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牌坊看一眼就好,你可以去附近的小巷子、老教堂看看。如果你对澳门的历史感兴趣,去那间博物馆和大炮台就对了。那里有澳门的老文化。如果你对澳门人现在的生活感兴趣,你就去看看那些安静的小巷和老教堂。”
1996年,澳门政府不仅再次重新修茸了大三巴牌坊,而且在其背部安装了铁架楼梯,以供游人参观,但因楼梯的铁架插了在牌坊的结构之内,引来文物专家的不满。
很少有哪个城市可以像澳门这样,上帝和撒旦住得这么近。
在澳门,上帝住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的中间,撒旦住在端头。
端头是什么?葡京娱乐城。曾经做了数年澳门赌城的老大,一度是澳门赌城的代名词。
中间是什么?以议事亭前水池为圆心扩散出去的一座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圣玫瑰堂、圣安多尼堂、主教座堂、圣老楞佐大教堂、圣奥斯定教堂……
若要了解澳门的过去和上帝,便要从这中间看起。
这些教堂里,最为声名大噪的,是那座已经消失了的圣保禄大教堂。如今,它叫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历史地标、文化地标,随着历史的沉淀、游人的瞻仰、政府的修葺,越来越成为一个符号。
所谓符号,就是当地人每天匆匆路过时,想不起抬头看一眼;游客匆匆赶来时,除了抬头仰望一眼,做不了更多的景点。
他在大三巴脚下住了60年
430年前,圣保禄教堂第一次被建起,此后的21年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直至1635年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历时33年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辉煌了整整200年后,教堂再次失火,所有木质结构被焚烧殆尽,只剩前壁。即是如今的大三巴牌坊。
人力车来到此处,遇见了在这座“牌坊”下出生长大、娶妻生子、工作生活,60年里从未离开过这里的王先生,在牌坊的背后,听他讲述童年时的大三巴牌坊。
“小时候的牌坊,没有现在这么新——牌坊没修过,旧旧的,很古朴,旁边漂亮的花圃那时还没有,只有石头台阶和旁边碎石铺成的斜坡。每天傍晚下学后,我们一帮邻居小朋友,就跑到牌坊下,用一块木板做滑板,踩在上面,从斜坡上面滑下来。晚上,大家都去那里台阶上坐着乘凉。那时候真是好开心好开心!”老人睁大了的双眼从老花眼镜底下望出来,眉头微皱,边说边快速小幅度地摇着头,表情略微夸张,神采奕奕地跟面前的客人忆往昔,说完一段,跟着一阵爽朗的笑。
“现在你用木板滑下来,会撞死几个人的。而且政府修过的牌坊,就没有那个古朴的味道了。我更喜欢以前那样旧旧的。”
老人坐在开了50年、距离大三巴牌坊5分钟步行路程、父亲留下来的小门面茶餐厅前,一边忙着跟来往的熟客邻里打招呼,一边跟笔者推荐大三巴背后城市的,也是历史的脉络。
于是,便有了文前作为导语的那一番话。
小巷是老年人的乐土
循着老人的话,我们离开他位于关前后街的老店,用几分钟走到了白鸽巢公园。对于内地游人来说,这里大概很平常——小小的公园、小小的山头。跟几分钟路程之外的大三巴俨然两个世界。
然而,正如老人所说,这里正是现在的澳门本地人生活——“年轻人都搬到有电梯房子的新区去了!这一片都是年纪大了、在这一带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公园旁边是圣安多尼教堂,有400多年的历史,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白天教堂里人很少,高大的穹顶越发显得肃穆。空荡的教堂里,只有最后一排,一位白了头发的老太太在闭着眼睛跪着祷告。
教堂前是一小片广场,在澳门,这类广场通常被称为“××前地”。值得推荐的一处前地,是主教座堂(当地人称为“大堂”)门前的那片圆形广场。
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新马路”)上的地标建筑——议事亭前水池出发,面朝大三巴的方向,右手边第一个小巷,沿着一路走上去,走到尽头,往左一转,就是大堂前地了。碎石铺就的广场,与哥特式建筑、古老威严的大教堂,隔着条一米来宽的碎石小道。圆形广场上围了一圈石头长椅,中间是同心的圆形喷水池。有放了学的少年,放了街头口味地道的鱼蛋,坐在石椅上低声地交谈嬉笑。广场边有高大的凤凰木,在暮色里,和教堂的穹顶一起沐夕阳。
