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如今的土木工程中,其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的改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影响重大。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施工材料,它在项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剖析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在施工中可以浇筑成各种形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风化的情况,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材料在使用中养护的费用非常低,土木工程中,很多的建筑结构都应用了这种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规范并不断提高和改进相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市场上水泥品种和标号较多,在施工前,水泥严格按照品种、等级、生产厂家批号等进行验收和把关,对水泥要求比较高的施工部位需要对水泥进行一次复检,只有全部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工地。关于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都要经过相关技术检测,必须符合相关质量规定和工程使用要求。选择基础混凝土使用水利工程顶部,可以选择强度在 c20 ~ c40 之间的水泥。
2、配合比和拌制控制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拌制混凝土的相关材料,混凝土施工人员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要对其进行反复地核算混凝土在配料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来配比。按照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保证水灰比、砂石比及浆骨比的灵活性。配合比要降低水泥水热化,选择颗粒较大、优良的粗骨料,还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一些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泵送剂等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材料拌合的顺序是:无外加剂混合料→石子→水泥→砂。如果掺入混合料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
3、混凝土运输
现在混凝土因为品种多、量大,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识别方法,以免在运输的过程中混乱。传统的方法是在相应车辆前部设置显著的标志用以识别,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错。
现在要善于使用新的技术—运输条码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微机检测到图像,获取该车辆运输的混凝土品种,而且处理过程只需要 1S 时间。
4、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要仔细检查相应模板,包括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等等,都要一一进行确认,同时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混凝土浇筑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自重、顺序、厚度来分层浇筑。建筑范围自西向东、由远及近;自重较大的部分先浇筑,自重较小的部分后浇筑,减少自重大的部分对相邻建筑物基础的牵动;先浇筑深基础,后浇筑浅基础;先浇筑主要部分,后浇筑次要部分。
5、混凝土的振捣
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振捣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逐渐上移,做到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排列,顺序前进,不得遗漏,移动间距应使平板能覆盖已振实混凝土的边缘 5cm左右,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防止漏浆。插入式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一般在 20s ~30s。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钢筋、止水片和预埋件等固件情况,防止钢筋及预埋件的走动,如有漏浆、变形和沉陷立即进行处理校正。
二、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混凝土裂缝
1.1 形成原因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裂缝,其中裂缝出现的种类非常多,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对混凝土承重能力以及安全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要对其原料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尤其是粗细骨料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初期的温度会出现快速下降的问题,这时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高发期。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温差过大是有效的方式,混凝土拆模后会出现暴露在冷空气的情况下,因此,也会导致温差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拆模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防止裂缝出现。
1.3 处理措施
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出现的裂缝可以进行表面修补、内部处理以及锚固处理。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原因分析,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对水利工程以后的使用效果也能进行保证。
2、混凝土露筋
2.1 形成原因
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钢筋未能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于外界环境中即为露筋,露筋现象易导致钢筋锈蚀,影响工程的寿命。露筋产生的原因主要为:钢筋安装位置偏移,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太少或者缺少垫块,使得钢筋紧贴混凝土结构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移位,造成钢筋外露;混凝土振捣力度大,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混凝土中钢筋过于密集,混凝土中粒径过大的石料使得混凝土构件断面较小。
2.2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钢筋外露,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准确确定钢筋位置,绑扎牢靠;均匀分布保护层垫块,保证垫块的硬度与高度均适当;禁止振捣棒直接触碰钢筋骨架;混凝土浇筑中禁止踩踏钢筋;选用粒径较小的石料作为混合材料;混凝土入仓防止钢筋由于一侧下料集中而挤偏。
2.3 处理措施
将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把钢筋捣入混凝土中,预留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对外露钢筋上的锈斑进行清理,处理干净之后填补砂浆、然后抹平并压光,进行覆盖养护。此外,对于一些混凝土使用空间不受限制且外观无要求的,可以加厚混凝土,对钢筋进行包裹。
3、混凝土孔洞
3.1 形成原因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存在过多的蜂窝缺陷或者没有混凝土的现象称为孔洞。
一般结构中空腔的范围应小于结构尺寸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孔洞的尺寸大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孔洞会大大减小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若蓄水结构物产生孔洞则有可能形成渗漏通道,孔洞产生的原因有:使用质量较差的混凝土拌合料,导致浇筑时拌合料离析;混凝土的坍落度较低、流动性不足,导致混凝土中钢筋密集部位产生孔洞;模板漏浆严重等。
3.2 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孔洞,在混凝土制备时应保证拌和均匀,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与流动性良好;在施工过程中分层摊铺,及时平仓,振捣力度适中且均匀,不漏振,保证混凝土模板缝隙密合度好及支撑较牢靠。
3.3处理措施
对于面积不大,深度较浅的孔洞,可彻底凿除孔洞部位的松散物,然后进行填塞处理,可用于填塞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砂浆、干硬性预缩砂浆、细石混凝土等。对于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孔洞,可彻底凿除孔洞,打锚筋,架设钢筋网,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并进行灌浆处理。
结束语
在如今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领域,可以说,它是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就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它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施工技术,比如搅拌、运输、养护等等。
参考文献
[1]曾红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学之友.2010(08):167-168.
[2]许小明;宁延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01-202.
