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弛,等等。掌握好教学节奏,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把握课堂节奏可以从学习规律、教学结构等多方面把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调整和把握课堂教学中教的节奏,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教学节奏;学习规律;课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261 - 01
老师在课堂上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讲课如机关枪,学生听不清、记不下,有的又讲得慢条斯理,令学生昏昏欲睡。这些,都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节奏。怎样掌握好教学节奏呢?
1.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的学习规律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只从两方面来看。从学生认识问题、学习知识的顺序来看。大概都经过“感知——理解——运用”这一过程。把这一过程放到课堂上,感知阶段的节奏就应该舒缓一些,而理解阶段就应急速一些,到运用阶段,应舒缓一些。这就形成了节奏的一条曲线,那就形成了波浪形的教学节奏。从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变化来看,根据试验和经验,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分为五个小段,一般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开头5分钟。注意力分散。因为上一节是别的课,又经过课间休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第6 -15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第16 - 20分钟。疲劳,注意力较分散。第21 - 40分钟。注意力集中。最后5分钟。疲劳,又等着下课,注意力分散。
根据以上变化规律,教学的节奏,在开头5分钟可以松弛一些,慢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第二阶段就要充分利用,加强紧张度,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第三段是疲劳区,可再把节奏放松,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地渡过;第四段是一节课里的黄金时刻,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高度集中,教学节奏应该加强、加紧、加快;最后五分钟,节奏自然放慢,让一节课愉快地结束。
2.根据课堂教学结构来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结构,向来有个自然形成的模式。过去的说法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现在人们又总结了许多模式,其中比较简单的是把它归结为“发问——解疑——练习”,根据这样的结构,教学节奏可以相应地设计为:“缓——急——缓”。发问阶段,要诱导学生思考,作发散性思维,节奏就要舒缓,让学生的脑子多转几个圈,想出问题来。假如这时节奏过于紧张,老师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解疑阶段,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在这个阶段解决,教学目的的达到也要靠这个阶段的努力,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节奏,从总的来说,应该是急的、张的、强的、快的。当然,从细节来说,在这一段里也应加插些少的缓慢的、轻松的因素,使教学节奏强中有弱、急中有缓。最后的练习结段,总的来说可以舒缓下来,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动手做练习。
3.设计课眼,激起高潮
每节课,除了总体上要处理得波澜起伏之外,最好还能设计个课眼,激起个高潮。“课眼”在何处?这主要从教学内容上来定,要在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处设计课眼。比如,能举一反三的,把它解透,其他就迎刃而解的问题,都可以设为课眼。课眼之处,要设法激起个教学节奏上的高潮。课的高潮,应该是学生精神最亢奋、情绪最高涨、脑于最灵活之时,是学生学习最入神,学习效率最高之处。激起高潮的方法,可以为解决某个问题讲一段精彩动人的话,可以为解决某个难点而作一次演示或一次实验。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举个生动的例子,既令学生发笑,又令学生豁然醒悟,这也是激起高潮的好方法。
一节课以有一个高潮为好,当然“高潮迭起”也未曾不可。不过,切忌高涨不断。全是高涨,就等于没有高潮。
4.注意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节奏
教学节奏的设计,只表达了执教者的良好愿望,能否按设计实施,还要靠执教者努力。执教者在具体施教时,一方面要按计划掌握节奏,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作节奏上的调整,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这包括:发现学生在堂上心不在焉,就要考虑是严教学内容太浅,太浅,就得加快节奏,转入学习新的内容;是否教学内容太深,学生索性不听,是的话就要放慢节奏,力求把难点讲解明白。如果发现学生学习兴致很高,精神奕奕,即使在一节课的“疲劳区”,也可以不改变节奏,一直维持强节奏,帮助学生避开“疲劳区”。但在快节奏地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时,如果学生显得疲惫,就要想办法提起学生的精神,不妨放慢节奏,说个笑话,调节一下。
5.节奏的掌握因人、因課而异
节奏的快慢、张弛、轻重。缓急。强弱,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也不能要求人人一律、课课相同。不同的教师,掌握节奏各有特色,学生的学习习惯、气氛,对节奏的掌握也有影响。有的班学生适应于较缓慢的节奏,有的班学生却喜欢快节奏。
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内容的课,其节奏也是变化不一的。如起始课、阅读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等,课的内容不同,节奏的处理也有所不同。知识传授性的课,如历史课、地理课,多采用慢节奏;感情浓烈的课,如语文科的诗歌教学、抒情散文教学、政论文教学等,随着课文的感情变化,节奏也常常比较快而急。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教学节奏;学习规律;课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261 - 01
老师在课堂上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讲课如机关枪,学生听不清、记不下,有的又讲得慢条斯理,令学生昏昏欲睡。这些,都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节奏。怎样掌握好教学节奏呢?
