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人佳作选评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


  叶延滨
  一颗子弹开始了飞行
  从一声巨响中穿过细长的枪筒
  这颗子弹惊恐地呼啸前行
  它想停下来,但立刻明白了
  它没有权利想更没有权利停下来
  命定了是一颗出膛的子弹
  那就飞吧,不想也要飞
  那还不如不想
  不想就是服从命令的好兵
  服从命令,谁的命令?服从命
  子弹的命,就是要飞一回!
  想转弯?因为前面有个人影
  这想法还没有冒出来
  飛行的无形力量就让子弹
  成为了另一个词:击中目标
  这四个字让子弹洋溢着光荣感
  光荣而骄傲的子弹
  光荣而骄傲地结束了飞行———
  夹在一根肋骨和皮下脂肪间
  突突跳动的血管挤压着它
  让子弹体会到疼痛咬啮的力量
  它有点后悔飞到了不该来的地方
  停在肋骨间的子弹有时间后悔
  但所有的时间都没告诉它
  它错在哪里?也就是说:无权后悔
  正在这时一把钳子夹住了子弹
  把它拖到光亮的世界
  一见到光亮,子弹就兴奋
  兴奋地准备再次起飞
  但接下来的是一次更深的跌落
  当!子弹被丢进垃圾铁盘里
  天啊,子弹知道了这就是它的命:
  一生只飞一次!!
  这时它突然明白
  为什么有那么多子弹
  不光荣、不骄傲、不击中目标
  却把一生只飞一次的命运
  变成了自由……
  [长安瘦马赏读] 或者说,壮士披发仗剑,风萧萧兮易水寒,你走,你不能回头,你的宿命就是去死;或者说,仰天大笑出门去,你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如此,你也不会回头了,从离开的那天起,你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或者说,诗和远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诗歌里的诗情画意淹没了现实社会残酷的人生。人生何尝不是一颗子弹呢,操控的按钮掌握在命运手里,尽管,你不肯向命运低头。
  上面这些话似乎和本诗关系不大,可是我读完叶延滨老师这首《一颗子弹想停下来转个弯》后,脑海里絮絮叨叨地产生了这些感慨。因为,有些事就像飞出去的子弹一样,想停下来,而且还要转个弯,真的是不可能了,你已经没有了选择。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你要为自己的弹道轨迹和靶向承受一切后果,好的,还有坏的。
  而本诗说的不是这些,诗歌里前面所有的语言铺陈面向貌似无辜的“子弹”,而这“子弹”更像个憨憨的傻小子,他在飞行过程中惊遽、新奇、兴奋、懊恼,甚至产生哲学般的思辨,愣愣呆呆的一脸青涩。诗歌鲜活的形象显现在我们眼前,而诗歌的寓意和内涵隐藏在诗歌背后,刍狗的结局?倡导无为无争?祈愿和平?好像都有些,但不完全是。那么“这时它突然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子弹/不光荣、不骄傲、不击中目标/却把一生只飞一次的命运/变成了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由呢?
  诗人可以激情四射也可以娓娓道来,读者可以跟着诗人的情绪走,也可以任性地走神儿,思绪野马脱缰一样远离诗歌的文本。我知道,一首诗只能表达一种主题,多了就容易散,可在这首诗里我絮絮叨叨地读到了人生,读到了战争,读到了哲学和禅,最后若有所思地还在探寻,好像还没有找到答案。
  那么这颗想要停下来拐弯的子弹,就是颗“霰弹”,诗歌的目标飞向多个靶向,这就使本诗上升为更高层级的写作。
  这个晚上,我纠结在这首诗里,呆呆的,就像那颗飞行的“子弹”。

