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药剂筛选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s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筛选出高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药剂, 对4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叶面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世高、科博,能有效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率,降幅在5.5%~7.75%;世高、科博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达60.8%~70.6%;早疫病轻度发生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建议这2种药剂交替使用。
  关键词:马铃薯;早疫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1-02-85-02
  近年来马铃薯早疫病危害越来越严重, 我国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目前生产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外, 对发病田主要采用田间喷药方法[1]。为了选择适宜的药剂 ,提高防治效果,2011年在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的指导下,左云县农业委员会选用新型杀菌剂, 特进行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世高——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原产地:韩国,推荐用量70~100g。科博——波尔多液48%+代森锰锌30%,可湿性粉剂,美国仙农有限公司,原产地:法国,推荐用量140~170g。福帅得——福啶咹悬浮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推荐用量30mL。安克——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德国巴斯达夫欧洲公司,原产地:意大利,推荐用量40g。
  试验用量:世高100g/667m?,科博170g/667m?,福帅得30mL/667m?,安克40g/667m?。所有处理均兑水40kg,对照为清水。
  1.2 供试马铃薯品种 中薯3号、中薯6号、中薯7号、中薯8号、费乌瑞它、中薯12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同早1号、冀张薯5号、同薯20号、同薯22号、同薯23号、中901、中薯17号、中薯9号、404-14、D502、D545、紫花白。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及试验实施 试验地点设在毛皂原种场,土质为栗钙土,地力较差,前茬黍子 ,上年秋深耕地30cm。2011年5月20日,采用小四轮铺膜、播种, 播深约10cm, 施肥量为每 667m? 施复合肥40kg,磷二铵15kg,硫酸鉀20kg,尿素15kg。试验共喷药2 次, 第一次7月4日, 第二次7月16日。药量每 667m? 均按 40 kg药液配制, 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喷药时选择晴好天气, 下午5∶00以后喷施。
  1.4 田间调查方法 施药前先调查一次所有品种的发病情况(7月4日)。施药后调查防治效果(7月16日、8月8日共2次) , 每小区采用随机定点取样, 每点取20株, 全株调查, 调查叶片发病情况,计算出早疫病的发病程度,再按分级标准计算出病情指数。9月25日收获,测定田间不同处理间小区产量。
  1.5 马铃薯早疫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比例分为:0级:无病;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几乎全株叶片都有病斑,茎秆上病斑较多,叶片干枯。
  1.6 数据统计方法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2]:
  1.7 马铃薯早疫病发生流行程度分级标准 1级:平均病情指数<5,轻度发生,2级:平均病情指数5~10,中度偏轻;3级:平均病情指数11~15,中度发生;4级:平均病情指数16~20,中度偏重;5级:平均病情指数﹥20,大流行。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田间观察,马铃薯早疫病发病较轻。施药前,对2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调查,其中有10个品种叶片健康,无任何发病迹象,剩余10个品种的个别叶片有1~2个病斑。整体表现,中薯6号、中薯13号、中薯17号较其他品种不抗早疫病。
  采用加权统计法,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药效试验统计见表 1。
  从表1可以看出,4种药剂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不同品种、不同药剂处理间的发病率降低幅度在4%~7.75%,只有404-14、中薯14号、费乌瑞它、同薯22号4个品种的发病率比对照稍高,据田间观察,404-14是一个高抗早疫病的品种,田间几乎看不到早疫病病斑,这可能与随机取样调查有关。D502、D545、紫花白未发生早疫病,所有处理间的病情指数在2.1~4.0,全部小于5,说明早疫病发病较轻。从发病率上看,世高的防治效果较好。由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药剂对马铃薯不同品种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4种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为世高>科博>安克>福帅得,仅就叶片的防治效果看,世高最好,达70.6%,科博次之,安克再次,福帅得最差。
  由于试验后期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小区的产量变化幅度较大。总体来看,平均产量超过对照的有10个品种,占50%;从平均产量看,所有小区平均产量比对照的平均产量减少0.02kg,减产0.2%,说明在我县早疫病发病较轻的情况下,施药对马铃薯产量几乎没有影响。
  3 结论
  通过药剂试验和田间观察表明, 各药剂处理均未出现药害,对马铃薯生长安全。世高、科博能有效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率,降幅在5.5%~7.75%;世高、科博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达60.8%~70.6%;早疫病轻度发生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建议这2种药剂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秀岩, 宫占元, 李杰,等.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效的比较试验[J] .中国马铃薯, 2007, 21( 2) : 90- 91.
  [2] 张永福,杨富. 马铃薯早疫病无公害杀菌剂药效筛选试验[J] .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 01):116,189.
  (责编:施婷婷)
其他文献
霍邱有大量的低洼滩涂耕地,适宜种植旱稻。为引进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较好的旱稻新品种(组合),开展了不同旱稻品种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霍邱种植的绿旱3号、绿旱优1号、旱优
摘 要: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施氮量与花生产量和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可使花生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强的净光合速率,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在施氮量135kg/hm2范围内,经济系数降低的幅度较小,但在施氮量180kg/hm2时经济系数降幅较大,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利于光合产物向荚果内运转分配。  关键词:花生;施氮量;碳代谢;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
利用生化检测法,用瑞香狼毒素B活性物质处理蚜虫活体及离体酶液.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B对蚜虫酯酶总活性、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并对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摘 要:冷浸田水稻钾肥运筹试验表明:施90kg/hm2钾肥分期施较全作基肥施好,施120kg/hm2钾肥施肥方式对产量没有影响;施90kg/hm2和120kg/hm2钾肥的效益和投产比均较高,建议在祁门县这一地带山区冷浸田施钾肥量为132kg/hm2。  关键词:冷浸田;钾肥;施肥量;祁门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3-79-03  潜育性
摘 要:该文主要对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25%氰烯酯100mL/667m2防效超过90%;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和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mL/667m2防效在85%左右;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667m2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在60%以上。而且5种药剂在本试验药液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Ti O2中掺入一定配比的Cr2O3,制得了Ti O2/Cr2O3复合粉体.通过采用传统的陶瓷传感器制备工艺,制备了旁热式烧结型陶瓷元件.分别在不同浓度的苯和甲醛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