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老龄化也在不断加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渐被人重视,老年人是否能够安享晚年是衡量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分析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年人的需求,并结合专业理论体系和间接物质层面、直接精神层面的工作方法探讨养老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社会工作
1.现象概述
农村养老需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由于衰老和疾病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生活不便等,这是养老需求产生的根源,农村老人身体不允许其从事体力劳动后,老人会产生自卑和空虚感;第二,养老需求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未富先老”现象严重,老年人的经济不允许其享受质量高的养老服务;第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省吃俭用把钱都给子女,身体出现问题也不舍得花钱治病,久而久之成为顽疾;第四,受子女的影响,子女受过高等教育就会对现代养老体系有更全面的理解,也会促进父母接受社会养老服务;第五,受配偶的影响,如果配偶健在,两位老人会相互依靠选择居家养老,如果失去配偶,老人对于社会养老的需求就会增大。
2.解决措施
2.1理论依据
2.1.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需要作为金字塔的基底,按照层级结构由低级向高级逐次上升并形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被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接着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轮替出现。针对老年人,首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吃穿住用,只有当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满足,才能进一步充实其精神世界。在活动项目中要明确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2.1.2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者对任务活动的介入,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敏锐度,去寻找案主本身或者是其周边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帮助案主完成既定的目标,达到对自我的预期,使他们勇敢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改变时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继续生活下去。
2.1.3社会支持理论。通过研究社会支持网络来考察个体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社会支持的内容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社会支持具有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并能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功能。社会工作者可以动员老年人的家人、亲友、邻里或志愿者等,建立起支援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困难。
2.2措施
2.2.1加大扶贫力度,减少农民间差距。社会工作者紧密联系农村居民和相关部门、组织,深入挖掘当地资源,整合相关资料,把当地富有的、充足的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社工要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加强对农村居民观念的转变,并组织群众依靠当地资源和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2.2.2完善公共卫生系统和养老保障系统,为老人保驾护航。各级乡镇要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在农村社区建立社区医院、社区诊所,为村民老人看病提供便利。摸清排查各村庄的贫困老人数量,贫苦户及时建档立卡。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保补贴力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摸清排查各村庄的贫困老人数量,贫苦户及時建档立卡,发放特殊贫困补贴,满足农村老人正常生活需求。
2.2.3个案工作介入。在各社区、各乡镇建立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者与有困难的老人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根据不同情况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方案,秉持为老年人保密的原则,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老年人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来认识和面对问题,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
2.2.4社区工作介入。依靠农村社区力量,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招募志愿者,定期看望留守老人,在部分节日登门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关注老人的生活状况;招募护工等,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做家务、助餐服务等。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利用QQ、微信等平台与子女聊天,充实其精神世界。社区定期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借鉴城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正确、精准地评估老年人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2.2.5建立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互联网+养老服务。呼吁老年人多与邻里乡亲、子女交流,有问题及时沟通,不把困难憋在心里。农村社区要整合资源,保障每个村庄都有一套完整的健身器材以及老年人活动室;每年为村中老年人安排体检,有病早就医。村委会要对年轻人进行传统孝道教育,让其多关心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家中老人。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基层政府建立养老服务平台,各乡镇社区定期上传老年人的切实需求,保证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3.反思与展望
3.1不足
养老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在实行解决措施时,要正视现实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基层政府发展模式相对固化,单纯发布政策法规,缺乏资金投入,缺少人文关怀;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度不高,极易引起老年人在处理事务过程中的自卑与过度谨慎。
第二,养老服务内容单调,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为了赚钱,往往只是照顾好老人的身体,而忽视了其精神世界,缺少情感关怀。
第三,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缺少拥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一些活动项目的开展效果也会打折扣。同时对于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低,导致科班出身的社工毕业后投入其他职业,人才流失严重。
3.2展望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打持久战。正视农村老年人问题,不逃避终将会有成效。社会工作者切实发挥专业所长,在整合资源、联系机构、心理疏导等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熟练运用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在个案工作中,抓住老年人的困难点,提供全面合理的干预措施,缓解老年人心理压力;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为老人寻求多方的支持和援助,给予老年人社区关爱,建立完整的社区老年人帮助系统。
要以农村老年人为本,以农村社区为着力点,让老年人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与关爱并且享受到更大的社会福利,社会工作者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适合不同农村老人的介入策略,使老年人拥有一个无忧充实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04):2-17+95.
[3]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01):98-112.
[4]丁志宏,曲嘉瑶.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有照料需求老年人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9,41(02):87-99.