无端泪涌


  陈超
  雪峰
  巨大的投影
  在午后两点
  渐渐缩短
  最后移开
  瞬息间
  太阳淡绿的光瀑
  灌满了鹿马登的山谷
  阳光照亮一座
  各色石板垒成的……谷仓?
  哦,不,是傈僳人的小教堂
  在它尖顶的十字架上
  一只蓝杜鹃
  静静伫望
  脚下
  怒江平静流淌
  远处
  溜索孤单
  教堂内
  传出赞美诗参差的吟述
  我虚弱地蹲下
  无端泪涌……
  [长安瘦马赏读] 诗人一旦进入诗歌状态,他的灵魂就脱离了肉体,他便没有阻隔,可以在时空中任意徜徉。他的心时而如水中的苇,风儿掠过的时候,他会看着远去的大雁露出慈悲的笑脸;他的心时而如结晶的冰凌,无论如何冷峻与深邃,他都会把自己融化成柔软的水。
  执念,执念使诗人揭开一个又一个星空,就像茧羽化成蝶的过程,他忍住繁华的诱惑和人间的疼痛,诗歌去感知、去揭示、去探索生命以及人类的真谛,这个时候,他自身就是一首诗了。其实这是一件危险的事,就像灵魂脱离了肉体,在完成了诗神的召唤和诗歌的使命后,你要在天亮前鸡鸣的时候赶回自己的肉体,否则,你真的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坚强与脆弱,睿智与敏感,诗人的身体里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就像蜗牛的触角最先感知寻常事物里的诗意,诗人艰难地爬行着,我甚至唯心地认为诗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的宿命,他抗拒不了,逃脱不掉,面对尘世,他会突然地“无端泪涌”。
  于是,陈超的这首《无端泪涌》我好像知道他为什么“无端泪涌”了。西南的一隅、雪峰、鹿马登的山谷、太阳淡绿的光瀑、平静的怒江、孤单的溜索、傈僳人的小教堂、蓝杜鹃、赞美诗参差的吟述。这具有特质风光的景致,油画般一幅幅展现在我的眼前,他们静谧着,每一幅图景在静谧中似乎都有一种昭示或者隐喻,谷仓与教堂的转换,让我在物质和精神间追问,我们要一个怎样的世界和人生?   原始的、原生态的风物像块石头,挡住了诗人的路,诗人的触角触摸到了,诗人爬到石头上,这场景最容易打开诗人情感的闸门,自然的魅力让你热爱,让你匍匐,尘寰中我们伟大又渺小,诗人突然百感交集,可是刹那间,他只是本能地“无端泪涌”。
  还是执念,诗人延续着诗歌追求,在诗歌的世界里不断地构建、升华他的精神世界。冯至有一句诗:“我情愿消灭了一切执念,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可是,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来说,这怎么能够做到呢?

野诗


  李老乡
  老乡的野诗没有节奏
  跟随太阳的哥儿
  四處流浪
  常在落日的地方借宿
  常能分享大千世界
  那种悠悠的苍茫
  当暮霭里出动的长城
  成了我的诗里
  最为冗长的句子
  一行读不断的绝句
  竟使我苍凉的双肩
  从此耸起了悲壮
  有我的城垛
  就有我城垛上的
  男朋女友
  就有高跟鞋
  任风
  在那高孔的鞋底
  哎哟哟地吹
  哎哟哟地响
  [长安瘦马赏读] 2017年夏天,诗人李老乡在天津去世了,挣脱了尘世的牵绊,李老乡去天堂里写诗去了。
  其实作为一个诗爱者,我对诗人了解得并不多,直到他去世才知道李老乡曾任《飞天》编审,我一直以为他是哪个地方的农民呢,至于他的诗,我只记住了这首《野诗》,并且记到了骨子里。
  读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小青年,刚刚开始学习写诗。那时候,除了什么雪莱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等经典,一本《朦胧诗选》仿佛就是教材,又读了自白派、印象派,整个脑子都乱套了,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其实这还是自身的原因,功底太差,即便有吸星大法,吸来的功夫也会让你爆炸。我记得当时有篇文章,把诗歌分为意识流和生活流,到今天我还赞同这个说法,什么这风格那流派,在艺术分类上,诗歌的细化,我认为意识流和生活流还是较为妥当的。
  那么就说说这首诗,朴实的语言,漫不经心的表述,其实这里面藏着大智慧,拉近了历史和现代的距离,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有历史的沧桑感,但透着诙谐,有现代的生活气息和调侃,个体、历史、现实,都在里面了。最让我受教的就是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并且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不自觉地学习沿袭了这种方式。走进去跳出来,再走进去再跳出来,永远都和读者面对面地看着说话,这种语感我非常喜欢,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诗人不是歌星,一个人唱,大家在下面看,而是深夜里月光下,一对朋友在交谈诉说。
  诗歌永远年轻,诗人永远年轻。这首诗有二十几年了,现在读也不过时,甚至还比较前卫。

