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 · 爱》看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环境污染与传染病问题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帝国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大规模工业化又给英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环境卫生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染病的流行。本文从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夏洛蒂 · 勃朗特的小说《简 · 爱》中罗沃德孤儿学校爆发的传染病为切入点,浅析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与传染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简·爱》,环境污染,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42-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00602098。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引出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以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作为枢纽,到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其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标志。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大气污染及水污染引发各种传染病,加上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公众健康知识匮乏,伤寒、肺结核、霍乱等各种传染病严重威胁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生命,因疫病导致的死亡成为常态。
  在夏洛蒂 · 勃朗特的小说《简 · 爱》中,勃朗特做了如下书写:“学校的地点不利于健康,孩子们的伙食量少质差,做饭用的水臭得使人恶心;学生们的衣着和居住条件很糟,一切都暴露无遗。”[1]82“疾病在罗沃德安了家,死亡成了这里的常客;围墙之内笼罩着阴郁和恐怖;房间里和过道上散发着医院的气味,香锭徒劳地挣扎着要镇住死亡的恶臭。”[1]75
  传染病在罗沃德学校肆虐的原因,除了学生们受到的身体与精神折磨之外,大气污染、生活用水和垃圾污染以及匮乏的医疗条件无疑引发并助长了疫病的蔓延,罗沃德学校的疫情也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在城市的疫情蔓延的缩影。
  二、大气污染
  提到英国,总让人想起雾都伦敦,而这里的雾,是由各种污染物混合掺杂在雾中形成的雾霾,最终引发了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烟雾事件造成了4000多人死亡,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而早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后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英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及郊区,烟囱林立。浓烟与雾气混合成为黄黑色的雾霾,混杂在空气中,笼罩在城市上空。经久不散的雾霾严重影响着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不仅加重了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由于缺乏光照,雾气及地表中的细菌、病毒及微生物快速繁殖并传播蔓延。
  大雾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英国民众的生活,在夏洛蒂 · 勃朗特的《简 · 爱》中,对于简 · 爱幼年所寄住的罗沃德学校的空气状况做了书写:“我站在那里,环顾四周,不觉打了个寒噤,这天的户外活动,天气恶劣,其实并没有下雨,但淅淅沥沥的黄色雾霭,使天色变得灰暗;脚下因为昨天的洪水依然水湿,身体比较健壮的几位姑娘窜来奔去,异常活跃;但所有苍白瘦弱的姑娘都挤在走廊上躲雨和取暖。浓雾渗透进了她们颤抖着的躯体,我不时听见一声声空咳。”[1]45这种黄色雾霭显然有别于自然形成的雾气,黄色雾霭里可能充斥着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正是这种黄色雾霭加重了病疫的传播。
  同时代小说家狄更斯在其小说中对于伦敦大气污染原因进行了探析:“伦敦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进行工业生产的大烟筒和蒸汽火车排放的烟。同时,民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炉子也要对之负一定责任。”[2]而勃朗特借简·爱之口对这种黄色雾霾的危害做出了控述:“罗沃德所在的林间山谷,是大雾的摇篮,是雾气诱发的病疫的滋生地。”[1]75尽管罗沃德学校位于城市郊外的山谷之中,远离城市,但空气污染同样非常严重,因为雾霾会随着风到处传播,遇到山体的阻碍而不断凝聚起来,相对于平原上城市上空的雾霾,山谷间的雾霾更难以消散。这种致命的雾霾不仅侵蚀人们的身体,引发病疫,还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小说中,简 · 爱在罗沃德学校最好的朋友海伦死于肺病,糟糕的空气环境可能导致并且加速了海伦的病亡。大气污染成了致命疾病的始作俑者和帮凶。
  三、生活用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水质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口聚集,工业发展以及生态破坏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简 · 爱》中的罗沃德学校使用臭水做饭,令人难以下咽。在简·爱入学第一年冬春之交爆发了一次严重的斑疹伤寒,重创了罗沃德学校,导致了众多孤儿的死亡。而在小说之外的现实世界,也同样发生着悲剧,勃朗特的两个姐姐在寄宿学校感染了致命的伤寒,只能被接回家等待死亡。小说中的简·爱并没有感染疾病,但现实中的勃朗特被父亲接回家以避免伤寒的侵害,因为这种由伤寒杆菌引发的细菌感染当时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居高不下。
  斑疹伤寒是一种由人虱、鼠、跳蚤传播的可致命疾病,而人虱、鼠、跳蚤的肆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体污染导致的。《简 · 爱》中曾有如下书写:“午餐盛放在两十大白铁桶里,热腾腾冒出一股臭肥肉的气味。我发现这乱糟糟的东西,是烂土豆和几小块不可思议的臭肉搅在一起煮成的,每个学生都分到了相當满的一盘。”[1]48
  随着春天的到来,致命的伤寒感染开始爆发,“时疫随着春天急速的步伐,加速潜入孤儿院,把斑疹伤寒传进了它拥挤的教室和寝室,五月未到,就已把整所学校变成了医院。”[1]75而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完全不足以应对伤寒的传播,其结果就是大量孤儿的死亡。“很多已经染病的回家去等死;有些人死在学校里,悄悄地草草埋掉算数,这种病的特性决定了容不得半点拖延。”[1]75
  罗沃德学校的水体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勃朗特并没有进一步书写,但从同期泰晤士河的污染来看,可窥见一斑。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然而工业化后,由于蒸汽机需要的水力,工厂大多建设在水资源丰富的河边,并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里。同时随着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市的崛起,生活废水随着水沟、下水道排入河里,导致泰晤士河水水质迅速恶化,以至于鱼类绝迹。[3]206并引发了严重的霍乱疫情,仅1849年伦敦的霍乱疫情,就造成了14000人的死亡。[4]126   四、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及治理
  面对传染病的爆发,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英国人缺乏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罗沃德学校的孤儿们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难以应对传染病的侵袭。同时,拥挤的教室和寝室更有利于传染病的发展,以至于短时间内整所学校就变成了医院。罗沃德学校像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不啻是维多利亚英国城市的缩影:“疾病在罗沃德安了家,死亡成了这里的常客。”[1]75
  而放眼整个英国社会,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不断被传染病侵袭。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 1848—1849年,霍乱再次盛行。1849年的一份议会文件推断:“每一种传染病尤其是霍乱最主要的传染原因是潮湿、污秽以及食物腐烂。总之,这些使得空气污浊。”[5]83因空气和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生命,英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因伤寒中年丧命,而王储则深受伤寒的折磨。[6]108
  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英国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法,采取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尾气导致的“光化学烟雾”导致了二次大气污染,此时英国人对于抗雾已形成社会共识,制定《环境法》和污染治理政策,目前伦敦已经基本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以污染严重的泰晤士河为例,首先,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定期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其次,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从1859年开始,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到19世纪末逐步建成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再次,从分散管理到综合治理,颁布《水资源法》,成立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英国政府多措并举,使水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泰晤士河水质情况已彻底改善。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工业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英国政府也从最初的“自由放任”转为干预、治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条例,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重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研究别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夏洛蒂 · 勃朗特.简 · 爱[M].黄源深等.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2]王彦军.狄更斯小说中伦敦卫生的现代性[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1):37-41.
