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汉语作为一种古老的、表意形声文字,超越时空地传承着华夏文明。汉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汉字的出现就伴随着识字教学的开始。从《史籀篇》到《三仓》到《急就篇》再到“三、百、千”乃至当代的小学语文课本,前人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思想家笛卡尔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是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要想让学生学好汉字,必须找到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试图从科学性与趣味性两方面入手浅析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以期求得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实用的识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科学性 趣味性
1.识字教学要做到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依据
1.1汉字本身的特点
汉字难学的思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传了很久,的确,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流传了上千年的汉字数量庞大,独有四种声调变化,是公认的难认、难记、难读。同时,每一个汉字的产生、演变至今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所以汉字本身就是一个个纷繁复杂的方块字,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再加上在运用时,要区分千变万化的形近字、音近字,着实会让人眼花缭乱。
由此可见,汉字的特点是:数量多、抽象性高、识记时还需要精确地辨析字音、字形、字义。
1.2低年级学生特点
而刚开始学习汉字的低年级孩子们的特点是: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学得快、忘得也快,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是笼统地、不精确地去感知事物的整体,他们很难做到精准地辨识汉字的音、形、义。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可见,低年段要识记的汉字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大半。
回顾历史,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总体上是费时多,效果差;质量低,负担重。汉字的学习影响着阅读、习作和运用。孩子的识字量跟不上,导致之后的语文学习停滞不前,识字量大大跟不上孩子阅读的需求量,产生“吃不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们对识字教学方法探索不断深入,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集中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音识字,提前读写”、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各种方法如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学者戴汝替、王宁、田本娜等前辈对近年来的几十种识字方法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每一种识字方法都有其利弊,识字教学的探索也还在继续。
2.论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
從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并结合汉字本身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看,如果不采用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使识字教学再次陷入慢费差的尴尬境地。下文将从汉字自身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方面入手浅谈一些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
汉字虽然看上去纷繁复杂,但它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系统(极个别汉字除外),只有完整地感知到一个汉字的音、形、义,才算是真正的识字了。所以识字教学从汉字的这三个层面着手,可以找到汉字的构字规律,高效地识字。
2.1汉字之音
与其他语言不同,汉字独有四种声调变化,阴平上去、平平仄仄,充满韵味,它独有的合辙、押韵、变调等无一不让人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正是基于此,前人编作的充满韵律的蒙学教材“三、百、千”得以流传上百年之久。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尽量多地开口朗读,在低年段,读是课堂上的重中之重。通过朗读字、词、句,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押韵的韵文,比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的儿歌“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在教学时,只要多读,孩子们都能发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发现有的孩子能读出自己的断句方法,读得很有节奏感。这样好听的儿歌孩子们愿意读、愿意学,在读的过程中逐渐就记住了“驰、地、他、池”四个字。
像教材中这样,老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也可以编一些押韵的儿歌、童谣、小诗等帮助孩子在感悟汉语魅力的同时识记汉字。
2.2汉字之形
2.2.1学者耿卫红说过:“字形是汉字的灵魂,汉字形体结构的自身包容着无比丰富的信息量。”从汉字的产生来看,是我们的先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加以提炼、改造而成的,每个字都代表着先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随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汉字的字形也慢慢变得复杂、精细起来。例如从一开始的象形文字到后来有了指事、会意、形声,这是民族智慧的一次飞跃,更是对汉字的伟大扩充。
2.2.2最初的象形字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事物本身而创造出来的,对于刚接触汉字的低年段孩子来说,给孩子确立一种“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副画”的概念,当我们的祖先看到周围山清水秀的美景,便记下了山水的形状;当小河里的鱼儿跃出水面时,我们的祖先造出了“鱼”这个字;当太阳和月亮交替出现形成日夜,“日、月”这两个汉字被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看到河水中倒映出的自己,我们的先人观察到了口、眼;当钻木取火出现的那一刹那,“火”的形状铭刻在了古人的心间……华夏文明从象形字开始,直至今日,炎黄子孙学习汉字仍然应该追本溯源,文字的成长过程就是文明的传承。尤其对于低年段儿童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更愿意接受这样传神的文字演变过程。新课标指出,要让孩子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从汉字的演变入手学习汉字,是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的,是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2.2.3汉字的形态虽多,但是构成汉字的部件比较简约,并且因为不同类的部首而构成了一个个单独的、有意义的子体系。利用汉字的这一字形特点,可以采取一些识字方法,以“打、拍、抓、捉”这一字串为例,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字都拥有同一个部件“扌”,这个部件是由“手”字的甲骨文逐渐演变简化而来的,代表与手有关的动作,教师在教学这组字时,可以先出示甲骨文的“手”的样子,再继续通过图片等直观的方法演示出“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最后变成“扌”。这样孩子们就能知道这些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以后再遇到这类字,学生可以从字形推断出字义。由此,达到“认一个得一串”的效果。 利用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可以用“熟字换偏旁成新字”的方法学习新字,比如学习“险”这个字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脸”,把月字旁换成耳朵旁是就“险”,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有“险”是有两个部件“阝”、“佥”组成的,让学生高效地识字。