藏剑


  商震
  新办公室的一角
  放个一米多高的仿古花架
  摆了盆兰花
  兰花长得俊朗飘逸
  与花架浑然一体
  原来挂在书柜上的宝剑
  我把它摘了下来
  抽出剑身一看
  发出月亮照在雪地上的光
  我不能再把剑
  明晃晃地挂在书柜上了
  要严严实实地藏到兰花后面
  除了我
  没有人能看出
  斯文的兰花后面
  有一柄装满寒风的利刃
  [长安瘦马赏读] 我家里也有一把剑,是二十多年前去华山的时候买的,我曾装腔作势地对孩子说:这是咱家的镇宅宝剑。我都想不通一个不断搬家的漂泊者有啥“宅”可镇,有啥邪可避。或许佯装斯文,或许美好寄托吧,我从来没有想到给这把剑写一首诗。
  不知道为什么,读了商震老师这首《藏剑》之后,我突然想起了“舌头”的故事,舌头最柔软,但能杀人,好的、坏的、善良的、恶毒的都是舌头,舌头的形状,多像剑尖的形状。
  指使舌头的便是衣冠楚楚、口蜜腹剑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危急时刻,陷害的杀气就隐藏在空气里。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和阴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好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那么这首《藏剑》表达了什么?主旨是什么?古朴的书柜,高洁典雅的兰花,兰花,君子之花呀,却隐藏在一片杀气之中。至此,作为诗歌,通过一层层的剥离,终于抵达诗歌的目的地,冷暖凉热,世态人心。
  商震的诗,骨骼清瘦俊朗,语言平实凝练,立意高远深刻,常把现实生活中一些普通的细微琐事,看似漫不经心地编织在一起,实则匠心独具,往往在最后一刻,擂响诗歌的鼓,而结局常常出乎读者意料。这就需要弄险,语言的险、形式的险,内容更险。因为这不仅仅需要具备很强的拿捏文字的功力,更需要勇敢和担当,一张张脸谱,不知有多少人对号入座。正因为如此,诗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首诗便是一条警世恒言。
  纵然诗情天纵,诗人也会累的,累的时候就会怀念故乡,怀念那个埋藏了他胞衣的地方。“无雪的冬天是我的敌人//雪不来,故乡不和我说话/雪不来,我在异乡的苦楚无处掩藏/雪不来,所有的风都能把我吹动//我是脱离了根的枯叶/易怒易燃/雪不来,就不安静”。还是平实的语言,还是普通的情感,还是干净的灵魂,这首《苦冬》读着是揪心的痛。
  其实,一切语言的光环都小于情感,我们只是通过语言抒发、刻录了人生、社会的一小部分或者几个片段,可就这几个片段却能爆发出强大的威力,并因而具备了社会性。同时也能让我们看到作为个体的诗人,他的性情、他的操守、他的襟怀和他的思想。
  自古诗人多苦吟,这两首诗连接在一起,我体会到一个诗人的人生历程,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字:累!

