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初中阶段占比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写作与表达也是新课标强调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模块。而现在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也一直被写作教学困扰。针对此等现象,本文将重点分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困惑,并探讨有效解决写作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这块儿“硬骨头”一直困扰着学生和老师。现在很多老师还是一味采用老式传统教学的思路,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感兴趣。基于此等情况,学生势必不会热爱写作,也定然不会有真情实感,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枯燥泛味,没有温度。本文就初中语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应如何改进写作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并将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一、初中语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下面我将从教师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阐释。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生的课程表里没有写作课的明确安排。所以现在的写作课存在上课时间比较随意的现象,写作课自然也就不成系统。每次都是临时决定这周要写作的内容,毫无章法可言,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独立存在的写作课,如果能有独立的老师拥有独立的写作教材来讲授,那将会呈现出最好的写作效果。
许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习写作,重在讲授教学技巧。而中国的应试教育也导致很多老师过于注重成绩,写作也变成了取得好分数的“工具”。老师仅由成绩判定学生写作水平的优劣,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向着老师指出的单一路径出发,便看不到学生“百花齐放”的盛况。学生“戴着镣铐跳舞”,终究太多束缚。如果教师是功利性的教学,仅追求作文的分数,学生也仅为成绩而“奋斗”,便失去了真正写作的意义。过于注重技巧就会缺少真情实感、一味追求分数,最终导致学生所写作文也是为应试而写作,思维单一,内容假、大、空,实际就是无意义写作。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写作素材陈旧、写作思维单一、写作内容空洞等问题。每次写作中涉及到励志人物时,学生的素材一直停留在贝多芬、海伦·凯勒、霍金等人物身上。如果写作涉及父母,学生大多还是只集中在自己发烧、雨中送伞、考试成绩等老话题。学生缺乏多角度认识写作的途径。
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想看什么样的文章,这决定了他们的写作思路保持不变,内容也是假、大、空。譬如在文章结尾升华到爱国情感时,明显的存在喊口号式的热爱。
二、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相关措施
(一)独立开设写作课
写作课应该有独立的教材、独立的课程、独立的教师。当写作课独立设课之后,便于老师系统性地把握写作要点,循序渐进式训练,逐一突破写作难关。相信初中三年坚持做下来的话,学生会收获满满。
(二)向课文学写作、向大自然学写作
从课文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由课内文本朗读引到读写结合点的群文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由读促写。揭示读写结合训练点所蕴含的思维规律,从训练点中寻找出写作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指导学生写作。向教材中经典文章学写作,如鲁迅先生的经典课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也可利用“五感”写作教学法,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觉让我们感受世界、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社戏》一文中,也有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五感”写作法加修辞手法,并适当加入一些词语及成语,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写出有“味道”的文字。
又如向课内文本《土地的誓言》、《灯笼》学意象组合法,通过两篇文章中的两个片段,引领学生将意象组合,写出对家乡景物的描绘,抒发对家乡的情感,将写作课上成一堂有语文味儿、有情怀的交流课。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享受在写作的长河中,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母亲节,我会带领学生们向大家、名人学写母亲;在中秋节,我会引导孩子们一起读古诗文中的思乡怀人的佳作,并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哪怕是一句,我也会及时鼓励,学生也是有满满的成就感;在袁隆平爷爷去世的那天,我会分享袁爷爷的事迹,和学生们一起默哀,内心的敬畏之情,在哀悼中流入學生的心中。让学生在写作时感受到不一样的写作表达。
我也会在写作教学中实行开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写作。让学生们拿着本子去校园里寻一处景,写一篇文。将学生“放”出教室,“走”入自然,真正由所感、有所悟,写出“真”的东西出来。
(四)平时注重积累
每天课前我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分享一则故事,也可以是当天发生的时事新闻。每周周末我会给学生分享一篇佳作,供学生你们赏读。读读、悟悟、写写,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自己的素材,丰富自己的内存。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更新素材。可以让学生观看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以及颁奖词,边收集材料边做随笔,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读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标准给出一些读书建议,如可以读读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等。四大名著、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都是初中生必读的佳作。
(五)教师下水作文
教师的亲自示范作用非常大。教师下水作文,可以很快地把握问题,及时调整,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增强审题、立意、选材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教师应是一位智者,言辞中透着对自然、社会的深度思考和理解。教师只有不断修炼自身看家本领,才会赢得学生的仰慕和尊敬,拥有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
(六)增设生生、师生之间互评
想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除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改变旧式的评判方式,如增设生生、师生之间互评。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除了生生互评以外,还可以加上学生评判老师的下水作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份转换之后的得意感和成就感,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七)系统性地训练
初中生的写作应该有序列化训练,每次训练旨在突破一项学习技能。在实现拥有独立写作教材之前,最好的系统性训练的材料就是部编版的单元写作后面的写作训练。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篇写作中设置的写作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在第一节写作课时,先让学生了解写作、正确认识写作,放下畏难心理,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感情和想法。之后的写作训练也是循序渐进式的进行,逐一训练,逐一突破写作难关。
三、结束语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面对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也做了一些尝试:课堂上的问题简单一点;有趣一点;幽默一点;有耐心一点等。从能说到能写,逐步打开孩子们的心扉,陪他们畅所欲言,不只为应试而学习。写作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老师和学生都足够重视,发现在问题,齐心协力更正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的这块儿“硬骨头”我们会慢慢啃掉。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1(18):133-134.
[2]张丽芬.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1):88-89.