2.2.4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我们习惯性地会读汉字的一半,以一半部件的读音来读整个汉字。那是因为现代汉字中有90%以上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掌握的3000个字中,形声字就有2522个。汉字中的这些形声字将汉字的字义和字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杨润陆先生说:“形声字形旁的表意作用主要体现为它的提示作用,所谓提示指形旁一般都具有‘见山知山,见水知水’的表意作用,这些形旁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与汉字字义的某种联系,比如说范围、类别、动作、材料、工具等。”
2.2.5我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字形千变万化,但具有独特的美感——对称性,绝大多数的汉字或者全部或者局部是对称的,如“林、亚、申、竹、晶、鑫、磊”等。利用汉字字形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感悟到汉字之美。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学生感悟周围世界中的对称,比如建筑、雕塑、自己的身体等,再迁移到汉字的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些折纸、剪纸等活动感悟汉字的对称性。关于这一点,学者陈传锋做了具体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2.2.6从小学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低年段小学生来说,区分形近字是识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也是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就需要低年级老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效区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或口诀来帮助学生识记,比如“鸣、呜”,“有鸟才能叫,有口呜嗚哭。”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普遍不能区分“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教师可以用“见水才会渴,有口才能喝”这一口诀来教学。
2.3汉字之义
2.3.1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他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汉字是表意的语言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不管要让学生注意到字音和字形,更应该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在识字教学中,从低年段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意识——探寻字词背后的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正说明了汉语是意蕴丰富的语言文字。曾国藩说他早年读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孟子·离娄上》)时并不在意,后来多年在外办事,才对遵守道德与法律有更深切的体会。因此,他认为“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语文学习就是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有很多借助图画和拼音学字的内容,这时就特别需要注意字义的教学。
2.3.2斯霞老师主持了“分散识字”这一识字方法,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都不同,有一些字,如“免、继”等就需要放在词语中才能理解字义,这就要求识字要和句子、文章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木”字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理解“木材”这个词,然后再把“木”这个字单独拿出来教学,教完再把“木”这个字放回“木材”这个词,这样学生看到“木”就能联想到“木材”。
3.结论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写作、交际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识字教学的进步推动着基础教育的进步。识字教学要在汉字构字规律的指导下进行,这是遵从识字教学的科学性,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孩童,更应该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科学地趣解汉字活化了汉字,只有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母语的灵动和魅力才能拉近孩童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种子,开出花来,滋润心灵。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科教育》,2002,11.
[2]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课程·教材·教法》,2001,3.
[3]龙文希:《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20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科学性 趣味性
1.识字教学要做到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依据
1.1汉字本身的特点
汉字难学的思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传了很久,的确,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流传了上千年的汉字数量庞大,独有四种声调变化,是公认的难认、难记、难读。同时,每一个汉字的产生、演变至今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所以汉字本身就是一个个纷繁复杂的方块字,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再加上在运用时,要区分千变万化的形近字、音近字,着实会让人眼花缭乱。
由此可见,汉字的特点是:数量多、抽象性高、识记时还需要精确地辨析字音、字形、字义。
1.2低年级学生特点
而刚开始学习汉字的低年级孩子们的特点是: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学得快、忘得也快,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是笼统地、不精确地去感知事物的整体,他们很难做到精准地辨识汉字的音、形、义。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可见,低年段要识记的汉字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大半。
回顾历史,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总体上是费时多,效果差;质量低,负担重。汉字的学习影响着阅读、习作和运用。孩子的识字量跟不上,导致之后的语文学习停滞不前,识字量大大跟不上孩子阅读的需求量,产生“吃不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们对识字教学方法探索不断深入,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集中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音识字,提前读写”、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各种方法如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学者戴汝替、王宁、田本娜等前辈对近年来的几十种识字方法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每一种识字方法都有其利弊,识字教学的探索也还在继续。
2.论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
從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并结合汉字本身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看,如果不采用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使识字教学再次陷入慢费差的尴尬境地。下文将从汉字自身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方面入手浅谈一些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
汉字虽然看上去纷繁复杂,但它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系统(极个别汉字除外),只有完整地感知到一个汉字的音、形、义,才算是真正的识字了。所以识字教学从汉字的这三个层面着手,可以找到汉字的构字规律,高效地识字。
2.1汉字之音
与其他语言不同,汉字独有四种声调变化,阴平上去、平平仄仄,充满韵味,它独有的合辙、押韵、变调等无一不让人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正是基于此,前人编作的充满韵律的蒙学教材“三、百、千”得以流传上百年之久。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尽量多地开口朗读,在低年段,读是课堂上的重中之重。通过朗读字、词、句,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押韵的韵文,比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的儿歌“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在教学时,只要多读,孩子们都能发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发现有的孩子能读出自己的断句方法,读得很有节奏感。这样好听的儿歌孩子们愿意读、愿意学,在读的过程中逐渐就记住了“驰、地、他、池”四个字。