你的样子


  罗大佑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清醒,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的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日的渊源,早谢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长安瘦马赏读] 我把罗大佑的歌词当作诗歌,这么说应该没毛病。因为自古我们的诗歌都是有一定的乐谱唱出来的,比如李白喝醉了被人抬回去,写了三首《清平调》,这边写完那边李龟年就唱出来了。
  还有就是吟诵,古体诗歌严格的格律要求,使诗歌吟诵起来平仄起伏抑扬顿挫,很是增添感情色彩。我还以为外国的诗没有格律要求,比如十四行诗。也附庸风雅写过十四行诗,以为写他个十四行就可以了,后来知道了,十四行诗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不是乱写的,我还拿出去示人,差点把我羞死。
  歌唱也好,吟诵也罢,文字写出来都是要给人知道的,就像母鸡下了个蛋,要引吭高歌一番,那么歌唱就是最好的途径。可惜现在我们的诗歌分家了,诗是诗,歌是歌,偶尔有些著名的诗被谱成曲,而好多歌的歌词就是优美的诗。
  罗大佑那嘶哑的声音最适合表达沧桑,而从他创作的歌词中似乎他真的沧桑。比如这首《你的样子》,据说是一部电影的插曲,如果我们没有看过电影,没有听过这首歌,就用我们的语感和感知去读这首诗,也会被带到一个伤感的境况,“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一个个画面渐次拨开,最后定格在提着灯笼的孩子的背影,空空的感伤和酸楚,一下子充盈了你的眼睛和鼻腔。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亚细亚的孤儿》)
  当海峡两岸充满乡愁的时候,罗大佑的哭泣跳出了个体的情绪,把历史的沉重和凄凉融于歌中,普通的词语承载了更多的内容,耐人寻味。时间的锉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把我们的情感磨去,甚至会把时代变得模糊不清,只留下这艺术的诗歌,告诉你曾经什么人发生了什么。
  新诗百年,百年新诗,我想这些优秀的词作家也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就让我放松一小会儿吧


  远村
  就让我放松一小会儿吧,让我弃城而去。就让我把余生放在偏远的高地上。
  就让我启开所有的窗子吧,让那些雨水和花香吹进来。
  让我痛快地接受它们的抚摸吧。
  就让我活出一个富饶的秋天吧,就让我看上去还不算太老。
  就让我,还能说出内心对神的赞美。
  就让我放松一会儿吧,让我抖一抖身上的尘
  埃,坐下来。
  就让我把自由放在无边的苦海上。
  就让我把自己的肉身忘记一小会儿吧,让那些失聪的沙弥和哑唱都离开。
  就让我跟这个世界不再起一丁点争执,就让我独自享用一个人的幸福。
  就让我暂时离开一小会儿吧,让我离开庞大的人群。
  就让我把豪情放在辽阔的草原上。
  就让我把自己的姓氏忘记一小会儿,让那些马粪和长调抱紧我。
  就让我回到先人的毡房,让我一个人头枕着大漠小憩一会儿吧。
  就让我在一只鹰的世界里,看见自己,比一阵风还要畅快。
  [长安瘦马赏读] 我私下里以为,我们可能给予了诗歌太多的重荷,向诗歌索求得太多、太高了,高得甚至有些冠冕堂皇,那些桂冠是一些诗人假借诗歌的名义戴在自己头上的,不是戴在诗歌头上的;我还认为,诗歌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内心的抒发,喜怒哀乐愁,你用诗意的语言,甚至原始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歌。
  幸好,还有些诗人,远离浮华世界的喧嚣与诱惑,独守诗歌的孤独与热烈,用心灵之光照亮诗歌的神魄,安慰世界,也安慰自己。
  远村老师这首《就让我放松一小会儿吧》,语言行云流水般泼洒自如,情感水墨般恣意渲染,平实而飘逸、热烈而散淡,充满了人间烟火又恰似竹林里修行的隐士在放歌,整首诗犹如一阵畅快的风,吐出胸中累积的块垒。
  或许,诗歌写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程度和人生的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越久就会越纯粹,越久就如一杯老茶,浓酽处醇厚的清香多了一份厚重和超脱。剥离了诗歌外壳,直抵诗歌的核心,把生活的絮语和内心的独白交织在一处,织出一匹锦缎,抒怀或者寄托。
  “就让我把自己的肉身忘记一小会儿吧,让那些失聪的沙弥和哑唱都离开。/就让我跟这个世界不再起一丁点争执,就让我独自享用一个人的幸福。”或许我们累了,或许我们营营如蚁的劳作与奔波,熙熙攘攘,困于生、劳于利、争于名,丢掉了太多的“本我”。在灵魂的世界里,肉身其实是多余的,在诗歌的世界里,修辞是多余的,诗歌的状态从“本我”开始悄悄转换为“忘我”“无我”,进而,这首《就让我放松一小会儿吧》从视觉到心灵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共鸣。
  好的诗歌就是这样,不仅给你带来精神的愉悦,还有更多的宽慰和启示在诗歌的深处等你。
  “就让我在一只鹰的世界里,看见自己,比一阵风还要畅快。”