  [3]Sauvain,Philip A.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1700-1870[M].England:Stanley ThornesLtd,1987.
  [4]May,Trevor.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ain 1760-1970[M].New York: Longman Inc,1987.
  [5]Parliamentary Papers 1849XX IV, Midwinter,E.C.Victorian Social Reform[M].London,1986.
  [6]梅雪芹.19世紀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105-108.
  作者简介:
  王倩,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实验员,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教学及语言文学。
  任洪玲,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副研究员,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创作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重点描写了两位女性人物,分别是苏和阿拉贝拉。本文围绕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展开叙述,对于《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做出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女性形象;矛盾性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
期刊
【摘要】 《红色骑兵军》是苏联著名作家伊萨克 · 巴别尔留给世人的旷世奇书。生态主义批评主要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红色骑兵军》中战争使人间生灵涂炭,遍地狼烟,自然生态遭到巨大破坏,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精神生态陷入困境,因此《红色骑兵军》具有一定生态意识。本文主要借用生态主义批评理论解读巴别尔《红色骑兵军》中的生态观。  【关键词】 生态主义;《红色骑兵军》;巴别尔  【中图分类号】I512
期刊
【摘要】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的深化与发展。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尤为重要。其中,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美术核心素养是当下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环节的重要执行者,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在反思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基础上,探究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教育教学工作,落实于美术课堂。  【关键词】 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
期刊
【摘要】 《疯丫头马迪根》是瑞典童话作家阿斯特丽德 · 林格伦的作品,除了马迪根这个经典顽童形象,还有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顽童——阿贝,以其豁达的生活态度,美好的赤子之心和大智若愚的少年智慧,丰富了顽童内涵,丰盈了儿童内心。  【关键词】 阿贝;豁达;赤子;智慧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22-02  基金项目:本
期刊
【摘要】 法国浪漫主义的文坛上,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人类向善的精神史诗”,在这部史诗级著作中,作者对芳汀这一悲剧人物的塑造深入人心,她的不幸境况是使冉阿让尽心寻找和照顾珂赛特,并为其甘愿奉献的原因,作者对芳汀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触摸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苦难境遇。本文通过品析作者对芳汀悲剧形象的
期刊
【摘要】 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鲁迅的作品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是目前很多文学爱好者经常进行研究的对象之一。21世纪发展至今,由于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对经典进行深入挖掘与体会,这导致了人们对于鲁迅先生作品当中的难点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由此可见并非鲁迅作品晦涩难懂不易研读,而是时人缺失研究经典阅读经典的兴趣。因此,本文主要对鲁迅小说艺术风格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人们阅读鲁
期刊
【摘要】 林语堂、半月刊《论语》及论语派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而与鲁迅等左翼作家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更是曾经一度将其推至风口浪尖。本文首先对《论语》及论语派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其次从《论语》中最为主要的人物——林语堂的角度来分析论语派的复杂性,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 《论语》及论语派;基本内容;林语堂;实际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夏津民歌泛指流行于山东省夏津县的民间歌曲,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与当地文化密切相关。本文以夏津县文化馆1981年整理成册的《夏津民歌集》为论述的中心,分别就夏津民歌发展的历史脉络、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夏津民歌,使其发挥出更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夏津民歌;地方文化;四季花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皇帝的新装》中的视觉文化研究,探究权力的运作方式、统治权力与话语权力的合谋以及视觉性霸权的建构过程,指出反抗视觉暴政的未来是在真理权力的指引下,將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起来。  【关键词】 视觉文化研究;权力;话语;景观;凝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40-02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
期刊
【摘要】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夜雨寄北》中“巴山”具体所指至今在学术界中有较多争议,主要有“湖北说”“夜雨寺说”“泛指说”“缙云山说”四类说法。本文在“泛指说”的基础上,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证,结合地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从客观来看,缙云山紧邻涪江,交通十分便利,且小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具备“巴山”“夜雨”“秋池”及“相思”的主题;从主观来看,李商隐在任职东川期间,以朝廷官员身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