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的云》摔下并腾起我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y3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完成度和成熟度而言,我的毕业联合作业(简称:毕联作业)中的一部短片《云浮的云》,是我最满意的影片,可以大方地说,这是我的第一部代表作品。

  陈媚宇,女,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本科期间创作10多个剧本,导演4部影片,其中大一时的《卖梦》获北京电影学院金字奖最佳短片剧本提名奖;大二时的《月亮公路》获金字奖最佳短片剧本提名奖,短片《无人献花》入围金字奖最佳短片单元;大三时的长片剧本《云浮的云》,获金字奖女性单元最佳长片剧本奖。
  这个故事取材自我的同名长片剧本《云浮的云》,节选小主角徐思河,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里成长经历,以此为主线改编而成,核心表达徐思河如何“承受生活压力”,通过她的苦难经历,还透视出广东云浮这个县城里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反复修改的剧本里,既有女性苦难和自由的命题,也有对母女关系之间的继承和抵抗的表达,还有城市化进程中精神断层的探索。

顶着雷子也要上


  这是我第一次去掌控一个tvc级别的剧组(规模比较大的正规剧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0人的剧组在我学生时代的预想里是不可思议的。这次导演经历让我有了两个认识。
  一是导演的项目管理能力非有不可,一点儿不亚于艺术创造力。导演是整个剧组的主心骨,很多时候需要把控全局,大到进度、整体效果,小到导演与剧组各部门的沟通效率。
  我们全片的开头是一场葬礼,我选景时决定要在云浮大新中路拍。那条路是当地历史最悠久、人流量最密集的主路,拍起来会面临无数不可控的突发状况。我必须权衡,为了影像效果是否值得用这么大的制片难度去冒险。通告里说,大新中路是第一天拍,结果那场戏造成了交通拥堵,来回拍了20遍才过,组员和当地民众有冲突,打击了第一天开拍的士气。
  度过了混乱的第一天,我开始意识到,只有导演心态稳住,遇事不慌乱,迅速做出判断,拿定主意,才能确保拍摄有条不紊地推进,也能给团队更多信心。大家都愿意跟靠谱的人做事。
  二是导演不能轻易妥协。有时候导演会面临不被理解,甚至被孤立在团队的对立面。但只有导演必须为这个作品负责,也只有导演知道片子成型后是什么样。其他人只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给出建议和创作。如果导演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够坚定,作品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是“四不像”。
  制片组其实非常不赞成第一天的拍法,可我看到素材后认为值得,为了好的效果作出可控的冒险和牺牲,值得尝试。一部电影有好的底色和气质,就能使电影呼吸顺畅,观众才会相信,电影里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当时我没坚持,只完成了情节本身,那我肯定会后悔。我在艺术上是一个十分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导演,而我的不足,主要在于项目管理和技法层面。但我相信只要多拍,就可以增强这方面的经验。

在可控范围内去冒险


  毕联作业让我体验了一次相对完整的影片制作流程。
  无论是从拍摄规模、摄制程序,还是去体验创作中导演与主创们微妙的制衡关系,毕联作业都让我体验了一次相对完整的影片制作流程,往电影工业更近一步。
  制片是剧组总管,要统筹各方资源和人力,克服种种拍摄困难,满足导演要求。制片难度和导演表达有时会有矛盾,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是导演最重要的一课,搞不好直接影响影片的完成度。
  我选的外景都很难拍。我在写剧本甚至勘景时,不大愿意考虑制片难度。很可能是因为片子拍得太少而过于乐观,形成“狭路相逢勇者胜”心态:总有办法,没有好办法,也有野办法。如果是一个专业而工业化制作的电影剧组,按照常规拍法,这些场景确实不好拍。但我认为我们拍的是学生作业,可以很灵活,随时调整摄影机位置,声东击西偷拍、速战速决抓拍,甚至可以来硬的:在闹市中抓住机会架起摄影机就上,能拍多少拍多少,实在拍不了再说。
  当我坚持要用这种方式时,就会和制片部门产生矛盾。思前想后,我觉得在有限的条件里,我更多追求的是实景带来的质感,便决定在两者间做平衡。因为青影厂要求,要严格地按照正规电影摄制组的流程去筹备,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并形成文件规范,就是筹备时,也按照摄制计划走。这种管理让我在可控范围内,尽量高效完成,争取出空间和时间去冒险,并在冒险中得到惊喜。