像教材中这样,老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也可以编一些押韵的儿歌、童谣、小诗等帮助孩子在感悟汉语魅力的同时识记汉字。
2.2汉字之形
2.2.1学者耿卫红说过:“字形是汉字的灵魂,汉字形体结构的自身包容着无比丰富的信息量。”从汉字的产生来看,是我们的先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加以提炼、改造而成的,每个字都代表着先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随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汉字的字形也慢慢变得复杂、精细起来。例如从一开始的象形文字到后来有了指事、会意、形声,这是民族智慧的一次飞跃,更是对汉字的伟大扩充。
2.2.2最初的象形字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事物本身而创造出来的,对于刚接触汉字的低年段孩子来说,给孩子确立一种“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副画”的概念,当我们的祖先看到周围山清水秀的美景,便记下了山水的形状;当小河里的鱼儿跃出水面时,我们的祖先造出了“鱼”这个字;当太阳和月亮交替出现形成日夜,“日、月”这两个汉字被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看到河水中倒映出的自己,我们的先人观察到了口、眼;当钻木取火出现的那一刹那,“火”的形状铭刻在了古人的心间……华夏文明从象形字开始,直至今日,炎黄子孙学习汉字仍然应该追本溯源,文字的成长过程就是文明的传承。尤其对于低年段儿童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更愿意接受这样传神的文字演变过程。新课标指出,要让孩子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从汉字的演变入手学习汉字,是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的,是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2.2.3汉字的形态虽多,但是构成汉字的部件比较简约,并且因为不同类的部首而构成了一个个单独的、有意义的子体系。利用汉字的这一字形特点,可以采取一些识字方法,以“打、拍、抓、捉”这一字串为例,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字都拥有同一个部件“扌”,这个部件是由“手”字的甲骨文逐渐演变简化而来的,代表与手有关的动作,教师在教学这组字时,可以先出示甲骨文的“手”的样子,再继续通过图片等直观的方法演示出“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最后变成“扌”。这样孩子们就能知道这些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以后再遇到这类字,学生可以从字形推断出字义。由此,达到“认一个得一串”的效果。 利用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可以用“熟字换偏旁成新字”的方法学习新字,比如学习“险”这个字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脸”,把月字旁换成耳朵旁是就“险”,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有“险”是有两个部件“阝”、“佥”组成的,让学生高效地识字。
2.2.4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我们习惯性地会读汉字的一半,以一半部件的读音来读整个汉字。那是因为现代汉字中有90%以上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掌握的3000个字中,形声字就有2522个。汉字中的这些形声字将汉字的字义和字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杨润陆先生说:“形声字形旁的表意作用主要体现为它的提示作用,所谓提示指形旁一般都具有‘见山知山,见水知水’的表意作用,这些形旁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与汉字字义的某种联系,比如说范围、类别、动作、材料、工具等。”
2.2.5我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字形千变万化,但具有独特的美感——对称性,绝大多数的汉字或者全部或者局部是对称的,如“林、亚、申、竹、晶、鑫、磊”等。利用汉字字形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感悟到汉字之美。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学生感悟周围世界中的对称,比如建筑、雕塑、自己的身体等,再迁移到汉字的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些折纸、剪纸等活动感悟汉字的对称性。关于这一点,学者陈传锋做了具体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2.2.6从小学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低年段小学生来说,区分形近字是识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也是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就需要低年级老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效区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或口诀来帮助学生识记,比如“鸣、呜”,“有鸟才能叫,有口呜嗚哭。”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普遍不能区分“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教师可以用“见水才会渴,有口才能喝”这一口诀来教学。
2.3汉字之义
2.3.1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他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汉字是表意的语言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不管要让学生注意到字音和字形,更应该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在识字教学中,从低年段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意识——探寻字词背后的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正说明了汉语是意蕴丰富的语言文字。曾国藩说他早年读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孟子·离娄上》)时并不在意,后来多年在外办事,才对遵守道德与法律有更深切的体会。因此,他认为“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语文学习就是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有很多借助图画和拼音学字的内容,这时就特别需要注意字义的教学。
2.3.2斯霞老师主持了“分散识字”这一识字方法,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都不同,有一些字,如“免、继”等就需要放在词语中才能理解字义,这就要求识字要和句子、文章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木”字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理解“木材”这个词,然后再把“木”这个字单独拿出来教学,教完再把“木”这个字放回“木材”这个词,这样学生看到“木”就能联想到“木材”。
3.结论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写作、交际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识字教学的进步推动着基础教育的进步。识字教学要在汉字构字规律的指导下进行,这是遵从识字教学的科学性,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孩童,更应该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科学地趣解汉字活化了汉字,只有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母语的灵动和魅力才能拉近孩童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种子,开出花来,滋润心灵。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科教育》,2002,11.
[2]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课程·教材·教法》,2001,3.
[3]龙文希:《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20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