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辣不欢、不酸不爽、不甜不吃……当吃货们追逐味蕾上的极致刺激时,很少有人分辨这些刺激是来自天然的食物,还是化学加工的调味品。而后者,是藏在“美味”背后最大的健康炸弹。
为啥偏爱重口味
2012年“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吃的问题上,重视口味的人最多,其中“辣”字当先,“甜”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咸”和“酸”,“苦”排名最后。
调查中,被公认为“垃圾食品”的烧烤类食品,以43.0%的比重高居“公众最爱吃并经常食用的街头小吃”榜首。接下来是油条、腌制类食品、麻辣烫和薯片等。嗜好“重口味”,吃东西偏“油、咸、辣”的人越来越多。
“我特爱吃辣,原来好像并没有吃那么多,现在越吃越多。”张翘楚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他的疑惑是:“重口味”为啥越来越重?
生活压力居首。“重口味”其实是通过过度或过量摄取某些物质,形成对感官的强烈刺激。当生活节奏加快,紧绷了人们的神经,体验“重口味”的刺激成为一种宣泄方式。其实,“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身体灼烧的刺激感。这种刺激感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一种化学物质),让人产生愉悦感。如今,不少人在饮食和休闲娱乐方面追求“发泄”、“过瘾”,沉溺于这种自虐式的享受,反映出人们自身感知能力的退化,包括味觉变得迟钝。
其次,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部分白领都会在桌上、抽屉里摆上一包包的零食,以甜食居多,而这些,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渐渐地,吃甜食上了瘾。其实,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正混乱着我们的味觉系统,更糟的是,这还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第三,年龄和疾病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舌头上的味蕾约有2/3逐渐萎缩,造成角化增加,导致味觉功能下降,而一些疾病如高烧、感冒、舌溃疡等痊愈后,常常会感到口中淡而无味,进而追求重口味的刺激。
“重口”害人不浅
为什么我们一吃薯片就容易停不下来?裹在外面的盐粒和香料粉等调料功不可没。追逐咸味、甜味等一切味蕾刺激,是我们在娘胎里就有的天性,但重口味也是健康的重型杀伤武器。
味道重的食物,含盐量都高。盐是氯化钠,除了提味,它还有防腐功效,具有一定毒性。除了盐之外,味精、鸡精等增鲜产品,以及酱油、黄酱、沙茶酱、豆瓣酱、辣椒酱、腐乳、蚝油、虾酱等所有咸味调味品也都含有大量钠。
过多的钠会增加肾脏负担,促进水肿,升高血压,造成组织脱水,增加胃癌风险,加剧经前期不适,还会增加尿钙流失。都知道盐吃多了不好,但实际生活中很难控制,因为加工食品和餐馆美食中含有大量钠。
2010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如果饮食中的钠含量从目前日均3.4克减少到2.3克(约1茶匙),这样每年可减少10万人死亡。对于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报告建议每天食盐不超过1.5克。
在中餐烹饪中,南方甜味较多。糖可单独用于调制甜味食品,也可以参与调制多种复合味型,还可去苦、去腥。但过量摄入糖会导致龋齿,并引发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塞,甚至对乳腺癌等癌症也有促进作用。
酸,在烹饪中应用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醋能去鱼腥,解油腻,提味增鲜,开胃爽口,增强食欲。同时还有收敛、固涩的效用,可助肠胃消化。但醋不宜大量饮用,尤其是胃溃疡的患者,更要避免喝醋。
这些调料是化学武器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增鲜剂、调味品,让厨艺不精的人也能做出口味不错的菜肴,自然也不会被餐厅放过:你喝的鲜美的高汤里,也许就有一种叫“一滴香”的东西,只要一滴,就能让一锅清水变成“高汤”!
