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04-01
一、案例简介
刘先生42岁,初中文化,农民。妻子39岁,初中文化,农民。现在育有一儿子一岁多。曾经有一女儿在5年级时因为地震去世了,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年,但一家人还是没有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妻子告诉心理援助人员丈夫经常对儿子吼叫,极其不耐烦,也不爱抱抱孩子,好像这孩子不是亲生的。儿子现在眼睛有点“对对眼”,已经约了省上的大医院的号,要半个月才就診。整个家庭的气氛有点压抑,看着丈夫成天没几句话闷闷不乐,动不动就发脾气,妻子也很悲伤,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出来。
张先生一家住在公路旁,房子在地震中也有部分损毁了,房屋外观还好,可屋子里有倒了的墙体也不修缮,几年来家里没有几样增添的新家电、新家具,尽量保持原样,几乎是在断垣残壁中生活一样。丈夫平时在周边工地打打零工,种种田地,也不离开家,没事就坐在院坝望着对面的群山一边抽烟,一边发呆,儿子在身边玩耍也不逗逗,甚至儿子还有点害怕他。
二、对心理援助家庭的心理分析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当张先生得知孩子也在学校房屋倒塌受难学生名单中,当时就晕厥了过去,对于一个家庭犹如晴天霹雳,几乎失去了生的欲望。女儿是爸爸的心肝宝贝,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爸爸骑着自行车接送,那辆自行车在车后架安装了一个蓝色的塑料儿童椅,现在还摆放在屋檐下,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在坐垫上还套上了一个红色的座套,是他妻子用红毛线编织的,手工很细致。掀开编织座套,发现皮坐垫已经在地震中被砸烂了,里面的泡沫就翻了出来。
丈夫不想改变家庭环境的现状,睹物思人,虽然逐渐接受了失去孩子的事实,可心里伤痛却是久久走不出来。而由于没有放下对女儿的思念,也就不能把爱转移到新生的儿子身上,甚至在用愤怒拒绝儿子的亲昵,也许潜意识中他害怕自己又会失去至爱而崩溃,转而反向形成拒绝对孩子的爱。
一般来说经历这种亲人丧失产生的心理创伤,会经历三个阶段“否认与回避期”、“面对与接纳期”及“适应与重塑期”。“否认与回避期”指失去孩子一年内的时间,表现出绝和否认,不能接受孩子离开的残忍事实,父母敏感脆弱,情绪容易失控,随时可能精神奔溃,从行为上表现的是回避,拒绝和亲人朋友接触。“面对与接纳期”指失去孩子一年到三年的时间,父母开始逐渐接受孩子已经离开的事实,但仍然沉浸在悲伤和绝望中,恐惧各种节假日,害怕看到别人家庭团聚。“适应与重塑期”指失独父母经过时间的疗伤后渐渐走出伤痛,重新接受和安排自己的未来,开始新的生活。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所重叠与交集的。
现在这个家庭理论上已经经历了“否认与回避期”,处于第二个阶段“面对与接纳期”。
三、应对策略
本案例中,刘先生妻子急于倾诉,有着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所以心理援助者先从妻子做心理援助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心理援助者专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否则,再好的咨询方法和技巧都会失去意义。
心理援助者要一视同仁,无论被援助者相貌美丑,地位高低,经济贫富,脾气好坏,年龄大小,性别为何。
心理援助者:刘太太!谢谢你给我们了解这么多,这是我们的工作,你也受了很多委屈,既要照顾小孩,还要顾及丈夫的负面情绪,真不容易呀!
(二)进行心理评估
通过访谈了解到妻子情绪比较稳定,只是丈夫睡眠不是很好,容易生气,话语少了,也减少了主动人际交往,偶尔与邻居打打小牌消遣,比失去孩子第一年要好些。其实男主人是一个热情好客,本分老实的人,除了打打零工,有时也开开自家的小货车为邻居拉拉货挣点钱补贴家用。总的来说还属于正常心理,但是不能早日走出心里的阴霾,还是让人担心。
心理援助者:我们通过交流,觉得整个家庭还是正常的,只是丈夫睡眠不太好,情绪有时烦躁,这样我们建议到医院开点帮助睡眠的药,睡好觉了,情绪也会稳定些。接下来我们对丈夫做一些心理的干预。
(三)心理干预
心理援助者:刘先生!这里有彩笔,请在白纸上画出一个我心中的家,不要太刻意,也不需要画得多专业,随心所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刘先生:我画不好啊!我画什么呢?
