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6日大年初一,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好评如潮!节目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一首诗,一支曲,传唱人把经典的骨,填上了自身经历与感悟的血肉,演绎出芸芸众生。
  其中,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袁枚
  默默无闻的老师,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用安静打动了中国!正是因为有了梁老师这样的人,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一起来听梁老师讲述他的创作故事。
  我给古诗文谱曲,是为教学。《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音乐学诗,是我们的教育传统。然而,我给古诗谱的曲,是现代性的,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唱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我从未曾想过一首为教学而作的歌曲,能被如此多的人传唱,感动那么多人。我分不清让人心变得温和、柔软的是师生故事,还是歌曲旋律,或许,两者都有。
  我也很感动,感动于有机会和这些孩子一起上一堂“节目录制”课。山里默默無闻的老师和孩子有机会登上国家级别的舞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原版的《苔》我只写了四句旋律,它不是常规结构的流行音乐作品,它是只有一段旋律的小歌。写得简单,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容易让蒙学的孩童上口吟唱。区别于人们通常听到的那种节奏感很强、欢乐蹦跳的儿歌,因为我是想向儿童传达一种音乐旋律特有的美感,让他们透过音乐的美感体会诗词的韵美,带领孩子们进入音乐与中文那充满诗意的世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们用音乐学诗,为了学习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我在山上教书,古诗音乐一首首被创作出来,在课堂上被唱出来,这一切生发得是那么的自然。
  我想,这正是山里的孩子们喜欢上诗文的原因。我们在大山里唱了两年,百唱不厌。我和大山里的孩子们,都在这个互动过程里,生发了特别的感情,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甚至彼此相爱。爱和陪伴的土壤,让我和孩子们都在古诗的旋律里悄悄地生长,这一切竟然应验这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如果说,山里的支教生涯是《苔》的上半句,那么登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就是下半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了。《苔》,这原本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小歌,与CCTV专业的音乐制作相遇了,迸发出了另一种力量,这则是流行音乐的魅力。
  《经典咏流传》里我和孩子们唱的《苔》播放结束后,有一位好朋友发来微信说:我感觉你做事情的力量来自安静,安静地做吧。这话把我带回了教室里。在教室里,我和小梁安静地唱着的《苔》,那是《苔》最初绽放的地方。安静的心,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墨晗摘自中小学生阅读微信号)
其他文献
捧着《城南旧事》,坐在那把棕摇椅上,躲在树荫下,一人,一椅,一树,如此简单却构成了我童年的美。    那把棕摇椅是爷爷从古玩市场里淘回来的,坐在上面摇动时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令懵懂的我觉得毛骨悚然,可爷爷奶奶却拿它当宝。  关于爷爷的所有记忆似乎都与这把摇椅有关。曾记得,爷爷总喜欢抱着我坐在摇椅上,手里还捧着书,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三国演义》,可是我只专注于那“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锯木头,
期刊