老疯堂的新生命
何伯说,在这些小巷间,近年最有声名在外、值得一去的,是疯堂斜巷。
在澳门,若是跟中年以上的人问路,说“疯堂斜巷”,他们很可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或者只给你另一个“疯堂”,或者另一处“斜巷”。要说“婆仔屋”,他们才知道。
婆仔屋是疯堂斜巷上最重要的建筑,过去是,现在变作天差地别的用途,仍然也是。
曾经,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于一百多年前,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
如今,这里改作了艺术产业园区。
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工作坊,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本地艺术数据室则将进行本地艺术数据的搜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茂盛树荫使院子成为游人休息的好地方,周末有备受欢迎的“咖啡旅程”,院子亦是进行露天音乐会、电影放映等的地方。
晚上的斜巷在昏黄路灯下,异常安静。斜巷两旁的岔路小巷里,是成片嫩黄色的水粉墙和白的窗台、绿的百叶窗。澳门的老街老巷,在游客之外,已经有新的生命力渗进来。
很少有哪个城市可以像澳门这样,上帝和撒旦住得这么近。
在澳门,上帝住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的中间,撒旦住在端头。
端头是什么?葡京娱乐城。曾经做了数年澳门赌城的老大,一度是澳门赌城的代名词。
中间是什么?以议事亭前水池为圆心扩散出去的一座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圣玫瑰堂、圣安多尼堂、主教座堂、圣老楞佐大教堂、圣奥斯定教堂……
若要了解澳门的过去和上帝,便要从这中间看起。
这些教堂里,最为声名大噪的,是那座已经消失了的圣保禄大教堂。如今,它叫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历史地标、文化地标,随着历史的沉淀、游人的瞻仰、政府的修葺,越来越成为一个符号。
所谓符号,就是当地人每天匆匆路过时,想不起抬头看一眼;游客匆匆赶来时,除了抬头仰望一眼,做不了更多的景点。
他在大三巴脚下住了60年
430年前,圣保禄教堂第一次被建起,此后的21年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直至1635年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历时33年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辉煌了整整200年后,教堂再次失火,所有木质结构被焚烧殆尽,只剩前壁。即是如今的大三巴牌坊。
人力车来到此处,遇见了在这座“牌坊”下出生长大、娶妻生子、工作生活,60年里从未离开过这里的王先生,在牌坊的背后,听他讲述童年时的大三巴牌坊。
“小时候的牌坊,没有现在这么新——牌坊没修过,旧旧的,很古朴,旁边漂亮的花圃那时还没有,只有石头台阶和旁边碎石铺成的斜坡。每天傍晚下学后,我们一帮邻居小朋友,就跑到牌坊下,用一块木板做滑板,踩在上面,从斜坡上面滑下来。晚上,大家都去那里台阶上坐着乘凉。那时候真是好开心好开心!”老人睁大了的双眼从老花眼镜底下望出来,眉头微皱,边说边快速小幅度地摇着头,表情略微夸张,神采奕奕地跟面前的客人忆往昔,说完一段,跟着一阵爽朗的笑。
“现在你用木板滑下来,会撞死几个人的。而且政府修过的牌坊,就没有那个古朴的味道了。我更喜欢以前那样旧旧的。”
老人坐在开了50年、距离大三巴牌坊5分钟步行路程、父亲留下来的小门面茶餐厅前,一边忙着跟来往的熟客邻里打招呼,一边跟笔者推荐大三巴背后城市的,也是历史的脉络。
于是,便有了文前作为导语的那一番话。
小巷是老年人的乐土
循着老人的话,我们离开他位于关前后街的老店,用几分钟走到了白鸽巢公园。对于内地游人来说,这里大概很平常——小小的公园、小小的山头。跟几分钟路程之外的大三巴俨然两个世界。
然而,正如老人所说,这里正是现在的澳门本地人生活——“年轻人都搬到有电梯房子的新区去了!这一片都是年纪大了、在这一带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公园旁边是圣安多尼教堂,有400多年的历史,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白天教堂里人很少,高大的穹顶越发显得肃穆。空荡的教堂里,只有最后一排,一位白了头发的老太太在闭着眼睛跪着祷告。