心理援助者:不用担心,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画你心中的家就行了,画不好还可以用语言解释。
刘先生在绘画中画出了希望的带楼层的新房子(现在是瓦盖的平房),关键是还画出了一座山,山坳里有一个小黄人躺着,就像他现在家的对面的山坳。
心理援助者:你能讲讲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心理援助者指着那山坳中的黄色小人,其实心理援助者已经推测到那可能意味着什么?)
刘先生:哎!那,那……那……,(欲言又止),哎!我家闺女就埋在对面的山坳里。就那里。说着他就指着家门的对面山坳让我看。说着说着,他开始抽泣了。(原来他经常坐在院子的大门前发呆,是在看着女儿埋葬的地方)
心理援助者:不要压抑,不要害羞,要哭就哭出来,放开了哭,痛痛快快的苦。(事后他妻子说从来没有见到丈夫这样哭过,一直觉得他大男子主义。)
过了一会儿,当抽泣停止了,心理援助者问到现在心里感觉怎样,刘先生:感觉轻松些,让你们见笑了。(通过哭泣宣泄掉一些多年堆积的负面情绪)
等他情绪平复了,我们把话题引导到如何放下过去的悲伤,才会坦然的去接纳现在的儿子等话题。适度的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时间太久了,会影响到家庭的夫妻关系,特别是儿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又做了一个“推文件夹”的心理体验。
心理援助者:刘先生!你双手抓住这个文件夹子,我们一起来尝试平推,拉扯。
心理援助者:现在文件夹子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得见我吗?……;看得见房间的布置吗?……;你仔细体验下这样的感觉舒服吗?
刘先生:不舒服!
心理援助者:想象这个文件夹就是你放不下的伤痛,那你可以选择把文件夹放到一边吗?(他犹豫一会儿还是把文件夹放到一边了)
心理援助者: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刘先生:哦!我明白了。要舒服些!
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 610041
一、案例简介
刘先生42岁,初中文化,农民。妻子39岁,初中文化,农民。现在育有一儿子一岁多。曾经有一女儿在5年级时因为地震去世了,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年,但一家人还是没有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妻子告诉心理援助人员丈夫经常对儿子吼叫,极其不耐烦,也不爱抱抱孩子,好像这孩子不是亲生的。儿子现在眼睛有点“对对眼”,已经约了省上的大医院的号,要半个月才就診。整个家庭的气氛有点压抑,看着丈夫成天没几句话闷闷不乐,动不动就发脾气,妻子也很悲伤,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出来。
张先生一家住在公路旁,房子在地震中也有部分损毁了,房屋外观还好,可屋子里有倒了的墙体也不修缮,几年来家里没有几样增添的新家电、新家具,尽量保持原样,几乎是在断垣残壁中生活一样。丈夫平时在周边工地打打零工,种种田地,也不离开家,没事就坐在院坝望着对面的群山一边抽烟,一边发呆,儿子在身边玩耍也不逗逗,甚至儿子还有点害怕他。
二、对心理援助家庭的心理分析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当张先生得知孩子也在学校房屋倒塌受难学生名单中,当时就晕厥了过去,对于一个家庭犹如晴天霹雳,几乎失去了生的欲望。女儿是爸爸的心肝宝贝,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爸爸骑着自行车接送,那辆自行车在车后架安装了一个蓝色的塑料儿童椅,现在还摆放在屋檐下,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在坐垫上还套上了一个红色的座套,是他妻子用红毛线编织的,手工很细致。掀开编织座套,发现皮坐垫已经在地震中被砸烂了,里面的泡沫就翻了出来。
丈夫不想改变家庭环境的现状,睹物思人,虽然逐渐接受了失去孩子的事实,可心里伤痛却是久久走不出来。而由于没有放下对女儿的思念,也就不能把爱转移到新生的儿子身上,甚至在用愤怒拒绝儿子的亲昵,也许潜意识中他害怕自己又会失去至爱而崩溃,转而反向形成拒绝对孩子的爱。