1.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的学习规律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只从两方面来看。从学生认识问题、学习知识的顺序来看。大概都经过“感知——理解——运用”这一过程。把这一过程放到课堂上,感知阶段的节奏就应该舒缓一些,而理解阶段就应急速一些,到运用阶段,应舒缓一些。这就形成了节奏的一条曲线,那就形成了波浪形的教学节奏。从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变化来看,根据试验和经验,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分为五个小段,一般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开头5分钟。注意力分散。因为上一节是别的课,又经过课间休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第6 -15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第16 - 20分钟。疲劳,注意力较分散。第21 - 40分钟。注意力集中。最后5分钟。疲劳,又等着下课,注意力分散。
根据以上变化规律,教学的节奏,在开头5分钟可以松弛一些,慢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第二阶段就要充分利用,加强紧张度,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第三段是疲劳区,可再把节奏放松,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地渡过;第四段是一节课里的黄金时刻,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高度集中,教学节奏应该加强、加紧、加快;最后五分钟,节奏自然放慢,让一节课愉快地结束。
2.根据课堂教学结构来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结构,向来有个自然形成的模式。过去的说法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现在人们又总结了许多模式,其中比较简单的是把它归结为“发问——解疑——练习”,根据这样的结构,教学节奏可以相应地设计为:“缓——急——缓”。发问阶段,要诱导学生思考,作发散性思维,节奏就要舒缓,让学生的脑子多转几个圈,想出问题来。假如这时节奏过于紧张,老师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解疑阶段,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在这个阶段解决,教学目的的达到也要靠这个阶段的努力,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节奏,从总的来说,应该是急的、张的、强的、快的。当然,从细节来说,在这一段里也应加插些少的缓慢的、轻松的因素,使教学节奏强中有弱、急中有缓。最后的练习结段,总的来说可以舒缓下来,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动手做练习。
3.设计课眼,激起高潮
每节课,除了总体上要处理得波澜起伏之外,最好还能设计个课眼,激起个高潮。“课眼”在何处?这主要从教学内容上来定,要在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处设计课眼。比如,能举一反三的,把它解透,其他就迎刃而解的问题,都可以设为课眼。课眼之处,要设法激起个教学节奏上的高潮。课的高潮,应该是学生精神最亢奋、情绪最高涨、脑于最灵活之时,是学生学习最入神,学习效率最高之处。激起高潮的方法,可以为解决某个问题讲一段精彩动人的话,可以为解决某个难点而作一次演示或一次实验。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举个生动的例子,既令学生发笑,又令学生豁然醒悟,这也是激起高潮的好方法。
一节课以有一个高潮为好,当然“高潮迭起”也未曾不可。不过,切忌高涨不断。全是高涨,就等于没有高潮。
4.注意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节奏
教学节奏的设计,只表达了执教者的良好愿望,能否按设计实施,还要靠执教者努力。执教者在具体施教时,一方面要按计划掌握节奏,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作节奏上的调整,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这包括:发现学生在堂上心不在焉,就要考虑是严教学内容太浅,太浅,就得加快节奏,转入学习新的内容;是否教学内容太深,学生索性不听,是的话就要放慢节奏,力求把难点讲解明白。如果发现学生学习兴致很高,精神奕奕,即使在一节课的“疲劳区”,也可以不改变节奏,一直维持强节奏,帮助学生避开“疲劳区”。但在快节奏地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时,如果学生显得疲惫,就要想办法提起学生的精神,不妨放慢节奏,说个笑话,调节一下。
5.节奏的掌握因人、因課而异
节奏的快慢、张弛、轻重。缓急。强弱,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也不能要求人人一律、课课相同。不同的教师,掌握节奏各有特色,学生的学习习惯、气氛,对节奏的掌握也有影响。有的班学生适应于较缓慢的节奏,有的班学生却喜欢快节奏。
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内容的课,其节奏也是变化不一的。如起始课、阅读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等,课的内容不同,节奏的处理也有所不同。知识传授性的课,如历史课、地理课,多采用慢节奏;感情浓烈的课,如语文科的诗歌教学、抒情散文教学、政论文教学等,随着课文的感情变化,节奏也常常比较快而急。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