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机制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616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在今后几年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本文重点根据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机制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目的是推进高职院校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 深度合作 机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后继动力不足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G15EB 07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7-02
  一、前言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切,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提供了准确的就业指导。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一些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主要指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为达到一定明确目的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首先,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直接进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当中,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行业和岗位针对性,能够提升学生对该岗位的了解,缩短学生毕业后入职的岗位适应期,让学生在毕业后即可零距离就业,当前很多企业所提供的实习与就业的有机对接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的发展。一者,校企合作提供了让学校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线的机会,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改变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二者,校企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项目,让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减少了学校在相关实训设备购买、维护和更新上的经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担学校的教育投入;三者,校企合作能够让学校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据此调整相应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促进学校和学科的发展。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校企合作不失为较好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将校企合作这座“互利双赢”的平台搭建起来,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最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近水楼台”,充分利用学校的最新科研成果,提升生产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降低招收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塑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层面来看,缺乏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法规规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在教育主管部门倡导下,学校自发进行的,虽然在《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中有相关的规定,但由于这些都是综合性的法律,且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没有明确企业在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义务和责任,政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或经济补贴。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之中,往往由企业对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一定的分担,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大大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校企合作难以真正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与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2.从学校方面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不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设置专业,对于一些需要高投入的建筑、机械设计之类的专业不愿涉足,而对于投入较低的财会、文秘类专业则都争先恐后地设置,而多数企业需求的恰恰是前者的技术型人才,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时难以找合适的企业,难以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二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突出表现为教授的内容陈旧,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差距较大;三是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在合作上不够主动,总是喜欢坐等企业上门,“关门办学”现象严重,把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短期实习上,更有甚者,只是开展一些诸如企业家讲坛、聘请企业专家授课、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等表面活动,缺乏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3.从企业方面来看,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在实际合作当中,学校和企业付出资源的不对等性,学校相对受益较多,而企业收获较少,加之企业的生产受市场决定,学生实习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安排学生实践,而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限,企业获得回报的周期可能较长,大大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造成当前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有些企业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单纯地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实习期内只安排学生从事简单的重复性生产劳动,而不进行技术上的培训。从眼前看,的确这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从长远看,却由于引发学生的反感而使学生实习结束后不愿留下来工作,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口碑和社会形象。
  四、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主体的利益点分析
  无论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是基于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校企双方如果预期到合作会给自身带来好处,合作才能健康可持续下去。因此,要解决校企合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关键要回答“凭什么合作”的问题,即寻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点”就成为了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关键。
  1.企业
  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类型的组织,其追求的根本目标各不相同。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追求的是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标也离不开经济利益,包括人才资源供给和技术合作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在提高企业声誉、共享学校资源等方面的获得的收益。学校拥有的这些资源和优势,也是企业追求的利益所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高低也取决于合作是否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获得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许多行业出现技术人才“招工难”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矛盾现象,高职人才并不能准确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缓解企业临时工作或辅助工作的人力需求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还能优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获得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人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期望中,人力资本需求占据着较重的比例:得到合格、可用的后备人力资源占88%;改善员工结构占52.6%;为技术更新做人员储备占52.6%。正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黎明在2008年“双百”论坛中所说的,和高职的合作应该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华为及其合作伙伴,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提升企业的发展。
  (2)获得学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
  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希望可以共享院校所拥用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体育场和无形的知识信息资源,依托高职院校资源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等,通过学校“双师型”教师对员工最优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校企合作不仅是资源合作,还是技术合作。企业可以借助高职院校的科研、信息与技术服务,解决技术、管理、经验方面的难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学校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特殊性,校企合作中学校更注重长效性合作,并且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相对较高。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主要包括企业提供的实训基地、资金、信息、设备、提供兼职教师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只有在校企合作双方利益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双方的合作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1)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均指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仅靠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企业资源,并利用资源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并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借助企业的信息优势,参考企业的人才质量标准,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完善专业建设。这种顺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培养既能顶岗操作又不乏后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2)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校企合作离开了教师的参与,就不可能做深做透。而“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起到主导作用,“双师型”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学生。可以说,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是要有“双师型”教师。但我国高职院校的现有情况是,“双师型”教师显得尤为短缺,而大多数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因此,学校希望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去企业锻炼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从而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学生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而实际中学校和企业却往往忽视或忽略学生的真实利益。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关注和关心的是未来的去向和发展。这一方面要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获得真才实学,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从职业转型到事业打下基础。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多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学会课堂中很难学到的知识和各种技能,从而为今后的生涯发展以及追求事业进步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学生也期望在企业实践中能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一定数额的酬劳。
  五、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建议
  首先,应该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当今世界,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两种比较成功的模式:以德国的双元制为代表的企业为主的合作模式和以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为代表的高职院校为主的合作模式,但无论是哪种合作模式,从基础上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只有政府大力引导、积极促进,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下来,才能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高职院校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既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发展存在的重要意义,又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关于前者,高职院校应当认识到,持续、深入、稳定的校企合作,一方面能够让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并根据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有助于学校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投入和合作,能够让学校减轻教育投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进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关于后者,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原则,主动沟通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广泛采取产学研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式,邀请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运用“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体性地位。
  最后,企业要主动、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应当立足长远,从自身长期发展的角度对待校企合作,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要从培养技术骨干的高度对待实习、实训的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获取一时的廉价劳动力,要通过联合合作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为自身的新产品研发、产业设备改良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企业本身及校企合作的深入良性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合作的意义,随后针对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之间的利益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措施,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潘利群.关于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战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期:46-50.
  [2]王宝安,田建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育人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期:32-35.
  [3]邢菊红.高职院校与企业大学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第5期:5-6.
  作者简介:
  王丽红(1973.11-),女,汉族,辽宁省灯塔市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方向教学及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日复一日地工作、重复着洗衣做饭、看书写字的日常,如同机器人一般在编好的生命程序里度过着所谓的青春岁月、无邪光阴,内心却是不知何往的空虚——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在王蒙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实施单上肢骨科手术的7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方式
目的:研究普拉洛芬滴眼液在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病例样本为2015年9月~2019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196例合并糖尿病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分为五组进行研究,即A组、B组、C组、D组、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胎位不正,巨大儿的孕妇越来越多,给正常阴道分娩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这类问题较为安全的手段,为了适应母乳喂养的
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中,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发展攻坚期,各界在寻求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中不断尝试,但困扰职教行政管理、产教融合、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深层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本院治疗的104例胃溃疡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随机编号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52).参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