一般来说经历这种亲人丧失产生的心理创伤,会经历三个阶段“否认与回避期”、“面对与接纳期”及“适应与重塑期”。“否认与回避期”指失去孩子一年内的时间,表现出绝和否认,不能接受孩子离开的残忍事实,父母敏感脆弱,情绪容易失控,随时可能精神奔溃,从行为上表现的是回避,拒绝和亲人朋友接触。“面对与接纳期”指失去孩子一年到三年的时间,父母开始逐渐接受孩子已经离开的事实,但仍然沉浸在悲伤和绝望中,恐惧各种节假日,害怕看到别人家庭团聚。“适应与重塑期”指失独父母经过时间的疗伤后渐渐走出伤痛,重新接受和安排自己的未来,开始新的生活。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所重叠与交集的。
现在这个家庭理论上已经经历了“否认与回避期”,处于第二个阶段“面对与接纳期”。
三、应对策略
本案例中,刘先生妻子急于倾诉,有着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所以心理援助者先从妻子做心理援助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心理援助者专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否则,再好的咨询方法和技巧都会失去意义。
心理援助者要一视同仁,无论被援助者相貌美丑,地位高低,经济贫富,脾气好坏,年龄大小,性别为何。
心理援助者:刘太太!谢谢你给我们了解这么多,这是我们的工作,你也受了很多委屈,既要照顾小孩,还要顾及丈夫的负面情绪,真不容易呀!
(二)进行心理评估
通过访谈了解到妻子情绪比较稳定,只是丈夫睡眠不是很好,容易生气,话语少了,也减少了主动人际交往,偶尔与邻居打打小牌消遣,比失去孩子第一年要好些。其实男主人是一个热情好客,本分老实的人,除了打打零工,有时也开开自家的小货车为邻居拉拉货挣点钱补贴家用。总的来说还属于正常心理,但是不能早日走出心里的阴霾,还是让人担心。
心理援助者:我们通过交流,觉得整个家庭还是正常的,只是丈夫睡眠不太好,情绪有时烦躁,这样我们建议到医院开点帮助睡眠的药,睡好觉了,情绪也会稳定些。接下来我们对丈夫做一些心理的干预。
(三)心理干预
心理援助者:刘先生!这里有彩笔,请在白纸上画出一个我心中的家,不要太刻意,也不需要画得多专业,随心所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刘先生:我画不好啊!我画什么呢?
心理援助者:不用担心,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画你心中的家就行了,画不好还可以用语言解释。
刘先生在绘画中画出了希望的带楼层的新房子(现在是瓦盖的平房),关键是还画出了一座山,山坳里有一个小黄人躺着,就像他现在家的对面的山坳。
心理援助者:你能讲讲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心理援助者指着那山坳中的黄色小人,其实心理援助者已经推测到那可能意味着什么?)
刘先生:哎!那,那……那……,(欲言又止),哎!我家闺女就埋在对面的山坳里。就那里。说着他就指着家门的对面山坳让我看。说着说着,他开始抽泣了。(原来他经常坐在院子的大门前发呆,是在看着女儿埋葬的地方)
心理援助者:不要压抑,不要害羞,要哭就哭出来,放开了哭,痛痛快快的苦。(事后他妻子说从来没有见到丈夫这样哭过,一直觉得他大男子主义。)
过了一会儿,当抽泣停止了,心理援助者问到现在心里感觉怎样,刘先生:感觉轻松些,让你们见笑了。(通过哭泣宣泄掉一些多年堆积的负面情绪)
等他情绪平复了,我们把话题引导到如何放下过去的悲伤,才会坦然的去接纳现在的儿子等话题。适度的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时间太久了,会影响到家庭的夫妻关系,特别是儿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又做了一个“推文件夹”的心理体验。
心理援助者:刘先生!你双手抓住这个文件夹子,我们一起来尝试平推,拉扯。
心理援助者:现在文件夹子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得见我吗?……;看得见房间的布置吗?……;你仔细体验下这样的感觉舒服吗?
刘先生:不舒服!
心理援助者:想象这个文件夹就是你放不下的伤痛,那你可以选择把文件夹放到一边吗?(他犹豫一会儿还是把文件夹放到一边了)
心理援助者: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刘先生:哦!我明白了。要舒服些!
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