教堂前是一小片广场,在澳门,这类广场通常被称为“××前地”。值得推荐的一处前地,是主教座堂(当地人称为“大堂”)门前的那片圆形广场。
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新马路”)上的地标建筑——议事亭前水池出发,面朝大三巴的方向,右手边第一个小巷,沿着一路走上去,走到尽头,往左一转,就是大堂前地了。碎石铺就的广场,与哥特式建筑、古老威严的大教堂,隔着条一米来宽的碎石小道。圆形广场上围了一圈石头长椅,中间是同心的圆形喷水池。有放了学的少年,放了街头口味地道的鱼蛋,坐在石椅上低声地交谈嬉笑。广场边有高大的凤凰木,在暮色里,和教堂的穹顶一起沐夕阳。
老疯堂的新生命
何伯说,在这些小巷间,近年最有声名在外、值得一去的,是疯堂斜巷。
在澳门,若是跟中年以上的人问路,说“疯堂斜巷”,他们很可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或者只给你另一个“疯堂”,或者另一处“斜巷”。要说“婆仔屋”,他们才知道。
婆仔屋是疯堂斜巷上最重要的建筑,过去是,现在变作天差地别的用途,仍然也是。
曾经,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于一百多年前,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
如今,这里改作了艺术产业园区。
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工作坊,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本地艺术数据室则将进行本地艺术数据的搜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茂盛树荫使院子成为游人休息的好地方,周末有备受欢迎的“咖啡旅程”,院子亦是进行露天音乐会、电影放映等的地方。
晚上的斜巷在昏黄路灯下,异常安静。斜巷两旁的岔路小巷里,是成片嫩黄色的水粉墙和白的窗台、绿的百叶窗。澳门的老街老巷,在游客之外,已经有新的生命力渗进来。
1996年,澳门政府不仅再次重新修茸了大三巴牌坊,而且在其背部安装了铁架楼梯,以供游人参观,但因楼梯的铁架插了在牌坊的结构之内,引来文物专家的不满。
很少有哪个城市可以像澳门这样,上帝和撒旦住得这么近。
在澳门,上帝住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的中间,撒旦住在端头。
端头是什么?葡京娱乐城。曾经做了数年澳门赌城的老大,一度是澳门赌城的代名词。
中间是什么?以议事亭前水池为圆心扩散出去的一座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圣玫瑰堂、圣安多尼堂、主教座堂、圣老楞佐大教堂、圣奥斯定教堂……
若要了解澳门的过去和上帝,便要从这中间看起。
这些教堂里,最为声名大噪的,是那座已经消失了的圣保禄大教堂。如今,它叫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历史地标、文化地标,随着历史的沉淀、游人的瞻仰、政府的修葺,越来越成为一个符号。
所谓符号,就是当地人每天匆匆路过时,想不起抬头看一眼;游客匆匆赶来时,除了抬头仰望一眼,做不了更多的景点。
他在大三巴脚下住了60年
430年前,圣保禄教堂第一次被建起,此后的21年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直至1635年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历时33年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辉煌了整整200年后,教堂再次失火,所有木质结构被焚烧殆尽,只剩前壁。即是如今的大三巴牌坊。
人力车来到此处,遇见了在这座“牌坊”下出生长大、娶妻生子、工作生活,60年里从未离开过这里的王先生,在牌坊的背后,听他讲述童年时的大三巴牌坊。