最后一分钟


  卧夫
  我没等完最后一分钟
  就把门锁上了
  窗外的树在雪里并没说冷不冷
  今后,我想把阴影省着点用
  我想把灯关了,我扮成鬼   对死人说一些风凉话
  死人不耐寒的时候
  我把死人生前所渴望的一杯白水泼到地上
  写一首赞歌
  赞美那些死去的活人
  赞美那些活着的死人
  祝贺他们经历过生或死的有效期
  直到这个节日的爆竹奋不顾身
  惊醒另一个早春
  [长安瘦马赏读] 真的不想打扰逝去的灵魂,可作为诗歌爱好者,我总是努力通过文字走进一个诗人的内心,他的喜怒哀乐以及生存状态,我总是在一些诗歌里触摸到诗人的思想,就像黑暗里的篝火。那火苗也让我进入一种诗歌状态,冥想或者暗自神伤。
  这是一件危险的事,诗歌有时候也是一件危险的事,粘上它,让你抛也抛不掉,诗歌的蛊种在你身上了,诗意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在你体内碰撞着,处理不好,结果真的就让人唏嘘叹惋了,前几天我还听说一个26岁的青年诗人,自行终止了生命。
  转眼,卧夫离世五年了,我在微信里看到人们在纪念他,他的诗集《在一间贝壳里燃烧:1993-2014诗歌精选》已由“小众书坊”策划出品。至此我才意识到,卧夫生前好像没出版过一部自己的诗集。我认识卧夫,是在新浪博客,至今我还在关注,可是诗人,已经离开五年了。
  卧夫不缺钱,甚至生活还很优越,可是他为什么走入怀柔的一座大山里把自己饿死,他用七天完成了自己死亡的过程,是什么让他这样决绝,操控着死亡的意志力统领着他慢慢走向死亡。那么诗歌里或许留下蛛丝马迹。
  “我肯定飞得无限轻盈/离地三尺以上/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空气不冷不热不咸不淡恰到好处/厚厚的墙窄窄的门/肉体和窗帘/都将远去/绿色的火焰和暴雨也将远去/我安详地飞着/面带微笑感受大好河山/始于某棵树/如此居高临下/奇妙的旅程/更愉快的旅程”(《梦游》)
  这诗竟然让我读出了他在怀柔大山里体验死亡过程时的感受和场景,意识流动你看不见,但是通过诗歌的文字,你能感觉到悲观的色彩,而诗人不认为这是一种悲观,甚至把这些写得很美,诗人通灵的眼仿佛能够看见前生和来世,诗人享受这种状态。一切都是诗歌的蛊在蠕动,一切都是诗人的心在煎熬,一切都是诗意的理想国在坍塌,我们不要再去寻找答案。
  卧夫没有死,他只是在理想國里梦游。

