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可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三年级作文属于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入作文习作的起始阶段,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入作文习作的殿堂呢?这里,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培养说话的能力
加强说话的训练,能开发学生思维。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培养能说会道的,口若悬河的人。从说到写,也是作文训练的一条重要规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作文指导,更必须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我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1.1 我每上完一课,都给学生布置文中的好成语或词语。如“名不虚传”、“闻名遐迩”、“栩栩如生”等等词语练习说话。展示的机会在每节课授课前利用五分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说话的机会。
1.2 组织学生小组中进行说话训练。我班有三十九个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如何让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现呢?我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有关的重要问题。如学习“《路旁的橡树》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这样两个问题:(1)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值不值得?(2)过往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人小组拓宽了说的空间,使更多的人得到说话的机会。
2.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見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下面以写一种植物《菊花》为例,我是这样指导的:
(1)写出菊花的名称。
(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
(3)描写花瓣的形状(有管状、丝状、条状、勺状)。
(4)写花的姿态(伸展的、弯曲的、上伸的、下垂的、四射的……)。
(5)展开想象。
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3.随文仿写、续写、拓写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八次小练笔。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3.1 随文仿写《珍珠泉》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及泉水色绿且深,清澈见底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学习泉水涌动的内容及泉名的由来。然后,讲明本课的描写顺序:位置-泉水的特点-喜爱。最后让学生仿写家乡的《泉》。由于学生先前经常在家乡的泉边嬉戏,对泉水及周边景物了若指掌。所以本次仿写很成功,作品有汪万珍的《吊沟泉》,张红梅的《九眼泉》,张宪娟的《龙王泉》……像这样能仿写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荷花》、《翠鸟》、《 果园机器人》、《七颗钻石》,上册中的《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兴安岭》……
3.2 随文续写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3.3 随文拓写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次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燕子专列》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4.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进述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我就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习作投影在大背投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 创新。
收稿日期:2010-11-13
1.培养说话的能力
加强说话的训练,能开发学生思维。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培养能说会道的,口若悬河的人。从说到写,也是作文训练的一条重要规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作文指导,更必须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我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1.1 我每上完一课,都给学生布置文中的好成语或词语。如“名不虚传”、“闻名遐迩”、“栩栩如生”等等词语练习说话。展示的机会在每节课授课前利用五分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说话的机会。
1.2 组织学生小组中进行说话训练。我班有三十九个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如何让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现呢?我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有关的重要问题。如学习“《路旁的橡树》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这样两个问题:(1)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值不值得?(2)过往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人小组拓宽了说的空间,使更多的人得到说话的机会。
2.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見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下面以写一种植物《菊花》为例,我是这样指导的:
(1)写出菊花的名称。
(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
(3)描写花瓣的形状(有管状、丝状、条状、勺状)。
(4)写花的姿态(伸展的、弯曲的、上伸的、下垂的、四射的……)。
(5)展开想象。
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3.随文仿写、续写、拓写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八次小练笔。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3.1 随文仿写《珍珠泉》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及泉水色绿且深,清澈见底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学习泉水涌动的内容及泉名的由来。然后,讲明本课的描写顺序:位置-泉水的特点-喜爱。最后让学生仿写家乡的《泉》。由于学生先前经常在家乡的泉边嬉戏,对泉水及周边景物了若指掌。所以本次仿写很成功,作品有汪万珍的《吊沟泉》,张红梅的《九眼泉》,张宪娟的《龙王泉》……像这样能仿写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荷花》、《翠鸟》、《 果园机器人》、《七颗钻石》,上册中的《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兴安岭》……
3.2 随文续写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3.3 随文拓写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次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燕子专列》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4.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进述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我就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习作投影在大背投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 创新。
收稿日期: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