一滴香是一种咸味香精,属于化工合成产品,配料多为丙二醇、2-甲基-3-四氢呋喃硫醇、呋喃酮、乙基麦芽酚等,长期食用将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创伤。
和一滴香有同样魔力的产品还有许多。如鸡骨浸膏可以代替鸡架,产生鸡肉香味;2号麻油精和水溶辣椒精可以代替麻油和辣椒油,调配香浓的油碟;甲基环戊烯醇酮,让人吃了之后还想吃,越吃越爱吃;中草药膏针对喜欢点中草药锅的食客,只要白水一冲,就和中草药的香味一模一样。这些就是市面上火锅、麻辣香锅的必备底料,让不明真相的食客吃得欲罢不能。
许多中国家庭已经习惯了用鸡精替代味精,在广告里,它除了能让菜肴口感更佳,本身还有营养。
实际上,鸡精中味精的含量大于35%,配以食盐,再添加鸡肉鸡骨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增鲜剂(I+G)和其他辅料,形成鲜香浓郁的调味效果。所以,鸡精就是加了鸡味的味精,并非营养提升,反倒是添加剂比重更胜一筹。
尝“鲜”,要天然
靠调味剂提味其实没错,有机物最绿色健康,家庭主妇们大可自己动手,制作最纯天然又无副作用的加鲜调味料。
香菇粉:干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后(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块儿,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香菇粉可以放入各种汤里,还可以用于各种炒菜和咸菜的制作中,用来代替味精,用量大约在1/2茶匙左右。在做饺子、包子、肉饼馅时可以多添加一些,味道非常好。
紫菜粉:将紫菜(约100克)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千万不要进水或受潮,否则会成团,没法使用。紫菜粉可以放入各种汤里和炒菜中,味道非常鲜美,用量大约在1茶匙左右。
小鱼粉:将干的小银鱼(约200克),去掉內脏,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烘干,将炒出的杂质倒掉。将炒好的鱼自然冷却至干,然后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这款味精可以放入海带汤、大酱汤、海鲜汤等中用来提味,用量根据自己的喜好,1/2茶匙可供大家参考。
虾皮粉:虾皮用筛网装着冲洗干净,用温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次洗净,捞出沥水备用。把洗好的虾放进锅里炒干,炒好的虾皮晾凉后放进搅碎即可。虾皮粉和小鱼粉类似,都是极鲜美的自然馈赠,用法同小鱼粉。
中国人盐糖摄入量大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盐糖摄入标准是:成人日均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糖摄入量不超过40克。而中国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约为12至14克;常吃的甜食中,仅一勺果酱就含糖约15克,10克巧克力约含糖9克,1支蛋卷冰淇淋约含糖10克。
常见调味料添加剂
防腐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苯甲酸及其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酸钠、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
抗氧化剂:茶多酚(又名维多酚)、乳酸钙、磷脂、异抗坏血酸钠等。
增稠剂:决明胶、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槐豆胶、普鲁兰多糖等。
乳化剂:磷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硬脂酸钙、丙二醇脂肪酸酯等。
甜味剂: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又名甜蜜素)、糖精钠、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等。
着色剂:柠檬黄及其铝色淀、焦糖色、核黄素、诱惑红及其铝色淀、胭脂虫红等。
酸度调节剂:乙酸钠、磷酸、磷酸三钙、乳酸钙等。
为啥偏爱重口味
2012年“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吃的问题上,重视口味的人最多,其中“辣”字当先,“甜”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咸”和“酸”,“苦”排名最后。
调查中,被公认为“垃圾食品”的烧烤类食品,以43.0%的比重高居“公众最爱吃并经常食用的街头小吃”榜首。接下来是油条、腌制类食品、麻辣烫和薯片等。嗜好“重口味”,吃东西偏“油、咸、辣”的人越来越多。
“我特爱吃辣,原来好像并没有吃那么多,现在越吃越多。”张翘楚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他的疑惑是:“重口味”为啥越来越重?
生活压力居首。“重口味”其实是通过过度或过量摄取某些物质,形成对感官的强烈刺激。当生活节奏加快,紧绷了人们的神经,体验“重口味”的刺激成为一种宣泄方式。其实,“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身体灼烧的刺激感。这种刺激感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一种化学物质),让人产生愉悦感。如今,不少人在饮食和休闲娱乐方面追求“发泄”、“过瘾”,沉溺于这种自虐式的享受,反映出人们自身感知能力的退化,包括味觉变得迟钝。
其次,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部分白领都会在桌上、抽屉里摆上一包包的零食,以甜食居多,而这些,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渐渐地,吃甜食上了瘾。其实,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正混乱着我们的味觉系统,更糟的是,这还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第三,年龄和疾病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舌头上的味蕾约有2/3逐渐萎缩,造成角化增加,导致味觉功能下降,而一些疾病如高烧、感冒、舌溃疡等痊愈后,常常会感到口中淡而无味,进而追求重口味的刺激。
“重口”害人不浅
为什么我们一吃薯片就容易停不下来?裹在外面的盐粒和香料粉等调料功不可没。追逐咸味、甜味等一切味蕾刺激,是我们在娘胎里就有的天性,但重口味也是健康的重型杀伤武器。
味道重的食物,含盐量都高。盐是氯化钠,除了提味,它还有防腐功效,具有一定毒性。除了盐之外,味精、鸡精等增鲜产品,以及酱油、黄酱、沙茶酱、豆瓣酱、辣椒酱、腐乳、蚝油、虾酱等所有咸味调味品也都含有大量钠。
过多的钠会增加肾脏负担,促进水肿,升高血压,造成组织脱水,增加胃癌风险,加剧经前期不适,还会增加尿钙流失。都知道盐吃多了不好,但实际生活中很难控制,因为加工食品和餐馆美食中含有大量钠。
2010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如果饮食中的钠含量从目前日均3.4克减少到2.3克(约1茶匙),这样每年可减少10万人死亡。对于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报告建议每天食盐不超过1.5克。
在中餐烹饪中,南方甜味较多。糖可单独用于调制甜味食品,也可以参与调制多种复合味型,还可去苦、去腥。但过量摄入糖会导致龋齿,并引发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塞,甚至对乳腺癌等癌症也有促进作用。
酸,在烹饪中应用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醋能去鱼腥,解油腻,提味增鲜,开胃爽口,增强食欲。同时还有收敛、固涩的效用,可助肠胃消化。但醋不宜大量饮用,尤其是胃溃疡的患者,更要避免喝醋。
这些调料是化学武器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增鲜剂、调味品,让厨艺不精的人也能做出口味不错的菜肴,自然也不会被餐厅放过:你喝的鲜美的高汤里,也许就有一种叫“一滴香”的东西,只要一滴,就能让一锅清水变成“高汤”!
