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暴雨积涝灾害的发生,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城市积涝的发生,一方面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城市道路建设设计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增加排水管、增设排水泵等措施来预防城市积涝,但这些措施挤占了城市地下空间,不仅投资大,而且废弃后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而“海绵城市”道路理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城市排水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环境。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
2012年,我国结合欧美国家提出的低影响设计技术,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不仅能够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而且极大地保护了原有的水生态。而随着雨水的侵袭,现阶段海绵城市应该逐渐普及,我国有多个城市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应用、设施选择都相对单一,因此对城市内涝的控制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部位的应用
2.1 车行道。
我国现在的市政道路中, 车行道主要是非透水性的路面, 这种材料会造成路面积水, 还会阻断地下水的补给, 出现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理论下, 车行道需要将路面材料换成透水性的, 在减少径流总量的同时回补地下水。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 做法一为:面层可以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则应用非透水性材料, 避免雨水侵入路基造成破坏。当雨水接触进入路面层后, 水体会沿着在不透水的基层顶面横坡排进入两侧盲沟中, 再被引导进入绿化带或检查井中。做法二为:路面面层与基层均为透水性材料,基层下设防水土工布,基层中设置透水管,通过透水管引导水体进入车行道两侧排水沟,再次被引导进入绿化带或检查井中。可根据不同场合具体选用做法。
2.2 人行道。
目前人行道基本是采用不透水的铺装材料, 导致在雨天容易出现积水现象, 使路面湿滑, 影响路人的安全。在海绵城市理论下, 人行道要选择透水材料铺装, 促使雨水及时渗到地面下, 有效调节路面的温度和湿度, 在减少积水的同时, 可以涵养地下水源。如果路基土壤的透水性差, 可以在人行道基层中设置排水管。透水铺装又被叫做会呼吸的地面铺装, 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能够方便后续的地面检修以及维护工作, 从而方便进行后期的工作。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城市广场等。透水铺装还能够有效的和绿化结合, 从而形成半绿化地面, 从而能够有很好渗水性和保湿型, 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自身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进一步缓解城市硬化路面对环境的影响。
2.3 绿化带。
(1)水体过滤。对于降在地面的水体, 可以对其进行过滤, 这样才能够保证清洁度。在具体设计上, 还需要铺设一层种植土, 然后设置砾石层, 最后安装渗透管。这样, 雨水在过滤的同时, 还能够顺利渗入地下, 确保自然水体的补给。
(2)缓排滞蓄。分析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 合理设计导流系统, 确保雨水深入地下具有层次性。在雨水口位置还要设置明沟, 用来沉淀雨水, 明沟两端设置出水沟渠, 方便排水, 使雨水向明沟直流。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的各项布置, 主要是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等。会选择在道路的两侧进行下沉式绿化带的设置, 下沉式绿化带主要是利用了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 并且通过下凹空间进行雨水的储存, 能够不断的增加地中雨水的渗透量, 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弱流量作用, 能够进一步促进各个水域之间的转换, 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总之, 下沉式绿化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等, 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道路两侧会设置下沉式绿化带, 使其在地表径流汇入三湘江前做好截流工作, 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浓度, 降低对水质的影响。
2.4附属设施设计
(1) 路缘石。在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中路缘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将其分为了平缘石和立缘石, 平缘石标高主要是和周围地表齐平, 从而能够使得径流雨水流入绿化带或排入雨水口, 立缘石和周围的地表进行比较要高一些, 雨水的流向主要是通过漫流进行集中。对于传统的立缘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水流不能快速的流入到绿化带中, 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其流动, 会选择使用打孔立缘石、豁口立缘石和间隔式立缘石等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2) 雨水口。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收集目前主要是依靠雨水口进行, 其也是起点处。雨水口的设置一般是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边缘。现在会经常因为雨水径流冲刷携带或者道路清扫等原因使得垃圾倒入到雨水口中, 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堵塞, 降低雨水的收集, 在暴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情况, 同时也会进一步污染面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选择在传统雨水口的基础上加设截污装置, 并且使用截污铁蓖进行清污工作, 当打开铁蓖一侧的时候对于截污挂篮能够有效的将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对于道路而言, 雨水口目前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2.5相关理论技术
(1)雨水净化技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低影响开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是截留技术, 其主要是使用一些合适的材料进行结构设计, 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汇水面积,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一些材料有限的降低整個雨水环节速度, 这样能够使得雨水径流汇聚的时间增加, 降低所带来的压力。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会通过绿化景观, 例如乔木、灌木的树冠和树干等所具有的蒸腾效果, 从而能够达到雨水截留的作用。在进行雨水净化的时候会需要加强盲沟的设计, 并且铺设一些碎石和砾石等粗颗粒的材料, 并且铺设倒滤层, 方便进行地下水的排放, 从而能够有相对控制地下水。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场地,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生态雨水收水口, 以增强收水能力, 从而能够不断的增加泄水量, 更好的达到其效果。
(2)调节蓄水技术。海绵城市应用中调节蓄水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净化, 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雨洪峰值时的流量, 降低其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雨水的补充和回收, 从而降低对城市所造成的污染。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目前会较多的使用植草沟、植物缓冲带、下沉式绿地等方法, 从而能够不断地调节雨水峰值和干旱时期的水资源。