[5]王玉影.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讨[J].中国市场,2019 (21):35+37.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社会工作
1.现象概述
农村养老需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由于衰老和疾病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生活不便等,这是养老需求产生的根源,农村老人身体不允许其从事体力劳动后,老人会产生自卑和空虚感;第二,养老需求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未富先老”现象严重,老年人的经济不允许其享受质量高的养老服务;第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省吃俭用把钱都给子女,身体出现问题也不舍得花钱治病,久而久之成为顽疾;第四,受子女的影响,子女受过高等教育就会对现代养老体系有更全面的理解,也会促进父母接受社会养老服务;第五,受配偶的影响,如果配偶健在,两位老人会相互依靠选择居家养老,如果失去配偶,老人对于社会养老的需求就会增大。
2.解决措施
2.1理论依据
2.1.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需要作为金字塔的基底,按照层级结构由低级向高级逐次上升并形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被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接着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轮替出现。针对老年人,首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吃穿住用,只有当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满足,才能进一步充实其精神世界。在活动项目中要明确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2.1.2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者对任务活动的介入,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敏锐度,去寻找案主本身或者是其周边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帮助案主完成既定的目标,达到对自我的预期,使他们勇敢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改变时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继续生活下去。
2.1.3社会支持理论。通过研究社会支持网络来考察个体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社会支持的内容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社会支持具有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并能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功能。社会工作者可以动员老年人的家人、亲友、邻里或志愿者等,建立起支援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困难。
2.2措施
2.2.1加大扶贫力度,减少农民间差距。社会工作者紧密联系农村居民和相关部门、组织,深入挖掘当地资源,整合相关资料,把当地富有的、充足的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社工要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加强对农村居民观念的转变,并组织群众依靠当地资源和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2.2.2完善公共卫生系统和养老保障系统,为老人保驾护航。各级乡镇要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在农村社区建立社区医院、社区诊所,为村民老人看病提供便利。摸清排查各村庄的贫困老人数量,贫苦户及时建档立卡。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保补贴力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摸清排查各村庄的贫困老人数量,贫苦户及時建档立卡,发放特殊贫困补贴,满足农村老人正常生活需求。
2.2.3个案工作介入。在各社区、各乡镇建立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者与有困难的老人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根据不同情况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方案,秉持为老年人保密的原则,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老年人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来认识和面对问题,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
2.2.4社区工作介入。依靠农村社区力量,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招募志愿者,定期看望留守老人,在部分节日登门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关注老人的生活状况;招募护工等,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做家务、助餐服务等。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利用QQ、微信等平台与子女聊天,充实其精神世界。社区定期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借鉴城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正确、精准地评估老年人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2.2.5建立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互联网+养老服务。呼吁老年人多与邻里乡亲、子女交流,有问题及时沟通,不把困难憋在心里。农村社区要整合资源,保障每个村庄都有一套完整的健身器材以及老年人活动室;每年为村中老年人安排体检,有病早就医。村委会要对年轻人进行传统孝道教育,让其多关心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家中老人。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基层政府建立养老服务平台,各乡镇社区定期上传老年人的切实需求,保证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3.反思与展望
3.1不足
养老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在实行解决措施时,要正视现实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基层政府发展模式相对固化,单纯发布政策法规,缺乏资金投入,缺少人文关怀;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度不高,极易引起老年人在处理事务过程中的自卑与过度谨慎。
第二,养老服务内容单调,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为了赚钱,往往只是照顾好老人的身体,而忽视了其精神世界,缺少情感关怀。
第三,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缺少拥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一些活动项目的开展效果也会打折扣。同时对于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低,导致科班出身的社工毕业后投入其他职业,人才流失严重。
3.2展望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打持久战。正视农村老年人问题,不逃避终将会有成效。社会工作者切实发挥专业所长,在整合资源、联系机构、心理疏导等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熟练运用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在个案工作中,抓住老年人的困难点,提供全面合理的干预措施,缓解老年人心理压力;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为老人寻求多方的支持和援助,给予老年人社区关爱,建立完整的社区老年人帮助系统。
要以农村老年人为本,以农村社区为着力点,让老年人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与关爱并且享受到更大的社会福利,社会工作者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适合不同农村老人的介入策略,使老年人拥有一个无忧充实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04):2-17+95.
[3]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01):98-112.
[4]丁志宏,曲嘉瑶.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有照料需求老年人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9,41(02):87-99.
[5]王玉影.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讨[J].中国市场,2019 (2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