在我的学生时代,最令我苦恼的就是数学,它简直就是我品学兼优路上的绊脚石。  三年级时,转学过来一个新同桌,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下课喜欢看书,从来不和别人玩无聊的打闹游戏。他每天都带零食来分给前后左右吃,即便这样,小同学们依旧用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排挤他。每次男生在操场上玩老狼和小羊的游戏,他都会被晒在一边,几次鼓起勇气冲进羊群里,却没有一只老狼愿意抓他。  一次午休,调皮男生不停地抢他的文具,他闷声
期刊
①  我和妈妈的话越来越少,和外婆的话却越来越多。  每个周末,我都会在电话里叽叽喳喳告诉外婆:我学会了轮滑;我和同桌吵架了;邻家的猫下崽啦……外婆则会告诉我:院里的梨花开了;镇上举行了歌舞比赛;她又做了绿豆酥……  “你怎么那么多话?”每次,我和外婆通电话,妈妈就会蹙紧眉头,在一旁不满地嘀咕。  妈妈和外婆几乎无话可说。有几次,外婆找妈妈问事儿,媽妈只是以“嗯”“啊”“是”作答,好像自己的回答一
期刊
《万物有灵:里的草木鸟兽鱼虫》一书收录了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所绘《诗经名物图解》中的196幅名物彩色图谱,同时配以215种名物简要注解以及130多首流传千年的《诗经》篇目,诗画共赏,循着书中的二维码还可以听到优美的音频,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图书风格复古淡雅,画作清丽雅逸,笔致自然细腻,脍炙人口的《诗经》经典篇章与画中丰富多样的草、木、鸟、兽、鱼、虫等物一一对应,艺术欣赏与古典
期刊
人类拿天才是从来没有办法的  历史总有那么多惊人的巧合,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1942年1月8日,小霍金出生。  童年时的霍金,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极为聪明,喜欢设计复杂的玩具,能用一些废弃用品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霍金和姐姐一起长大,霍金六七岁时,姐姐特别喜欢娃娃,还专门给自己漂亮的娃娃做了一个小屋,设计了楼上楼下,座椅、板凳、餐具都有。霍金对姐姐说:我送你个生日礼物。  很快,
期刊
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比如,清风捂着我的眼睛,把我带到了旷野上。它轻轻松开手的时候,我看见了漫天的星星撒开来,像流光溢彩的珠帘。在我看得入神时,清风扯来了云朵,天地罩进黑暗里。突然,空中烟火绽放,火树银花,点亮了我对远方的希冀。  相信你也曾对着星星和烟火产生很多想象,我常常在想,什么更容易引发我们美好的想象,也许恰是那遥远或缥缈的事物。如果失去了距离感,也就扼杀了想象空间,像身边最
期刊
记得初中时的一次历史考试,复习时间只有十五天。我对这类科目蛮感兴趣,但特别讨厌背知识点。然而要命的是,考试就考知识点,书上印的也都是知识点,老师考前还不给划重点。  当时我心想,我背不完,別人也背不完。于是当大伙双手捂住耳朵,嘴角唾沫横飞地念经时,放任自流的我只把书左右翻着玩儿。  翻来翻去,我觉得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这本书有几章,每章讲的是啥都不知道,也是挺遗憾。那就干脆用这最后的几天,梳理一下整
期刊
2010年夏天,偕同次子和幺女到冰岛旅行时,发现北极光是冰岛人百说不厌的话题。  北极光那种超乎想象的绝顶美丽,使许多浪漫瑰丽的神话和别具深意的寓言应运而生。  在芬兰语里,北极光被称为“Revontulet”,意为“狐狸之火”。根据古老的传说,有只赤红色的狐狸,在白雪覆顶的高山上,以闪电般的速度奔跑着,所过之处,皑皑白雪都被神奇地染成了斑斓的色彩。狐狸意气风发地跑着、跑着,蓬松肥大的尾巴大力地扫
期刊
这是干旱季节最热的日子,我们将近一个月没看见一滴雨了。庄稼一大片一大片地相继枯死,奶牛停止了供应牛奶,小溪、河流早已干涸。旱季结束前,应该会有好几家农场破产。每天,对我丈夫与他哥哥来说,找水浇地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久前,他们获许开卡车到水厂灌水。但严格的定量配给使每个人都必须极度节水。如果再不下雨,我们将失去一切。  就在这样的一天,我亲眼目睹了奇迹,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分享。当时,我正在厨房做午
期刊
这是开在我心中的第一朵花,自信、美麗、凄神傲骨。  三毛这个名字便是种子,浇灌的是万水千山。  还是年幼的我曾经向往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那里有一个女子长发及腰,身材高挑,独自一人,走在这片名为撒哈拉的土地上,用三年半的时间,谱写了自己的传奇,她就是三毛。  三毛的小屋里,住着一双人,外面是漫天的黄沙,美丽却蕴藏着恐惧。  三毛的人生一直都是谜,谜底却随着两个正值芳华的生命而逝去。有人说,三毛的离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