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反思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凡是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皮杰语),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历史教师应下功夫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中,使学生喜“学”,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如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是我们遵循的一般原则。但随着学生发散思维的增加,教师往往有“拢不住”之感,你千方百计向某个方向引导,学生偏与老师想的不一致,甚至离题万里。特别是需要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学生更难引导,但老师又不能用唯一的答案来强制学生接受,教师要当好这个“导演”还真不容易。
  2、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很多。如八年级下册中关于“西安事变后要不要释放蒋介石”的讨论,“重庆谈判毛泽东要不要赴重庆”的讨论等,都可以让学生查背景资料,撰写小论文,展开辩论。但学生的水平有差距,讨论起来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会做小动作,说笑打闹,或偏离主题,教师的引导往往使不上劲,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大的提高。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历史新课程已经在顺利的实施中,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将用一位名人的话来勉励自己:“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有新课程研究的成败,都将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课程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势在必行。它将彻底冲越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到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巨大的转变,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课改前沿的实践者面对新的课改,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定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  有位教育者曾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期刊
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遵循“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优良传统”,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和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忽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和品味,忽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教成了古汉语,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这种有“言”无“文”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也就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在语文文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段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我在听课中发现,多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新的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那么,如何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是要讲究设计的。好的教学设计能体现课文的内在要求和学生的学知规律、认知规律的,做到学路、教路、文路三者统一。既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好。  一、以看促读法 ,也就是直观教学法,对于一些有直观教学模型、教学挂图、或制作幻灯片的课文,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教学《桂林山水
期刊
“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在物理学科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  一、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
期刊
2010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每个人都讲新课改,新课改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还存有困惑,总觉得,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素质下降了,也越来越难教了。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在进行新课改的同时走进了误区,经过几年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现就这几年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要求教
期刊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小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学习效率不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利用政治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的新闻发布、新闻点评一直受学生的欢迎。例如,我在教学初三“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一课时,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不感兴趣。我用FLASH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辽阔的疆域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经济发展的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步转移的。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及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先进地位,后来长灌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转变的完成时期大致在五代和北宋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