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先天主观的兴趣,教师要力求改变因遁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以保持和促进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之在情感上更加积极投入,更好地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关键词:兴趣 情感 创造思维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最是耳熟能详的,学生对于每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美术教学也是这样,但常有的现象是,每次上美术课之前,学生情绪总是异常高涨,但下课以后却表现得索然无味。因遁守旧的教学方法和乏味的教学过程,一次次减弱了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有益于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生、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与不安。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非常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學生自己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在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巧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3.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中追求语言的“精”与“情”,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神游在课堂教学之中。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吸引他们专心听课,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所以,教师语言之精,是以“以精服人”;语言之情,是以“以情动人”。
二、通过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1.启发创造思维。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春天的畅想》这节课上,我让学生们以《春》为题进行创作,多数学生像以往那样画了小树发芽、花儿开放等风景绘画。我让他们放开思维,想想人类有哪些活动,你做过哪些事情?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看到农民开始春耕;学校刚刚为一个患病的同学组织了捐款活动,师生们的热心,不正像一股春风,使那颗绝望的心灵重新燃起生命之火,这是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多么感人故事,是多好的表现题材啊。对于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也会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要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以保持兴趣不减。例如在教学《标志设计》时,通过观察、欣赏了解了标志的特点后,我送给学生三个字“新、奇、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和约束,使其各显神通,最后创作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班级标志。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感同身受的创作氛围。例如《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这一课,在理解色彩可以表现人的情感时,我分别播放了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和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分别以不同的色彩构成来表达自己的喜和悲。结果学生都能画出两种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作品,一种色调明快欢乐,一种色调暗淡沉重,较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的支撑,让兴趣升华为情感,让情感成为创造的动力,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我想他们就不会再感到美术课索然无味了。
关键词:兴趣 情感 创造思维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最是耳熟能详的,学生对于每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美术教学也是这样,但常有的现象是,每次上美术课之前,学生情绪总是异常高涨,但下课以后却表现得索然无味。因遁守旧的教学方法和乏味的教学过程,一次次减弱了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有益于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生、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与不安。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非常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學生自己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在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巧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3.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中追求语言的“精”与“情”,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神游在课堂教学之中。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吸引他们专心听课,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所以,教师语言之精,是以“以精服人”;语言之情,是以“以情动人”。
二、通过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1.启发创造思维。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春天的畅想》这节课上,我让学生们以《春》为题进行创作,多数学生像以往那样画了小树发芽、花儿开放等风景绘画。我让他们放开思维,想想人类有哪些活动,你做过哪些事情?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看到农民开始春耕;学校刚刚为一个患病的同学组织了捐款活动,师生们的热心,不正像一股春风,使那颗绝望的心灵重新燃起生命之火,这是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多么感人故事,是多好的表现题材啊。对于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也会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要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以保持兴趣不减。例如在教学《标志设计》时,通过观察、欣赏了解了标志的特点后,我送给学生三个字“新、奇、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和约束,使其各显神通,最后创作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班级标志。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感同身受的创作氛围。例如《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这一课,在理解色彩可以表现人的情感时,我分别播放了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和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分别以不同的色彩构成来表达自己的喜和悲。结果学生都能画出两种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作品,一种色调明快欢乐,一种色调暗淡沉重,较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的支撑,让兴趣升华为情感,让情感成为创造的动力,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我想他们就不会再感到美术课索然无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