儿的参与度更高,也更容易进行深入思考;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幼儿更容易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开放的空间给了幼儿更自主的探究机会。另外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都能及时给予材料的支持,助力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比如,当幼儿讨论出许多排队方案,如按颜色的、高矮的、胖瘦的、有无把手的等,并将这些方案绘制出来,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水杯总是排不齐,有孩子提出需要在柜面上贴一条直的标记线,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商量用什么材料,并提供了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筛选和操作,从而解决问题。
三、重视有深度的分享和交流
语言交流和记录表征是幼儿表达、表现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幼儿思维听得见、看得见,有利于分享经验,拓展思维,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
⒈善用高水平提问策略
教师要通过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可以借助精心准备的提问策略来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比如,当幼儿在按颜色规律给水杯排队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两个杯子被挤在外面,放不进去。于是老师抛出问题: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怎样可以让每一种颜色的杯子都能整齐地排在标记线上?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还可以继续追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每种颜色水杯摆放的起始位置?幼儿深度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生深层次思考,是否有真正高水平的认识活动参与。
⒉鼓励同伴间的思维碰撞
同伴之间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能使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索的意愿和行为。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向思维和批判意识。比如,当幼儿通过统计、测量班级中各色水杯的数量以及排队后的长度,确定了每种颜色标记应该粘贴的位置后。对于这个标记该如何来贴,部分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妙妙:“我覺得应该竖着贴在每种颜色的起始位置,这样很清楚。”
小泽:“这样贴的话有的小朋友会把水杯直接放在竖着的颜色标记线上,我觉得不好。一种颜色的水杯排到哪,就直接用即时贴横着贴到哪,这样容易放。”
小军:“我觉得这样不好,水杯放在颜色标记线上的话,线就看不清了。不能一下子看出还够不够放。”
又又:“我也觉得不合适,因为这样做标记的话不方便改动,只要有一段改了,后面就都要动了。”
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能进一步看出幼儿已经处在分析、评价的认知水平了,并且能激发幼儿进一步地探究和实践。
对幼儿来说,深度学习是一个自我唤醒、自我升华、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相较于没有目标、不见问题、难以进行知识迁移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主动投入、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虞永平教授也指出:幼儿园的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正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在生成活动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建构属于幼儿丰富多彩的班级微课程,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下面以大班生成活动“水杯排队”为例,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生成活动中产生深度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抓住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生活中的深度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或真实问题,抓住生活中的各种学习机会,给幼儿创设深度学习的条件。
⒈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深度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对话、操作、提出新问题到形成元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疫情下,每位幼儿入园都会带上自己的水杯来园喝水,幼儿将带来的水杯随意放置在班级中的某一柜面上。由于每位幼儿的水杯款式、颜色、大小等都不同,经过几天的使用,孩子们发现水杯摆放得乱糟糟,不美观也不便于取用。于是教师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一真实问题,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孩子们针对问题展开讨论,生成了“水杯排队”的活动。
⒉创设有挑战的问题情境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解决问题,而问题常常要设计在情境当中。情境中的学习往往比脱离情境的抽象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的、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发幼儿的自主投入、积极思维,更有产生深度学习的可能。在确定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先找寻“真实”再确定“挑战”。有挑战的问题是需要教师通过分析、把握价值,在众多真问题中进行判断。教师对“水杯如何摆放”这一问题进行了价值判断,看到了产生深度学习的可能。
二、提供充足适宜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是一种基于时间和空间探究的学习。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空间的支持,这里的空间是指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⒈弹性作息的有效利用
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因此,教师不能期望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产生认知冲突,进而采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起浅层学习更需要时间的保障。我园为了支持教师开展班本微课程,在一日活动作息上给予了很大的弹性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需要在某一时间段自主安排相关活动。如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的时间去讨论制定水杯排队的方案,并进行试验对比;可在集体活动时间组织水杯排队的谈话活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先后组织顺序。这样的一日活动组织更加自主、有效,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⒉适宜空间的有效支持
适宜的环境创设在幼儿的深度学习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环境创设的愉悦性、真实性、开放性,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适宜性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持条件。积极愉悦的探究氛围和人际关系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幼儿的参与度更高,也更容易进行深入思考;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幼儿更容易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开放的空间给了幼儿更自主的探究机会。另外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都能及时给予材料的支持,助力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比如,当幼儿讨论出许多排队方案,如按颜色的、高矮的、胖瘦的、有无把手的等,并将这些方案绘制出来,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水杯总是排不齐,有孩子提出需要在柜面上贴一条直的标记线,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商量用什么材料,并提供了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筛选和操作,从而解决问题。
三、重视有深度的分享和交流
语言交流和记录表征是幼儿表达、表现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幼儿思维听得见、看得见,有利于分享经验,拓展思维,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
⒈善用高水平提问策略
教师要通过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可以借助精心准备的提问策略来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比如,当幼儿在按颜色规律给水杯排队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两个杯子被挤在外面,放不进去。于是老师抛出问题: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怎样可以让每一种颜色的杯子都能整齐地排在标记线上?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还可以继续追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每种颜色水杯摆放的起始位置?幼儿深度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生深层次思考,是否有真正高水平的认识活动参与。
⒉鼓励同伴间的思维碰撞
同伴之间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能使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索的意愿和行为。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向思维和批判意识。比如,当幼儿通过统计、测量班级中各色水杯的数量以及排队后的长度,确定了每种颜色标记应该粘贴的位置后。对于这个标记该如何来贴,部分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妙妙:“我覺得应该竖着贴在每种颜色的起始位置,这样很清楚。”
小泽:“这样贴的话有的小朋友会把水杯直接放在竖着的颜色标记线上,我觉得不好。一种颜色的水杯排到哪,就直接用即时贴横着贴到哪,这样容易放。”
小军:“我觉得这样不好,水杯放在颜色标记线上的话,线就看不清了。不能一下子看出还够不够放。”
又又:“我也觉得不合适,因为这样做标记的话不方便改动,只要有一段改了,后面就都要动了。”
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能进一步看出幼儿已经处在分析、评价的认知水平了,并且能激发幼儿进一步地探究和实践。
对幼儿来说,深度学习是一个自我唤醒、自我升华、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相较于没有目标、不见问题、难以进行知识迁移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主动投入、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虞永平教授也指出:幼儿园的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正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在生成活动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建构属于幼儿丰富多彩的班级微课程,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