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运用细节 让新闻“活”起来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电视新闻之所以缺少灵气,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失之于细节的运用。要想让新闻活起来,用好细节可谓一剂良方。
  细节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个层面上一个细小的环节。它既可以是语言、动作,也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表情或神态。精心刻画并运用细节有助于增强报道的立体感、纵深感和厚重感,增强新闻的鲜活度,使新闻好看、耐看。观众还可以透过细节品味出许多报道意外的东西来。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运用好细节值得探讨研究。
  我们常说文有文“眼”,细节亦可谓一条电视新闻的“眼”。它可以收到“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这只“眼”传神呢?
  
  围绕主题选细节
  
  细节隐含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而每个事件都有若干个细节。这就要求记者精心选择、取舍,把最能突出和深化主题的细节,经过加工“放大”后用到报道中去。四川省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赴灾区视察慰问指导抗震救灾的消息。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总书记表情凝重地俯望巴蜀大地,惦念灾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下飞机,当胡总书记与温总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更是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位领导人双手有力地一握,凝聚的是千言万语,凝聚的是民族的力量。谁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可总书记不顾危险亲临灾区一线指挥,怎不叫人为之动容?当总书记在灾区一线视察讲话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次比较明显的余震,画面出现明显的晃动,但我们看到总书记镇定自若,关切地对大家说:“现在还有余震,房屋也不结实了,你们自己也要注意安全。”总书记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群情振奋,部队官兵和公安特警们齐声表示,一定全力救援群众,请总书记放心!总书记的关爱就是无穷的力量,就是抗震救灾胜利的希望。正是透过这些细节,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不畏艰险、心系灾区,对灾区人民群众充满的一片深情厚谊,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力量、勇气与希望。一幅幅典型、富有感染力的细节画面,有效地升华了报道主题,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亮点。
  
  充分刻画、展示细节
  
  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原本以为可以做好的节目却没有做好。究其原因,这与记者驾驭素材和运用细节的能力不无关系。作为电视报道,要充分展示细节的魅力,就要抓住典型细节,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再配以效果声和同期声,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牙克石电视台民生新闻《记者视线》播出过一条新闻:《当心“冰溜”伤人》,时值开春季节,不少楼房顶沿结下粗粗的冰溜并不时下落,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风险,栏目记者在采访拍摄过程中,捕捉到这样一个事件:一条冰溜下落砸坏了在楼下停放的一辆汽车的风挡玻璃,好在没有伤及到人。记者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表现了冰溜下落巨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同时结合采访车主对事发时描述的的现场同期声,引起了市民群众的足够关注。记者成功捕捉并充分刻画、展示细节,有效体现出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和亲近性。
  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新闻,就像厨师做菜不放盐和调料一样淡而无味,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报道之所以能长时间留在观众的记忆里,无疑是运用了能打动人心的细节。细节是新闻中的粒粒珍珠,恰当运用可提高新闻的档次和品位,使作品熠熠生辉。
  当然,强调新闻里的细节,并非细节越碎越多就好,也不是所有细节都能用。新闻中的细节应该是能让作品闪光的细节、画龙点睛的细节、能够深化和突出主体的细节。
  
  (作者单位:牙克石电视台)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中,中国媒体转述外国媒体的报道时,常常进行面子协商行为。在转述过程中,中国媒体对外媒报道进行利我性重构,表面看似努力维护中国的面子,实则忽视了西方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面子观念。笔者认为中国媒体首先需要理解西方与我们相异的面子观念,以开放坦诚的心态,主动寻求与之对话交流,并通过维护西方的面子或者中西之间的共同面子,来赢得中国的面子。  关键词: 面子协商 国庆报道 对话关
期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来势迅猛,转瞬间成为危害全球经济繁荣稳定的巨大灾难。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人们该如何解读其本质、根源和走向,该如何反思、吸取教训?我们该如何应对和保持经济发展的信心?最近以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自治区主流媒体,通过开办专栏、专题节目,撰写系列言论等,在第一时间以客观、公正、深入、权威的报道和通俗易懂的分析,及时报道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真相和发展态势。同时
期刊
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     萧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京派作家。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他在恪守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下,熟练地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可以和现实主义小说相媲美的报道,也因此,他写的新闻特写引人入胜,文采斐然,可读性很强。  萧乾就如何增强作品的文学性上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契诃夫,他从不把笔下的人物当作自己的代言人,也不使用‘画外音’。尽管特写在
期刊
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相对浪费的节约,也是建设节约型新闻媒体要求的最低底线。二是要求彻底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实行技术革新,实现科学发展。   节约,对于社会而言,是资源优化的体现;对于传媒而言,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然而,略带贬义的“吝啬”,搅动了一部分人爱慕虚荣的心,一味追求负面的大方,忘却了中华民族“节约”这个优良传统。再加上节约制度欠缺,节约机制不完善,节约技术利用少,在一些媒体中存在
期刊
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是伴随着电视媒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专题片的发展历史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与社会的发展背景与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关联。目前它已从起步时期的枯燥无味的叙事和极其长沉的镜头,变化到今天所强调的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的风格上来,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全方位的表现形式。其中,对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是专题片整体艺术品质提高的重要手段。  客观、真实、自然是专题片
期刊
《绿野》栏目是内蒙古电视台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而推出的一档大型杂志性农牧节目,从2006年11月节目正式播出以来,以其独特的节目风格、生动有趣的节目内容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在当前激烈的收视竞争中,作为一档服务“三农”的节目,《绿野》栏目始终保持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稳定的收视率,究其根源,我认为源于它自身的几大特色:    主题鲜
期刊
有人说,今天已经进入“速读时代”,能够在读者手里停留20分钟的就是好报纸。面对波涛汹涌般的信息冲击,把盟市级党报形容为“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点都不为过。  虽然盟市级党报也有自己独有的优势,但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党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许多情况下没有很好地发挥和体现出来。比如,只重视党报的导向功能,而忽视了监督功能、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只注重党报的主流读者群,而忽视拓宽读者队伍等等
期刊
摘 要:归因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以对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一事的报道为例,中国的《南方日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通过对材料的强化弱化处理呈现了不同的报道倾向。运用归因理论的视角分析发现,由于群体间归因偏差的存在和内外因归因维度的不同,《南方日报》和《纽约时报》基于不同的归因方式,实现着各自的报道倾向。  关键词: 归因理论 报道倾向 群
期刊
综合新闻是指那种全面概括地反映一个时期全国或某个地区某项工作的情况、动向、成就、问题的报道。它和情况总结的区别在于它着眼于写思想,很少写专业性、技术性等问题。一些人往往容易将综合新闻写成总结,如何克服这一弊端?笔者谈一些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的体会。  新闻在于用事实说话,它是事实的综合,其特殊价值和独特作用就在于用确凿生动的事实来感染、影响听众和读者。我们说“事实的综合”,并非“情况的总结”。综合新闻
期刊
2007年,《鄂尔多斯日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以高度的政治意识,从大局出发,以国计民生为根本,成功策划了几次大型的战役性组合式报道,既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又提升了舆论的引导水平。    增强大局意识,注重导向    所谓重大战役性组合报道,就是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围绕一个重大选题,通过创造性的策划、设计和操作,调用多种新闻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实施大规模连续性报道,使新闻资源得到更好的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