“小时候的牌坊,没有现在这么新——牌坊没修过,旧旧的,很古朴,旁边漂亮的花圃那时还没有,只有石头台阶和旁边碎石铺成的斜坡。每天傍晚下学后,我们一帮邻居小朋友,就跑到牌坊下,用一块木板做滑板,踩在上面,从斜坡上面滑下来。晚上,大家都去那里台阶上坐着乘凉。那时候真是好开心好开心!”老人睁大了的双眼从老花眼镜底下望出来,眉头微皱,边说边快速小幅度地摇着头,表情略微夸张,神采奕奕地跟面前的客人忆往昔,说完一段,跟着一阵爽朗的笑。
“现在你用木板滑下来,会撞死几个人的。而且政府修过的牌坊,就没有那个古朴的味道了。我更喜欢以前那样旧旧的。”
老人坐在开了50年、距离大三巴牌坊5分钟步行路程、父亲留下来的小门面茶餐厅前,一边忙着跟来往的熟客邻里打招呼,一边跟笔者推荐大三巴背后城市的,也是历史的脉络。
于是,便有了文前作为导语的那一番话。
小巷是老年人的乐土
循着老人的话,我们离开他位于关前后街的老店,用几分钟走到了白鸽巢公园。对于内地游人来说,这里大概很平常——小小的公园、小小的山头。跟几分钟路程之外的大三巴俨然两个世界。
然而,正如老人所说,这里正是现在的澳门本地人生活——“年轻人都搬到有电梯房子的新区去了!这一片都是年纪大了、在这一带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公园旁边是圣安多尼教堂,有400多年的历史,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白天教堂里人很少,高大的穹顶越发显得肃穆。空荡的教堂里,只有最后一排,一位白了头发的老太太在闭着眼睛跪着祷告。
教堂前是一小片广场,在澳门,这类广场通常被称为“××前地”。值得推荐的一处前地,是主教座堂(当地人称为“大堂”)门前的那片圆形广场。
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新马路”)上的地标建筑——议事亭前水池出发,面朝大三巴的方向,右手边第一个小巷,沿着一路走上去,走到尽头,往左一转,就是大堂前地了。碎石铺就的广场,与哥特式建筑、古老威严的大教堂,隔着条一米来宽的碎石小道。圆形广场上围了一圈石头长椅,中间是同心的圆形喷水池。有放了学的少年,放了街头口味地道的鱼蛋,坐在石椅上低声地交谈嬉笑。广场边有高大的凤凰木,在暮色里,和教堂的穹顶一起沐夕阳。
老疯堂的新生命
何伯说,在这些小巷间,近年最有声名在外、值得一去的,是疯堂斜巷。
在澳门,若是跟中年以上的人问路,说“疯堂斜巷”,他们很可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或者只给你另一个“疯堂”,或者另一处“斜巷”。要说“婆仔屋”,他们才知道。
婆仔屋是疯堂斜巷上最重要的建筑,过去是,现在变作天差地别的用途,仍然也是。
曾经,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于一百多年前,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
如今,这里改作了艺术产业园区。
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工作坊,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本地艺术数据室则将进行本地艺术数据的搜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茂盛树荫使院子成为游人休息的好地方,周末有备受欢迎的“咖啡旅程”,院子亦是进行露天音乐会、电影放映等的地方。
晚上的斜巷在昏黄路灯下,异常安静。斜巷两旁的岔路小巷里,是成片嫩黄色的水粉墙和白的窗台、绿的百叶窗。澳门的老街老巷,在游客之外,已经有新的生命力渗进来。
很少有哪个城市可以像澳门这样,上帝和撒旦住得这么近。
在澳门,上帝住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的中间,撒旦住在端头。
端头是什么?葡京娱乐城。曾经做了数年澳门赌城的老大,一度是澳门赌城的代名词。
中间是什么?以议事亭前水池为圆心扩散出去的一座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圣玫瑰堂、圣安多尼堂、主教座堂、圣老楞佐大教堂、圣奥斯定教堂……
若要了解澳门的过去和上帝,便要从这中间看起。
这些教堂里,最为声名大噪的,是那座已经消失了的圣保禄大教堂。如今,它叫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历史地标、文化地标,随着历史的沉淀、游人的瞻仰、政府的修葺,越来越成为一个符号。
所谓符号,就是当地人每天匆匆路过时,想不起抬头看一眼;游客匆匆赶来时,除了抬头仰望一眼,做不了更多的景点。
他在大三巴脚下住了60年