片场严酷场下道歉


  毕联作业也让我明白了演员在剧组里和导演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赋予角色灵魂,而导演需要告诉他们怎么做。《云浮的云》是一部压抑又激烈的影片,读完剧本都觉得太过真实和沉重。我在拍摄前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只知道这部影片会很考验女主角的演技,但没想到,诠释这样悲苦又激烈的角色,演员的身心状态,会比演技更考验剧组每一个人。我问过自己很多遍,为什么要对演员如此苛刻?是否能用更温和的方式?女主角曾失望地对我说,我也是导演,也是女性,为什么一个团队的野心,好像建立在演员的痛苦之上。
  因为我自己对他们表演状态的敏感,以及预算导致的整体节奏非常紧张,我无法用更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哭戏是激烈的情绪戏,我们本来可以给充分的时间,让演员进入状态,或者是不断调整可拍很多遍。但我们没这个条件,而且用缓和的办法,引导出的表演状态,还不如应激反应下的真实。很多时候,剧组的小伙伴不支持我,他们觉得这样做很残忍、冷酷。
  我能看出演员在不在状态,也能看出表演的厚与薄,但讲戏和调整演员是我的弱项,特别是对那些表演状态很微妙的差,我就无法给出非常具体的调整指令。能者多劳,剧组里也懂表演的制片主任,替我做了很多活血化瘀工作。而我们导演组的几位只能面面相觑。这种情况发生几次后,演员就会烦躁,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导演要什么。

  我也会为我不懂如何照顾演员而羞愧。他们投入了这么多的感情去演戏,却没有事后得到足够的关心和安慰。
  在拍完摔录音机一场戏时,一位女主角被男演员摔在货架上,身上多处淤青破损。很多人都跑去关心小演员,把她一个人落在一边,任她坐在原地掉眼泪,就好像这是演员应受的。
  后来我很感动,这位女演员坦诚说出心里话,并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给了我机会去请求她的原谅,没有在心里记恨、埋怨我的不成熟和不体贴。她的这番倾诉,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很有价值。我本身是个比较淡漠的人,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关心。但演员和导演之间特殊的关系,让这些关怀和联结必不可少。