5、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符合当下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不仅能够调控城市水资源,而且能够保证城市最原始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已在我国各地陆续试点。本文首先在概述海绵城市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浅析了海绵城市在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促进我国城市道路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11):15-16.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
2012年,我国结合欧美国家提出的低影响设计技术,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不仅能够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而且极大地保护了原有的水生态。而随着雨水的侵袭,现阶段海绵城市应该逐渐普及,我国有多个城市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应用、设施选择都相对单一,因此对城市内涝的控制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部位的应用
2.1 车行道。
我国现在的市政道路中, 车行道主要是非透水性的路面, 这种材料会造成路面积水, 还会阻断地下水的补给, 出现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理论下, 车行道需要将路面材料换成透水性的, 在减少径流总量的同时回补地下水。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 做法一为:面层可以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则应用非透水性材料, 避免雨水侵入路基造成破坏。当雨水接触进入路面层后, 水体会沿着在不透水的基层顶面横坡排进入两侧盲沟中, 再被引导进入绿化带或检查井中。做法二为:路面面层与基层均为透水性材料,基层下设防水土工布,基层中设置透水管,通过透水管引导水体进入车行道两侧排水沟,再次被引导进入绿化带或检查井中。可根据不同场合具体选用做法。
2.2 人行道。
目前人行道基本是采用不透水的铺装材料, 导致在雨天容易出现积水现象, 使路面湿滑, 影响路人的安全。在海绵城市理论下, 人行道要选择透水材料铺装, 促使雨水及时渗到地面下, 有效调节路面的温度和湿度, 在减少积水的同时, 可以涵养地下水源。如果路基土壤的透水性差, 可以在人行道基层中设置排水管。透水铺装又被叫做会呼吸的地面铺装, 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能够方便后续的地面检修以及维护工作, 从而方便进行后期的工作。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城市广场等。透水铺装还能够有效的和绿化结合, 从而形成半绿化地面, 从而能够有很好渗水性和保湿型, 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自身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进一步缓解城市硬化路面对环境的影响。
2.3 绿化带。
(1)水体过滤。对于降在地面的水体, 可以对其进行过滤, 这样才能够保证清洁度。在具体设计上, 还需要铺设一层种植土, 然后设置砾石层, 最后安装渗透管。这样, 雨水在过滤的同时, 还能够顺利渗入地下, 确保自然水体的补给。
(2)缓排滞蓄。分析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 合理设计导流系统, 确保雨水深入地下具有层次性。在雨水口位置还要设置明沟, 用来沉淀雨水, 明沟两端设置出水沟渠, 方便排水, 使雨水向明沟直流。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的各项布置, 主要是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等。会选择在道路的两侧进行下沉式绿化带的设置, 下沉式绿化带主要是利用了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 并且通过下凹空间进行雨水的储存, 能够不断的增加地中雨水的渗透量, 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弱流量作用, 能够进一步促进各个水域之间的转换, 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总之, 下沉式绿化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等, 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道路两侧会设置下沉式绿化带, 使其在地表径流汇入三湘江前做好截流工作, 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浓度, 降低对水质的影响。
2.4附属设施设计
(1) 路缘石。在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中路缘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将其分为了平缘石和立缘石, 平缘石标高主要是和周围地表齐平, 从而能够使得径流雨水流入绿化带或排入雨水口, 立缘石和周围的地表进行比较要高一些, 雨水的流向主要是通过漫流进行集中。对于传统的立缘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水流不能快速的流入到绿化带中, 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其流动, 会选择使用打孔立缘石、豁口立缘石和间隔式立缘石等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2) 雨水口。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收集目前主要是依靠雨水口进行, 其也是起点处。雨水口的设置一般是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边缘。现在会经常因为雨水径流冲刷携带或者道路清扫等原因使得垃圾倒入到雨水口中, 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堵塞, 降低雨水的收集, 在暴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情况, 同时也会进一步污染面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选择在传统雨水口的基础上加设截污装置, 并且使用截污铁蓖进行清污工作, 当打开铁蓖一侧的时候对于截污挂篮能够有效的将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对于道路而言, 雨水口目前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2.5相关理论技术
(1)雨水净化技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低影响开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是截留技术, 其主要是使用一些合适的材料进行结构设计, 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汇水面积,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一些材料有限的降低整個雨水环节速度, 这样能够使得雨水径流汇聚的时间增加, 降低所带来的压力。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会通过绿化景观, 例如乔木、灌木的树冠和树干等所具有的蒸腾效果, 从而能够达到雨水截留的作用。在进行雨水净化的时候会需要加强盲沟的设计, 并且铺设一些碎石和砾石等粗颗粒的材料, 并且铺设倒滤层, 方便进行地下水的排放, 从而能够有相对控制地下水。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场地,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生态雨水收水口, 以增强收水能力, 从而能够不断的增加泄水量, 更好的达到其效果。
(2)调节蓄水技术。海绵城市应用中调节蓄水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净化, 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雨洪峰值时的流量, 降低其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雨水的补充和回收, 从而降低对城市所造成的污染。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目前会较多的使用植草沟、植物缓冲带、下沉式绿地等方法, 从而能够不断地调节雨水峰值和干旱时期的水资源。
5、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符合当下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不仅能够调控城市水资源,而且能够保证城市最原始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已在我国各地陆续试点。本文首先在概述海绵城市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浅析了海绵城市在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促进我国城市道路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