做一只水上飞的鸟


  慕白
  黄昏的余光下,芦苇荡
  你唱着歌,可我不是你的李郎
  我虽然姓王,我没有白马,没有我的王冠
  歌是会飞的鸟儿
  水里留下来它滑翔的影子
  做一只鸟多好
  想飞就飞,累了就歇
  它的国土想要多大就有多大
  在鸟的王国,无人喊我万岁
  就算忘词,也有艄公的号子
  伴一声:“乃”
  还是柔软的
  [长安瘦马赏读] “烟销日出不见人, 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的“ 乃一声”是在日出,慕白的“ 乃一声”是在黄昏;柳宗元要做个《渔翁》,慕白要《做一只水上飞的鸟》。想到这景象,我会心一笑,打开古琴曲《乃》,点上一支烟,靠在椅背上,悠闲地看两个形象海市蜃楼般穿梭在屏前,一个皓首白须、身披蓑衣,一个峨冠博带、手拿羽扇,好一个柳先生!好一个慕公子!
  要说诗歌,只有咱国人才能把文字运用到极致,无论古风格律,还是现代诗歌,诗境意象的建造,语言结构的打磨,其中之妙,妙不可言。慕白这首《做一只水上飞的鸟》就很妙,妙就妙在既古典又现代,既入世又出世,自嘲调侃,萧散自放。
  古人擅做绝句、小令,今人虽然形式上脱略了格律,形变了,神还在,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诗歌里坚持、延续。慕白的这首小诗就是一幅画,黄昏、江上、芦苇、扁舟、渔夫、水鸟,而作为主体的诗人却站在诗歌的每一个句子里,时而在诗的明处,时而在诗的暗处,一条线始终收放在手。
  他是谁?哪个李郎?《女驸马》里的李郎,还是风流天子唐明皇?没意义了,因为“我不是你的李郎”。如此,这歌声以及歌声变幻的鸟儿,寓意就是美丽高贵的姑娘了,只可惜,我不是那个白马王子。那么“在鸟的王国,无人喊我万岁”,在另一个王国就有人喊万岁吗?果然,“就算忘词,也有艄公的号子/伴一声:“ 乃”/还是柔软的”,原来是在戏里,一声橹响,曲终梦断。
  他写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要表达什么?我常常偏执地纠结在诗人的文字中。逃离世俗喧嚣的淡泊?穿越时空的妙趣?渴望自由的寄托?不想了,或许作者什么也没有想,就是慵懒地在灵感的驱使下随手写下了这首小诗。
  夕阳下,一叶扁舟,自由畅快飞翔的鸟,其中一只,可能就是慕白。虽然从未相识,但透过诗行,我看到一个性情中人,写了一首性情的诗,妙趣横生,有着古典含蓄的美!
其他文献
树木还在节外生枝  小溪还在细水长流  路依然远遁  尘嚣远了  鸟儿叼着云朵  落叶锦绣山河  黛峰绿崖,一块大石头  没人坐过  凉透了  一棵柿子树  看我蹒跚而来,远远地  把一盏盏红灯笼  亮在风口采场上的菊花  不是野生的,我栽种的菊  浅黄色的花蕾,斜依着太阳  一朵羸弱的小芬芳  卸下了尘世的负累  云朵给它洒了点雨水,劫后余生  它真实地呈现眼前,属于今天的  当高山退出峻岭,河
期刊
母亲走得很远了  背影仅剩下个小白点  母亲身后  那些小小的白药片  安静地留在药店的柜台里  摆放着排列着炫耀着  降壓的、降糖的、降脂的  管心脏的、管胰腺的、管咳嗽的  治胃痛的、治风湿的  管头痛的、管耳聋的、管颈椎的  其实它们都不十分重要  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  直到最后母亲也只是认识  白白的,薄薄的,圆圆的  苦涩而不难咽的  药店里最便宜的那种  去痛片
期刊