[3]董文艳.初中语文教师改进写作教学的策略探讨[J].智力,2021(11):85-8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这块儿“硬骨头”一直困扰着学生和老师。现在很多老师还是一味采用老式传统教学的思路,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感兴趣。基于此等情况,学生势必不会热爱写作,也定然不会有真情实感,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枯燥泛味,没有温度。本文就初中语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应如何改进写作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并将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一、初中语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下面我将从教师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阐释。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生的课程表里没有写作课的明确安排。所以现在的写作课存在上课时间比较随意的现象,写作课自然也就不成系统。每次都是临时决定这周要写作的内容,毫无章法可言,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独立存在的写作课,如果能有独立的老师拥有独立的写作教材来讲授,那将会呈现出最好的写作效果。
许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习写作,重在讲授教学技巧。而中国的应试教育也导致很多老师过于注重成绩,写作也变成了取得好分数的“工具”。老师仅由成绩判定学生写作水平的优劣,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向着老师指出的单一路径出发,便看不到学生“百花齐放”的盛况。学生“戴着镣铐跳舞”,终究太多束缚。如果教师是功利性的教学,仅追求作文的分数,学生也仅为成绩而“奋斗”,便失去了真正写作的意义。过于注重技巧就会缺少真情实感、一味追求分数,最终导致学生所写作文也是为应试而写作,思维单一,内容假、大、空,实际就是无意义写作。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写作素材陈旧、写作思维单一、写作内容空洞等问题。每次写作中涉及到励志人物时,学生的素材一直停留在贝多芬、海伦·凯勒、霍金等人物身上。如果写作涉及父母,学生大多还是只集中在自己发烧、雨中送伞、考试成绩等老话题。学生缺乏多角度认识写作的途径。
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想看什么样的文章,这决定了他们的写作思路保持不变,内容也是假、大、空。譬如在文章结尾升华到爱国情感时,明显的存在喊口号式的热爱。
二、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相关措施
(一)独立开设写作课
写作课应该有独立的教材、独立的课程、独立的教师。当写作课独立设课之后,便于老师系统性地把握写作要点,循序渐进式训练,逐一突破写作难关。相信初中三年坚持做下来的话,学生会收获满满。
(二)向课文学写作、向大自然学写作
从课文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由课内文本朗读引到读写结合点的群文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由读促写。揭示读写结合训练点所蕴含的思维规律,从训练点中寻找出写作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指导学生写作。向教材中经典文章学写作,如鲁迅先生的经典课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也可利用“五感”写作教学法,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觉让我们感受世界、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社戏》一文中,也有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五感”写作法加修辞手法,并适当加入一些词语及成语,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写出有“味道”的文字。
又如向课内文本《土地的誓言》、《灯笼》学意象组合法,通过两篇文章中的两个片段,引领学生将意象组合,写出对家乡景物的描绘,抒发对家乡的情感,将写作课上成一堂有语文味儿、有情怀的交流课。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享受在写作的长河中,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母亲节,我会带领学生们向大家、名人学写母亲;在中秋节,我会引导孩子们一起读古诗文中的思乡怀人的佳作,并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哪怕是一句,我也会及时鼓励,学生也是有满满的成就感;在袁隆平爷爷去世的那天,我会分享袁爷爷的事迹,和学生们一起默哀,内心的敬畏之情,在哀悼中流入學生的心中。让学生在写作时感受到不一样的写作表达。
我也会在写作教学中实行开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写作。让学生们拿着本子去校园里寻一处景,写一篇文。将学生“放”出教室,“走”入自然,真正由所感、有所悟,写出“真”的东西出来。
(四)平时注重积累
每天课前我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分享一则故事,也可以是当天发生的时事新闻。每周周末我会给学生分享一篇佳作,供学生你们赏读。读读、悟悟、写写,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自己的素材,丰富自己的内存。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更新素材。可以让学生观看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以及颁奖词,边收集材料边做随笔,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读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标准给出一些读书建议,如可以读读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等。四大名著、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都是初中生必读的佳作。
(五)教师下水作文
教师的亲自示范作用非常大。教师下水作文,可以很快地把握问题,及时调整,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增强审题、立意、选材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教师应是一位智者,言辞中透着对自然、社会的深度思考和理解。教师只有不断修炼自身看家本领,才会赢得学生的仰慕和尊敬,拥有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
(六)增设生生、师生之间互评
想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除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改变旧式的评判方式,如增设生生、师生之间互评。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除了生生互评以外,还可以加上学生评判老师的下水作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份转换之后的得意感和成就感,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七)系统性地训练
初中生的写作应该有序列化训练,每次训练旨在突破一项学习技能。在实现拥有独立写作教材之前,最好的系统性训练的材料就是部编版的单元写作后面的写作训练。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篇写作中设置的写作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在第一节写作课时,先让学生了解写作、正确认识写作,放下畏难心理,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感情和想法。之后的写作训练也是循序渐进式的进行,逐一训练,逐一突破写作难关。
三、结束语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面对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也做了一些尝试:课堂上的问题简单一点;有趣一点;幽默一点;有耐心一点等。从能说到能写,逐步打开孩子们的心扉,陪他们畅所欲言,不只为应试而学习。写作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老师和学生都足够重视,发现在问题,齐心协力更正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的这块儿“硬骨头”我们会慢慢啃掉。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1(18):133-134.
[2]张丽芬.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1):88-89.
[3]董文艳.初中语文教师改进写作教学的策略探讨[J].智力,2021(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