一滴香是一种咸味香精,属于化工合成产品,配料多为丙二醇、2-甲基-3-四氢呋喃硫醇、呋喃酮、乙基麦芽酚等,长期食用将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创伤。
和一滴香有同样魔力的产品还有许多。如鸡骨浸膏可以代替鸡架,产生鸡肉香味;2号麻油精和水溶辣椒精可以代替麻油和辣椒油,调配香浓的油碟;甲基环戊烯醇酮,让人吃了之后还想吃,越吃越爱吃;中草药膏针对喜欢点中草药锅的食客,只要白水一冲,就和中草药的香味一模一样。这些就是市面上火锅、麻辣香锅的必备底料,让不明真相的食客吃得欲罢不能。
许多中国家庭已经习惯了用鸡精替代味精,在广告里,它除了能让菜肴口感更佳,本身还有营养。
实际上,鸡精中味精的含量大于35%,配以食盐,再添加鸡肉鸡骨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增鲜剂(I+G)和其他辅料,形成鲜香浓郁的调味效果。所以,鸡精就是加了鸡味的味精,并非营养提升,反倒是添加剂比重更胜一筹。
尝“鲜”,要天然
靠调味剂提味其实没错,有机物最绿色健康,家庭主妇们大可自己动手,制作最纯天然又无副作用的加鲜调味料。
香菇粉:干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后(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块儿,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香菇粉可以放入各种汤里,还可以用于各种炒菜和咸菜的制作中,用来代替味精,用量大约在1/2茶匙左右。在做饺子、包子、肉饼馅时可以多添加一些,味道非常好。
紫菜粉:将紫菜(约100克)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千万不要进水或受潮,否则会成团,没法使用。紫菜粉可以放入各种汤里和炒菜中,味道非常鲜美,用量大约在1茶匙左右。
小鱼粉:将干的小银鱼(约200克),去掉內脏,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烘干,将炒出的杂质倒掉。将炒好的鱼自然冷却至干,然后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这款味精可以放入海带汤、大酱汤、海鲜汤等中用来提味,用量根据自己的喜好,1/2茶匙可供大家参考。
虾皮粉:虾皮用筛网装着冲洗干净,用温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次洗净,捞出沥水备用。把洗好的虾放进锅里炒干,炒好的虾皮晾凉后放进搅碎即可。虾皮粉和小鱼粉类似,都是极鲜美的自然馈赠,用法同小鱼粉。
中国人盐糖摄入量大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盐糖摄入标准是:成人日均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糖摄入量不超过40克。而中国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约为12至14克;常吃的甜食中,仅一勺果酱就含糖约15克,10克巧克力约含糖9克,1支蛋卷冰淇淋约含糖10克。
常见调味料添加剂
防腐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苯甲酸及其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酸钠、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
抗氧化剂:茶多酚(又名维多酚)、乳酸钙、磷脂、异抗坏血酸钠等。
增稠剂:决明胶、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槐豆胶、普鲁兰多糖等。
乳化剂:磷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硬脂酸钙、丙二醇脂肪酸酯等。
甜味剂: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又名甜蜜素)、糖精钠、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等。
着色剂:柠檬黄及其铝色淀、焦糖色、核黄素、诱惑红及其铝色淀、胭脂虫红等。
酸度调节剂:乙酸钠、磷酸、磷酸三钙、乳酸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