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不断了解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逐渐增强收集、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同时对提出的问题展开相应的分析,进而予以解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课前预习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前预习方法及效果检查方法进行分析,进而阐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 思想品德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老师逐渐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事实性很强的课程,非常容易理解,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一、课前预习方法及效果检查方法
(一) 课前预习方法。
1、朗读识记式。朗读识记是预习方法中最为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预习的最低标准。其只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内,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识记,进而达到熟悉教学内容的目的,并可以进行初步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的时候,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快速的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的诱惑,如金钱、赌博、电子游戏等,并且对其危害有着一定的印象,进而在老师进行讲解的时候,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拒绝,达到教学目的。因为朗读识记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会占用很多的课余时间,学生也会非常容易适应这样的方式。但是,因为此种方式太过简单,相应的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
2、发现问题式。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一些要求学生掌握并且和原有知识内容相关的内容利用预习习题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对预习习题的解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事先提出一些问题,如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当遇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3、提纲式。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学生提供一个预习提纲。在设计预习提纲的时候,尽可能详细一些,但是也不要太过详细,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如果提纲太过简单,学生马上就理解了,也就无法实现预习目标;如果提纲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就会让学生感到吃力,进而不愿意学习,也就无法达到预习效果,并且也不利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提纲的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预习目的,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效果检查方法。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到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促进预习效果的达成。要想有效提高预习效果,就必须对预习结果展开相应的检查,这样才可以达到预习的目的。
1、课前提问法。在正是讲课之前,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并且不要提出一些难度太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关的问题。如果问题太过简单,就会让学生觉得预习与否均可以;如果问题太难,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合理设计问题。
2、课前作业法。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预习的时候,可以留几道作业题,将课后作业变成课前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同时,留的作业题也不要太难,要不然非常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进而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前预习本质上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自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交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最为基础的知识,一些新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比如,老师在讲解拒绝诱惑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对相关方法进行总结,进而分析适合自身应用的方法,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情况下,学生看不懂的地方,就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或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对薄弱的地方。只要弄懂这些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就会非常认真的听老师讲解,进而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听课的目的,进而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也非常容易集中注意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被动的局面。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識基础掌握的不扎实,在课后花费在复习以及做作业上的时间非常多,并且学习的内容越多,学起来就越困难,进而产生一定的恶性循环。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积极扭转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减少学生课后复习与做作业的时间。此时就可以采取预习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指导,开展相关的预习活动,不仅可以扫除新知识内容中的一些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课后复习的时间,加快了做作业的速度,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尽管预习需要一些时间,但是通过课堂教学、复习、做作业环节中节省的时间就可以有效的补充回来。长此以往,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加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并且积极采取一些预习方法,通过对预习效果的检查,明确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而有针对性的予以改进,进一步促进预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加强课前预习的落实,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前预习 思想品德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老师逐渐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事实性很强的课程,非常容易理解,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一、课前预习方法及效果检查方法
(一) 课前预习方法。
1、朗读识记式。朗读识记是预习方法中最为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预习的最低标准。其只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内,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识记,进而达到熟悉教学内容的目的,并可以进行初步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的时候,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快速的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的诱惑,如金钱、赌博、电子游戏等,并且对其危害有着一定的印象,进而在老师进行讲解的时候,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拒绝,达到教学目的。因为朗读识记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会占用很多的课余时间,学生也会非常容易适应这样的方式。但是,因为此种方式太过简单,相应的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
2、发现问题式。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一些要求学生掌握并且和原有知识内容相关的内容利用预习习题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对预习习题的解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事先提出一些问题,如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当遇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3、提纲式。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学生提供一个预习提纲。在设计预习提纲的时候,尽可能详细一些,但是也不要太过详细,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如果提纲太过简单,学生马上就理解了,也就无法实现预习目标;如果提纲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就会让学生感到吃力,进而不愿意学习,也就无法达到预习效果,并且也不利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提纲的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预习目的,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效果检查方法。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到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促进预习效果的达成。要想有效提高预习效果,就必须对预习结果展开相应的检查,这样才可以达到预习的目的。
1、课前提问法。在正是讲课之前,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并且不要提出一些难度太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关的问题。如果问题太过简单,就会让学生觉得预习与否均可以;如果问题太难,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合理设计问题。
2、课前作业法。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预习的时候,可以留几道作业题,将课后作业变成课前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同时,留的作业题也不要太难,要不然非常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进而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前预习本质上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自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交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最为基础的知识,一些新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比如,老师在讲解拒绝诱惑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对相关方法进行总结,进而分析适合自身应用的方法,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情况下,学生看不懂的地方,就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或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对薄弱的地方。只要弄懂这些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就会非常认真的听老师讲解,进而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听课的目的,进而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也非常容易集中注意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被动的局面。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識基础掌握的不扎实,在课后花费在复习以及做作业上的时间非常多,并且学习的内容越多,学起来就越困难,进而产生一定的恶性循环。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积极扭转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减少学生课后复习与做作业的时间。此时就可以采取预习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指导,开展相关的预习活动,不仅可以扫除新知识内容中的一些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课后复习的时间,加快了做作业的速度,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尽管预习需要一些时间,但是通过课堂教学、复习、做作业环节中节省的时间就可以有效的补充回来。长此以往,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加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并且积极采取一些预习方法,通过对预习效果的检查,明确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而有针对性的予以改进,进一步促进预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加强课前预习的落实,进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