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础等级之语言通顺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要做到“语言通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结构尽量简单,句子尽量简短。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语病,而且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也容易让人搞不清楚。
  2.语言简洁。要努力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3.注意接受对象,统一语体风格。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文章的语体风格也要前后一致,除追求特殊效果外,一般不用半文半白的语言。
  考生要做到语言通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努力积累语言
  在这方面,考生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1.背诵积累法。平时注意积累一些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以及经典散文中的优美片段。在考场作文中巧妙而得当地加以运用。
  2.句式仿写法。平时注意选用一些精彩语段,特别是对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句式进行仿写。
  3.成语造句法。平时多用成语进行造句训练。
  4.特征想象法。如抓住事物的个性特征,展开想象与联想,使描写更有魅力。在作文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准确、简洁、生动地用词,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灵活的句式和鲜活而独特的修辞手法。
  二、掌握语言规范
  1.词语搭配。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但是“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文章就会写得流畅。
  2.汉语的灵活性。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音节及語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这样的说法从直觉上就让人感觉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3.使用规范的语言。考生要特别留意: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不乱用外文等。学生在写作中应更多地使用传统规范性的语言,像“人艰不拆”“我伙呆”等网络语言,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及纯洁性,最好不用。
  三、意思连贯
  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法(排比、对偶等)来组合各个句子;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用代词呼应、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此外,还应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快于表达的速度而引起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的“跳跃”现象。
  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做到过渡自然。在段与段之间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一般说来,语意的转换过渡,可使用过渡词:“同样”“至于”“然而”“当然”“因此”“总之”等词语,或者用“如果(这样)……那么(那样)……”等句式。遇到意思轉折比较大的段落,可用较短的过渡句或过渡段来转换过渡。
  误区示警:
  作文的语言通顺除了要避免不合语法规范、用词不准确、书写有误等常见失误以外,还要避免以下误区:
  1.堆砌词语,缺少细节。如:“为了求学,我从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租了一间小屋子独自生活。白天与同学相伴为乐,夜晚与身影相伴读书。冬天滴水成冰,寒风咆哮,夏天高温酷暑,暑热难熬。苦读中我抛弃了脆弱,学会了坚忍。”对于如何夏战酷暑、冬战严寒,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
  2.语意不畅,前后脱节。如:“生活是一部未经校对就匆匆发表的小说,生活是一场未经排练就匆匆上演的长剧,因而在生活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怎能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呢?”开始议论的是错误不可避免,后面议论的是不能在挫折面前倒下,中间缺少了必要的推理过程,明显脱节。
  3.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如:“试卷发下来了,我大失所望:不及格。我是多么的倒霉,多么的不幸,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无奈。”
其他文献
【名家简介】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平淡、含蓄节制的敘述,让真与美、日常生活、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不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期刊
【解题技巧】  一、炼字题  1.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意。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数量词产生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2.名词。考生可以通过一些意象名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意象名词连用时,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特别是表达送别相思之情的诗歌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  3.动词
期刊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前有代词“其”作定语。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一句中,“至”活用为名词,意思为“到达的人”。  2.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一句中,“畜”,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为“所畜养的东西”。“之”表示复指,在句中作定语,可以理解为“这些”。  3.动词处于主语
期刊
□[明]朱舜水  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為圣贤传心①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而遇
期刊
【解题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有4套试题考查了文言文简答题,分别为北京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内化文言文材料是理解文言文的前提,是阅读的关键,只有将文言文材料内化为已知的经验,考生才能运用自如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阅读的文言文内容,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方向和目的。体现在考查内容上,就呈现出与现代文阅读的相似性——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行文脈络的梳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对文章
期刊
2016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孙昊刚收到了他心仪已久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的录取通知书。718分的高考成绩,让他成了多所頂尖大学共同争夺的对象,其中有两所顶尖大学同时邀请他报考金融与管理专业,以便今后跨入收入丰厚的行业,但孙昊不为所动。在某高校老师劝其读该校物理学专业时,孙昊非常专业地回答:“你们的引力波在地下,国科大的引力波在天上。”  據了解,孙昊对物理学的兴趣,源自初一读过的《时间简史
期刊
有幽默的程序员说:“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  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的母亲,一路上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想必,那是个严厉的母亲。走到地铁站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地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
期刊
我站在河边,一只大手把我拉上船,缓缓驶进悠悠的岁月,渐行渐远。  ——题记  老家门前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每年九月,当黄绿的芦苇蒙上一层白霜时,总有几个摆渡人守在岸边,接放学的孩子回家。竹篙一起一落,在水面击出圈圈涟漪。  正如钱学森曾多次向人提起“我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父亲”那般,我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我的爸爸。在幼年的启蒙教育里,爸爸首先为我开启了人生智慧之窗,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我不
期刊
赵郁:用高度专注和完美主义  阐述“工匠精神”  赵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北京奔馳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首席技师,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些头衔和荣誉对赵郁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他说:“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督促自己更好地工作。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工程中,把自己这么多年的积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交给徒弟们,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而不要过多地
期刊
我,是一条小小的鲤鱼,有爸妈的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欢乐。我常舒展身体,自由漂浮于柔柔水中。岁月,静好。  一天,我沉入水底,听到一声声低低的啜泣声,从不远处飘来。我循着声源,缓缓游动,越靠近声源,周围的水温便越低。望着越来越少的水草,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恐慌。  咦,谁在那里?我拨开身边的水波,小心翼翼地朝那里一瞥,不是想象中的怪兽魔鬼,那里,是一条比我更小的鲤鱼。我忍住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