我爸成了编外剧务


  拍摄毕联作业,也讓我的父母理解了我对电影的热爱。
  这次拍摄地云浮,是在我的老家。我父亲从广州专程跑去帮忙。粤语“老豆”是爸爸的意思,剧组都跟着我喊“老豆”。忽然出来这么多孩子,把我爸笑得合不拢嘴。他以前一直不理解以艺术为事业是什么样的人生,但全程陪我们拍完这个短片后,看到我们会为一个镜头茶饭不思,为一场日落争分夺秒,为一个创意争论不休,为一场表演针锋相对时,感受到了一群年轻人为艺术死磕的纯粹。
  后来,他也成了剧组编外剧务:每天往返片场和家里给小演员送饭,给主创从宾馆收脏衣服拿回家洗,给美术组在当地闯的祸兜底,给我做场务拦人拦车我爸肯定也有很多高光时刻,但当邻里街坊都说你女儿这么小就做导演啦,他一个快60的男人会低头腼腆一笑。
  责任编辑:王新伟
其他文献
熟悉  我曾以为  母亲最熟悉的是门前的无花果树  母亲栽下它  就每天和它说话  它似乎听得懂母亲的自言自语  一晃就长高了  我曾以为  母亲最熟悉的  是父亲的眼神  父亲那睁着大眼睛的遗像  摆放在母亲房间的大衣柜中间  聊了整整二十年  只有母亲看得懂的悄悄话  三姐却说  母亲最熟悉的莫过于我  已经耳背的母亲  每次接我的电话  还没等我开口  就会兴高采烈地大声唤出我的乳名  银杏
辛泊平,1970年代出生,河北省诗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作品于《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等刊发表,并入选几十种选本。著有诗歌评论集《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与诗相遇》,随笔集《怎样看一部电影》等。曾获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等奖项。现居秦皇岛市。  夜读  必须是在暗夜中,心灵与文字才有摩擦  火焰灼伤倦怠的眼睛  必须有所怀疑,古人才会开口说话  揭穿历史深处无处不在的谎言  
父母  五月用炉火叫醒柳篙芽,熬出一锅  苦咸的,但热气四溢的肉汤。对坐  闭口不提情欲的消退,年岁的增长  再得到怎样相似的答案都无法证明爱的准确性  多数都选择表面效应,绝望的主观  不问,无异于在时间中自救  看他赶路,急着闯过五十岁的关门,饮酒  咂摸出日渐裂开的皱纹,她更急于神开面团  不如归来,收起搭在窗外的野干菜?  五月不再需要用冰镐撬开蓬勃的欲望  往日全都解冻,全都流淌在天上 
昨天,许多梦来找我  就是落在神像道、羊肉胡同和  南京路上的那些  澄黄澄黄的经脉  向下,  并左顾右看  它们褪色得很快  在被夹进布达赫与哈夫纳的争论前  丢弃了水分与光线  梦的解析第二十三页  一枚榆树的叶子横亘在  后三行,深沉且深沉  像故人一樣瘦削  候诊室  人们彼此围坐,只以  声音作战,发白的喉咙纠缠  自患上皮肤病的楼梯  滚下  或者彼此凝望,风化的  面孔,入冬的河流
鱼  你见过鱼在空中游吗  记得很小的时候  一个上了年纪的人  对我说  鱼游在头顶  我们就得死  我不知道我是死了  还是正在死  我看见它确实在我的头顶  摆动着身子  它的每一次摆动  都是一个好看的S形  鳞片一闪一闪的  却一点不刺眼  鱼为什么游在空中  而不是水中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像鸟儿一样  落在树枝上  落在庄稼地里  落在小高层的楼顶上  发出画眉  或者其他一些什么鸟的
碛口古镇  我们和黄昏几乎同时到达  河边古镇。夕光里黄河排排波浪  大地金光闪闪的岁月搓板  这时正在搓洗天空,红绸夕阳  漉漉旧事,古镇土黄色倒影  沿着石板路高低弯曲幽僻窄巷  仿佛刚刚散去,民国与明清  船筏、当铺、镖局、骡马店、钱庄  喧闹水旱码头,纤夫和商贾  日月泯然流水,沟壑隐约驼铃  拙朴大河说出波涛,浪头抬来  牌匾,磨盘,熙攘前人,林立店铺  一切都在消逝,又像从未离去  戏
1:贾健国雕刻的第403条龙2:金蟾3:貔貅第403条龙  一条棕褐色的龙立在桌上,龙高不足2㎝,呈S形盘卧的龙身前后约1.5㎝。它瞪大双眼,锋利的牙齿从微张的口里闪出,飘逸的龙须在咆哮中飞扬。一双利爪紧攥着珠子叠放在身前,片片分明的龍鳞彰显着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贾健国刻的第403条龙,也是几百次练习后第一个让他满意的作品。除了龙,贾健国的拿手作品还有很多:上古神兽貔
峡湾  消隐的花朵、雨水,浩浩荡荡的山水  被切开。峡湾被风吹过  身体的化石渐渐复活  散发出几何形状的香气  别故意招惹岩石  远离尘埃  远离碰撞  远离追逐与尖叫  我还不能置身其中  像我们这样,站在船顶  并不急于前行的样子  山顶还有尚未融化的冰雪,让我  安然  更多的时候,我会把自己  想象成简单的事物  像秋水一样  柔软,冰凉  并向着峡湾悄悄倾身  秋的心  天凉起来的时候
我爱一些低垂的事物,胜过  一些高耸之物  我爱隐约的鸣叫,清浅的  瓜葛。无所事事的  春天。  葉子慢慢抽出自己,水鸭子  一头扎进河里,是极其舒服的  褪下衣服是极其舒服的,当我们  赤裸相对,有着无言的诉辩  肉体从来不会撒谎  腐朽之人不再有清晰的欢愉  在无尽的低处,漩涡收紧  交配与祭祖是一回事  初潮与晚霞也是一回事  当它轻轻“嗯”了一声  夜,便彻底黑了下来  彻底黑下来的夜,
赵卫峰  赵卫峰,70后,诗人,诗评家,诗文散见于多家报刊及入选2000年、2003年、2005年《中国最佳诗歌》《大学语文》等各类选本。曾主编出版《中国诗歌研究》《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等多部专辑,出版诗集、评论集等多部。中国作协会员,现居贵阳。  诗人诗观  让不像诗的东西像诗,让与诗无关的东西通过语言而重新产生关系。因此,应让一首诗的——标题、字、词、句、段、整体都拥有尽可能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