[3]曹召成.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145-146.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在施工中可以浇筑成各种形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风化的情况,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材料在使用中养护的费用非常低,土木工程中,很多的建筑结构都应用了这种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规范并不断提高和改进相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市场上水泥品种和标号较多,在施工前,水泥严格按照品种、等级、生产厂家批号等进行验收和把关,对水泥要求比较高的施工部位需要对水泥进行一次复检,只有全部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工地。关于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都要经过相关技术检测,必须符合相关质量规定和工程使用要求。选择基础混凝土使用水利工程顶部,可以选择强度在 c20 ~ c40 之间的水泥。
2、配合比和拌制控制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拌制混凝土的相关材料,混凝土施工人员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要对其进行反复地核算混凝土在配料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来配比。按照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保证水灰比、砂石比及浆骨比的灵活性。配合比要降低水泥水热化,选择颗粒较大、优良的粗骨料,还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一些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泵送剂等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材料拌合的顺序是:无外加剂混合料→石子→水泥→砂。如果掺入混合料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
3、混凝土运输
现在混凝土因为品种多、量大,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识别方法,以免在运输的过程中混乱。传统的方法是在相应车辆前部设置显著的标志用以识别,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错。
现在要善于使用新的技术—运输条码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微机检测到图像,获取该车辆运输的混凝土品种,而且处理过程只需要 1S 时间。
4、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要仔细检查相应模板,包括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等等,都要一一进行确认,同时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混凝土浇筑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自重、顺序、厚度来分层浇筑。建筑范围自西向东、由远及近;自重较大的部分先浇筑,自重较小的部分后浇筑,减少自重大的部分对相邻建筑物基础的牵动;先浇筑深基础,后浇筑浅基础;先浇筑主要部分,后浇筑次要部分。
5、混凝土的振捣
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振捣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逐渐上移,做到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排列,顺序前进,不得遗漏,移动间距应使平板能覆盖已振实混凝土的边缘 5cm左右,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防止漏浆。插入式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一般在 20s ~30s。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钢筋、止水片和预埋件等固件情况,防止钢筋及预埋件的走动,如有漏浆、变形和沉陷立即进行处理校正。
二、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混凝土裂缝
1.1 形成原因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裂缝,其中裂缝出现的种类非常多,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对混凝土承重能力以及安全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要对其原料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尤其是粗细骨料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初期的温度会出现快速下降的问题,这时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高发期。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温差过大是有效的方式,混凝土拆模后会出现暴露在冷空气的情况下,因此,也会导致温差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拆模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防止裂缝出现。
1.3 处理措施
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出现的裂缝可以进行表面修补、内部处理以及锚固处理。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原因分析,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对水利工程以后的使用效果也能进行保证。
2、混凝土露筋
2.1 形成原因
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钢筋未能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于外界环境中即为露筋,露筋现象易导致钢筋锈蚀,影响工程的寿命。露筋产生的原因主要为:钢筋安装位置偏移,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太少或者缺少垫块,使得钢筋紧贴混凝土结构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移位,造成钢筋外露;混凝土振捣力度大,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混凝土中钢筋过于密集,混凝土中粒径过大的石料使得混凝土构件断面较小。
2.2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钢筋外露,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准确确定钢筋位置,绑扎牢靠;均匀分布保护层垫块,保证垫块的硬度与高度均适当;禁止振捣棒直接触碰钢筋骨架;混凝土浇筑中禁止踩踏钢筋;选用粒径较小的石料作为混合材料;混凝土入仓防止钢筋由于一侧下料集中而挤偏。
2.3 处理措施
将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把钢筋捣入混凝土中,预留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对外露钢筋上的锈斑进行清理,处理干净之后填补砂浆、然后抹平并压光,进行覆盖养护。此外,对于一些混凝土使用空间不受限制且外观无要求的,可以加厚混凝土,对钢筋进行包裹。
3、混凝土孔洞
3.1 形成原因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存在过多的蜂窝缺陷或者没有混凝土的现象称为孔洞。
一般结构中空腔的范围应小于结构尺寸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孔洞的尺寸大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孔洞会大大减小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若蓄水结构物产生孔洞则有可能形成渗漏通道,孔洞产生的原因有:使用质量较差的混凝土拌合料,导致浇筑时拌合料离析;混凝土的坍落度较低、流动性不足,导致混凝土中钢筋密集部位产生孔洞;模板漏浆严重等。
3.2 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孔洞,在混凝土制备时应保证拌和均匀,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与流动性良好;在施工过程中分层摊铺,及时平仓,振捣力度适中且均匀,不漏振,保证混凝土模板缝隙密合度好及支撑较牢靠。
3.3处理措施
对于面积不大,深度较浅的孔洞,可彻底凿除孔洞部位的松散物,然后进行填塞处理,可用于填塞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砂浆、干硬性预缩砂浆、细石混凝土等。对于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孔洞,可彻底凿除孔洞,打锚筋,架设钢筋网,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并进行灌浆处理。
结束语
在如今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领域,可以说,它是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就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它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施工技术,比如搅拌、运输、养护等等。
参考文献
[1]曾红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学之友.2010(08):167-168.
[2]许小明;宁延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01-202.
[3]曹召成.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