430年前,圣保禄教堂第一次被建起,此后的21年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直至1635年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历时33年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辉煌了整整200年后,教堂再次失火,所有木质结构被焚烧殆尽,只剩前壁。即是如今的大三巴牌坊。
人力车来到此处,遇见了在这座“牌坊”下出生长大、娶妻生子、工作生活,60年里从未离开过这里的王先生,在牌坊的背后,听他讲述童年时的大三巴牌坊。
“小时候的牌坊,没有现在这么新——牌坊没修过,旧旧的,很古朴,旁边漂亮的花圃那时还没有,只有石头台阶和旁边碎石铺成的斜坡。每天傍晚下学后,我们一帮邻居小朋友,就跑到牌坊下,用一块木板做滑板,踩在上面,从斜坡上面滑下来。晚上,大家都去那里台阶上坐着乘凉。那时候真是好开心好开心!”老人睁大了的双眼从老花眼镜底下望出来,眉头微皱,边说边快速小幅度地摇着头,表情略微夸张,神采奕奕地跟面前的客人忆往昔,说完一段,跟着一阵爽朗的笑。
“现在你用木板滑下来,会撞死几个人的。而且政府修过的牌坊,就没有那个古朴的味道了。我更喜欢以前那样旧旧的。”
老人坐在开了50年、距离大三巴牌坊5分钟步行路程、父亲留下来的小门面茶餐厅前,一边忙着跟来往的熟客邻里打招呼,一边跟笔者推荐大三巴背后城市的,也是历史的脉络。
于是,便有了文前作为导语的那一番话。
小巷是老年人的乐土
循着老人的话,我们离开他位于关前后街的老店,用几分钟走到了白鸽巢公园。对于内地游人来说,这里大概很平常——小小的公园、小小的山头。跟几分钟路程之外的大三巴俨然两个世界。
然而,正如老人所说,这里正是现在的澳门本地人生活——“年轻人都搬到有电梯房子的新区去了!这一片都是年纪大了、在这一带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公园旁边是圣安多尼教堂,有400多年的历史,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白天教堂里人很少,高大的穹顶越发显得肃穆。空荡的教堂里,只有最后一排,一位白了头发的老太太在闭着眼睛跪着祷告。
教堂前是一小片广场,在澳门,这类广场通常被称为“××前地”。值得推荐的一处前地,是主教座堂(当地人称为“大堂”)门前的那片圆形广场。
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新马路”)上的地标建筑——议事亭前水池出发,面朝大三巴的方向,右手边第一个小巷,沿着一路走上去,走到尽头,往左一转,就是大堂前地了。碎石铺就的广场,与哥特式建筑、古老威严的大教堂,隔着条一米来宽的碎石小道。圆形广场上围了一圈石头长椅,中间是同心的圆形喷水池。有放了学的少年,放了街头口味地道的鱼蛋,坐在石椅上低声地交谈嬉笑。广场边有高大的凤凰木,在暮色里,和教堂的穹顶一起沐夕阳。
老疯堂的新生命
何伯说,在这些小巷间,近年最有声名在外、值得一去的,是疯堂斜巷。
在澳门,若是跟中年以上的人问路,说“疯堂斜巷”,他们很可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或者只给你另一个“疯堂”,或者另一处“斜巷”。要说“婆仔屋”,他们才知道。
婆仔屋是疯堂斜巷上最重要的建筑,过去是,现在变作天差地别的用途,仍然也是。
曾经,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于一百多年前,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
如今,这里改作了艺术产业园区。
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工作坊,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本地艺术数据室则将进行本地艺术数据的搜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茂盛树荫使院子成为游人休息的好地方,周末有备受欢迎的“咖啡旅程”,院子亦是进行露天音乐会、电影放映等的地方。
晚上的斜巷在昏黄路灯下,异常安静。斜巷两旁的岔路小巷里,是成片嫩黄色的水粉墙和白的窗台、绿的百叶窗。澳门的老街老巷,在游客之外,已经有新的生命力渗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