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初有道”与“道成肉身”的哲学考察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前一精神体系的分崩离析与各种宗教派别的排挤压迫,基督教的崛起和壮大通过一种柔和的方式表达着强硬的态度——一方面,上帝之子降临人间,通过爱与宽恕拯救着罪中人;另一方面,不信则无法得救始终是基督教绝不退让的坚定立场。本文试图从写作目的来分析《约翰福音》中”太初有道“与“道成肉身”的思想背景与深刻内涵。
  关键词:太初有道;道成肉身;救恩;耶稣;爱 信
  伴随着希腊化进程,基督教帝国的精神秩序之前的古代精神秩序不断瓦解。具体来说,当时是基督教由犹太人传向外邦人的阶段,也是遭到大量异端抵制的时期。因此,《约翰福音》最主要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针对外邦人当中的基督徒传扬救恩的福音,并且驳斥各种异端、异教说法。
  一、 “道”与“太初”的碰撞
  《约翰福音》开篇有言:“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究竟何为“太初”?根据奥古斯丁对《创世纪》的五次诠释,“太初”指向圣子,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三位一体的圣言,二是作为世界历史的开端。因而,无论是两层含义中的哪一个,“太初”都与创世相关——一方面,创世可作为时间概念,是时间的起点;另一方面,创世又可作为一个行为,该行为影响到了万物的生成,包括人的诞生。进一步讲,“太初”在时间上先于人,在行为上影响人,于是在地位上高于人。显然,约翰在这部福音书的开篇,便用一种高屋建瓴的视野与气势将格局推至令人望其项背的高度,而这“欲扬先扬”也正是为了引出与神同在的、至高无上的“道”。
  和合本中的“道”来自英文中的“Word”,“Word”則来自于希腊文“逻各斯”。此处的“逻各斯”是否为约翰有意从希腊哲学中借鉴而来尚可讨论,但从哲学史上看,将《圣经》中的“逻各斯”明确赋予哲学意义的讨论,来自于奥古斯丁。因而,对于“道”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道”的言说含义,一是“道”的哲学蕴含。
  从“道”的言说含义来看,“太初有道”或可置换为“太初有言”。在前文中已指出,“太初”与创世相关,而当创世与言说相联系时,不免令人联想到在《创世纪》的第一章中,上帝于空虚混沌中创造万物的情景:上帝一言语,事就这样成了。结合哲学中的形式和质料进一步讲,在上帝处,“言”并非或并非仅仅是人类所理解的进行交流的工具,其自身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并具有操控质料的能力,由此也暗含了《约翰福音》中“他(耶稣)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并不接纳他”(《约翰福音》 1:11)的这种因不被理解而受迫害的可能性。而从来源上说,上帝之言必然出于上帝,于是上帝之言也具有与上帝保持一致的协调性,或者说,“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做是上帝的代言,表达上帝的意志,故而有之后耶稣“他(上帝)差我来的”的回答。因而,尽管已“太初”让人仰望,但与“言”相比,后者与上帝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也是道成肉身能够以上帝之独子的身份存在之由。
  二、 “道”与肉身的交融
  前文已指出,“道”是言,是能动性的表达;那么道成肉身,是上帝的精神与人类的肉体的结合,也是能动性对物质性的作用。但无论如何,道成肉身终究是神性的,而非人性的,是天上的,而非地上的——耶稣集上帝的仁慈与一身降临人世,化作人类的替罪羔羊,但尽管后来因人而死,但最终也由神性而复活升天。
  那么,既然具有神性的耶稣终究是要升天的,为何上帝还要差他来人间走一遭?回到整部《约翰福音》,由信而获得爱、有爱便可获拯救,是对于基督教而言,耶稣留给人们的最重要的认知。
  该部福音书中的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始终冥顽不化、迫害耶稣的犹太人,一类是见到神迹后便信仰耶稣获得生命的各民族的人。耶稣在人世间的遭遇,说明了基督教受到犹太教等宗教压迫的事实,同时也表达了上帝之爱突破民族壁垒的博大。无论是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谈道,还是耶稣在毕士大池边给瘫痪者治病,得到耶稣的庇佑、神的爱的门槛并不高,只要肯信仰,就可以获救。于是在耶稣降临世间的短暂时间里,除了其他民族的信徒增加,犹太人内部也在一次又一次分裂为两派,这无疑在预告着基督教最终的胜利。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是上帝之子,也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是上帝唯一的儿子,却奉上帝的旨意成为人的替罪羊,受尽磨难以拯救罪中的人,这足以成为神爱世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最好证明。但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意义是,耶稣的降临让信徒从人世间真实存在的肉身上进一步看到上帝、了解上帝、接近上帝,使上帝不再仅仅是《圣经》里的文字描述,而成为活生生的信仰。简言之,这个由道化作的肉身就是信仰,这个肉身就是耶稣,這个信仰就是耶稣。神坛里的石像,抑或是教义中的描写,没有哪个比曾经“真实”降临的圣子更令人信服,没有哪个比曾经“真实”降临的大爱更具有感召力。这便是福音书的作者这一安排的聪慧之处,使得宗教受众能够在教义营造的情景中以纯粹的心灵去接受心中的上帝与救世主。
  总之,基督教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精神体系中突围,与其使徒的教义编写和精神构建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而关于“道”的哲学考察,也是探究基督教哲学内在思想含义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圣经·约翰福音》
  [2]吴飞:《奥古斯丁论创世中的圣言》,《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11年第4期
  [3]恩伯莱、寇普编:《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谢华育、
  [4]张新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民国时期上海装饰艺术风格在建筑中的应用,采用视觉高度分类法对相关建筑、室内进行了艺术风格的梳理,并结合了上海同时代的历史人文背景,来了解上海装饰艺术这个混合了欧美与中国艺术风格的混血儿其中的美学特色。接着将富有此风格的建筑物归纳总结出系列符号,希望用更为直接的方式传达出上海装饰艺术派的视觉语言。从图形设计的角度辨析富有精神内涵,带有人文色彩的艺术语言才是最为感人的。  关键词:
摘 要:本研究考察了词块记忆对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及程度。研究对象为一所本科院校的69名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后,对比分析了实验前后语料中的语言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相关变化情况,发现词块记忆能够有效促进英语学习者口译学习水平的提高,可以应用在口译教学中。  关键词:词块记忆;口译能力;有效性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口译人才市场需求的扩大,
摘 要:正义观也在不停的经历一个由不明显到明显的变化。制度,就是智慧以人作为载体创造出的能约束人类自身以使其免受更大伤害的行政体系。热情是创造的源泉,是很必要的。一些不符合“智慧”的事并不被法律追究,而是被道德谴责,但道德是不具备强制性的,这就为那些疯狂、热情留下了很大的生存空间,保证了我们在和谐稳定与创造力并存。  关键词:柏拉图;理性;文明  在学习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时我想到到了几个问题:是否有
摘 要:从以往的教育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一直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也对其教学方式进行过数次的改革,但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依旧是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虽然加强了英语的实用性,但是却未能满足社会对于职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目前社会所需要的是具备职场化英语的尖端人才。本文针对基于职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关教学措施,为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些許建议,以资相关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乡土”叙事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思想意识的直观反映,也表达了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家对乡土文化的多种看法。比如启蒙作家视角下的“苦难”乡土、革命作家视角下的“愚民”乡土、自由作家视角下的“审美”乡土,都在不同的视角下对乡土文化进行了再现。因此,在多重视角下的乡土文化不但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不同思想观念,也为中国现代文学下的乡土文化研究做出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