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发展将当代中小学生推向了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学业的压力、家长的期望、生理的发育、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断冲击着他们尚且稚嫩的心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班主任的工作,更应发挥学科教育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是一个宠大而开放的知识系统,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等特点,它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不可偏废,相互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堂上,学生所学的选教材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不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公式、符号,是工具性、思想性极强的语言文字。教材中入选的都是一篇篇形神兼备的文章,既能体现其工具性,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能体现其人文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文性特点意味着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选文几乎都是文质兼美,凝聚了人类所有美好感情,体现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品。他们对于学生的心力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如学习关于生命话题的文章:《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可以对学生进行珍视生命,沉着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坚强有韧劲的心理品质。学习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进行人无完人的个性教育,教育学生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因为自己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业而过份的自责自绺。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及推荐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所选教材毕竟有限,语文教师可通过开设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的美文推荐给同学,教师也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提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2.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广开渠道
学生的心扉关不一定能随时向教育者敞开,具有隐私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充分的尊重学生,能全面接纳学生,做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一定都会通过自己的口头言行表露出来,有时候,通过书面语言向想倾吐的对象宣泄,是学生们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在取得学生的认同、认可之后,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如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位班干部,因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最好的朋友遇事也不讲情面,闹得班上的同学对她是“众叛亲离”,多日的压抑使她一蹶不振,并在周记中写到《当个“班长不容易”》,诉说了自己的困惑,心中的压抑,于是我在周记中建议她换种方法处理问题,对待同学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情理,心平气和地和同学交往、管理班级。这样既能使她在班级同学中保持“班干部”的面子,又能提高她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她在班级管理方面恢复了自信。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通过这种书面沟通的方式,语文教师能更及时地深入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3.通过开设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添砖加瓦
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经历相似,社会阅历相近,也往往有许多共同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学生该年龄段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独生子女大多“唯我独尊”、小气,霸道,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演讲比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以改变学生不要因为一事没顺心,就会大动干戈的心态。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比赛,让学生投稿等,让学生明辩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墙报,语文活动课,文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点踪”、“目击”等专题开展活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10-10-28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堂上,学生所学的选教材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不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公式、符号,是工具性、思想性极强的语言文字。教材中入选的都是一篇篇形神兼备的文章,既能体现其工具性,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能体现其人文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文性特点意味着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选文几乎都是文质兼美,凝聚了人类所有美好感情,体现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品。他们对于学生的心力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如学习关于生命话题的文章:《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可以对学生进行珍视生命,沉着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坚强有韧劲的心理品质。学习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进行人无完人的个性教育,教育学生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因为自己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业而过份的自责自绺。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及推荐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所选教材毕竟有限,语文教师可通过开设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的美文推荐给同学,教师也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提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2.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广开渠道
学生的心扉关不一定能随时向教育者敞开,具有隐私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充分的尊重学生,能全面接纳学生,做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一定都会通过自己的口头言行表露出来,有时候,通过书面语言向想倾吐的对象宣泄,是学生们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在取得学生的认同、认可之后,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如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位班干部,因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最好的朋友遇事也不讲情面,闹得班上的同学对她是“众叛亲离”,多日的压抑使她一蹶不振,并在周记中写到《当个“班长不容易”》,诉说了自己的困惑,心中的压抑,于是我在周记中建议她换种方法处理问题,对待同学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情理,心平气和地和同学交往、管理班级。这样既能使她在班级同学中保持“班干部”的面子,又能提高她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她在班级管理方面恢复了自信。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通过这种书面沟通的方式,语文教师能更及时地深入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3.通过开设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添砖加瓦
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经历相似,社会阅历相近,也往往有许多共同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学生该年龄段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独生子女大多“唯我独尊”、小气,霸道,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演讲比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以改变学生不要因为一事没顺心,就会大动干戈的心态。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比赛,让学生投稿等,让学生明辩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墙报,语文活动课,文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点踪”、“目击”等专题开展活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