我去探访父亲在滕庄村的老朋友  他两年前就去世了,父亲也去世了。  我想如果他们都在人间多好,都走了也挺好  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遇。他们一定会   相遇  在滕庄村或龙山村。不是你去就是我来  好比生前祁连山中  草原、松林,惊慌失措的旱獭  狼毒花开得让人担心  最喜欢马莲草:翠绿、悠闲  编一个松塔编一匹马驹。多好  河水总是弯过来弯过去。有时急,有时不急  上山的路也总是弯过来又弯过去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  父亲不幸得了这种病  这是一种漫长的告别  先忘记我,接着忘記我的母亲  最后连自己也忘记了  母亲试图用过去的时光将他喊回  我们试图用一声一声呼唤将他喊回  但他执意离去,且越走越远  多么熟悉的陌生人,多么揪心而无奈  偶尔应答一声,仿佛隔着来生
期刊
木子,1956年生于浙江湖州。他的作品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港台地区展出,以色彩丰富浓烈的油画见长。他的中国画也浓墨重彩,较之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着更多的实验色彩和特殊的审美角度。他的作品风格狂放,富于变幻,深受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追捧并在各大画展及拍卖会获得好评。  在我看来,木子的油画是特立独行的,有点不着调,而木子哈哈一笑的漏风处,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自谦。木子的绘画能力在于糅合了中国
期刊
小酌榆阴兴味长,市嚣尘迹掩篱墙。  一园虫语乡炊澹,四野禾风夏夕凉。  言笑不知星斗急,利名深悔簿书忙。  幸能留此清幽在,半世流光易得偿。  注:丙申立秋前,偶然和尚来访,适余葺老宅毕,与其庭间共饮,时贱辰将届,小诗记之兼以自寿。  暇日驱车似赴邀,林泉市邑本非遥。  悠哉柳下云初澹,老矣陶潜兴未消。  闲坐物情终隐隐,净听人事自寥寥。  开轩但喜青葱意,环宅何须木橘苗。  注:初秋老宅作,再用
期刊
安静,嘘!你在舞台的中央手臂在回旋。  影子被投射  你手上捏住了蝴蝶,暗斑,星辰  举过头顶的手势,我看见  雨水轻轻地落  有些花,成为幕前的点缀  并不能分隔成幾重角色  以为静处,有活着的脸  你转过身,背景在变化  泪痕闪如竹条。  我在观望的座位上  等待残月  ——那些突入的额外布局  于无声处:眼睛  成为黑夜的替代物定 位  音乐铺满吧台,拿比萨的  手  靠在塌陷的苹果椅子  
期刊
历经几番阴晴轮回  月亮的圆与缺  长年累月在空气中绽放  或潮湿或干燥  而今晚恰好看得见  月亮的弧,微微倾斜  不至于她,刚好套进无名指里  她转身,一跃入池  白云苍狗紧随其后  随风飘转的蓬草  一笔一画抄下了答案  以便来年,花苞绽放时  供我参考入 药  初開的花  吸引蛰伏的昆虫  也吸引了我的母亲  鬼针草是解毒的  为自己限定一个期限  赏味的时间一过  是否就要懂得人情世故 
期刊
想去看看二姨  我高中毕业后  到省城太原  求二姨和  当局长的姨夫  给我找份工作  好话都说尽了  他俩也没开尊口  一九八九年  我爸突然  患了食道癌  我再次求到二姨门下  她一个子儿  都没借给我  三十年没见了  今天我突然  想去看看  八十高龄的二姨  这次啥都不求  只因我妈去世后  我想妈心切  我二姨长得  和我妈简直太像了西山的夜可真黑啊  在草堂  點了烛  上了香 
期刊
当第一枚国徽在天安门城楼闪烁  共和国的长子就在世界瞩目的惊叹里  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是智慧与心血的凝聚  那是从模具到浇铸,金子般的忠诚  与祖国唇齿相依  当第一台轮式蒸汽拖拉机问世  “创造号”便开足了马力  载着无数个梦想领跑于这片肥沃的  黑土地,像一粒粒种子  循着前进的方向,在平静中  向四面八方伸展出根须  当第一架歼击机平稳降落  中国航天工业强军强国之梦由此开启  我们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