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诗意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描述:“我开始一课又一课地带领儿童出去,到知识的取之不竭、永远常新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去:花园里、树林里、河岸边、田野里,等等。我跟孩子们一起学习用词来表达事物和现象的最细微的色彩差异。……你瞧,云雀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歌唱,风卷起田里的麦浪一望无际,直到地平线的尽头……”
  伟大的教育家用质朴而优美的文字,描摹了一幅又一幅充满诗意、民主、自由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教育图景,带领我们走进他和学生共同创建的试验田间、温室工厂、图书阅览室,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鲜活的社区中,似乎徜徉于纯真唯美的童话世界里。那里没有老师的厉声呵斥,没有清规戒律的束缚,没有无形的分数压力,没有形形色色的评比考核,校园里洒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对知识的无比渴求中、对世界的无限热爱中、对未来的无穷憧憬中快乐而幸福地学习生活。这是一首首充满生命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的教育诗,在这样的教育世界里行走,教师是快乐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够尽情追求和享受理想的教育生活,可以毫不顾忌地拥抱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
  当教育回归本原,以“人”的发展作为旨归,站在儿童立场关切人性、关怀生命,为孩子们营造适性的文化场域,构建适切的课程生态,才可能真正走向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身心相谐共融、生命健康、生活幸福的人,成长为将来“热爱生活,认真工作”的合格公民,从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
  掩卷沉思,我在为那个时代拥有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家、为那些可爱的孩子感到庆幸的同时,更多了几分忧思。面对一波接一波的创建、检查、评比、问责,耗尽大量时间和心力的各类杂事、各种会议,形形色色的新理论、新模式、新内容裹挟着“挤”进校园、课堂,当校园已无法“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我们敢不敢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一课又一课地带领儿童出去,到知识的取之不竭、永远常新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去”寻找知识的宝藏?我们的孩子在童年、少年时代爬过多少座山,蹚过多少条水,采摘过多少株山花,亲近过多少种野生动物,能认识多少自然界的事物?
  我们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或校本课程开发得怎样?开设了多少劳技课、农学课、气象学课、医疗学课、社会综合实践课等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课程?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办工厂、实验室、实训基地供师生自主探索、反复尝试、大胆改造,甚至“练习失败”吗?
  我们的学校(包括职业技术学校)有多少块真正属于师生的小麦试验田、栽着上千株葡萄的葡萄园、土壤营养改造基地?有多少学校拥有大量藏书的图书室,有多少学生能在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甚至400—500本个人藏书?
  在校内校外,我们是否可以经常看到每一个孩子阳光般的笑脸,生龙活虎的身影,听到千奇百怪的提问、不同寻常的争辩?
  ……
  对于这样尖锐的问题,大多会选择集体性缄默。
  教育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长达十数年之久的学校教育究竟给了孩子们什么,又让他们失去了什么?如若,我们培养的人求学时是“应试机器”,入职后变成了“工作机器”,缺乏鲜活的生命气息、人情人性的温度,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实践创新力,那就与“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初衷相去甚远了。
  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的王维审老师说:“理想和现实,就这样站在了矛盾的两方:不顾及分数,你将无立身之地,甚至是粉身碎骨;顾及分数,你将失去教育的本真,乃至教育的善良。”诚然。对一个学生而言,不看重分数就没有今天,只看重分数注定没有明天;对一所学校来说,没有教学成绩就没有地位,而只看重成绩肯定没有品位。一直以来,我们在“安全”与“升学”的高压线下,半推半就地斩断了学校通向社会生活、通向大自然的道路,也悄无声息地抹杀了学生自由快乐成长的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所谓“敬业”的老师,对孩子的“精神虐杀”越深重,越值得警醒。
  因为“安全大于天”,学校几乎取消了一切存在“风险”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楼道阳台装上防护网、墙角进行软包,理化生等学科实验受到了很大的“管制”,课间、饭前饭后要派老师巡查值守,春游、野炊、旅行等实践活动也如履薄冰……学校就像保护易碎的瓷娃娃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
  因为“质量就是生命”(很多时候,“分数”依然被看作“质量”的代名词),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工业生产式的教育让孩子们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远远隔绝了,哪里还有清风明月与欢声笑语?正如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老师所说:现在的学生书包越来越重,功课越来越多,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孩子们就渐渐变成胸无点墨、头脑空空的“空壳人”,死记硬背、盲目刷题的“机器人”,见解肤浅、视野狭窄的“侏儒人”,眼睛斜视、钻牛角尖的“偏执人”,情感苍白、心灵沙化的“贫血人”,心乱如麻、神思恍惚的“迷瞪人”,甚至价值扭曲、心里晦暗的“变态人”。在一则材料中,我看到一个十岁女孩流着泪打开写满了分数的成绩册,满脸绝望地恳求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作痛。
  教育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就好比培育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而在这个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适宜生长的环境比播种本身要重要得多。这种适合幼苗自由、茁壮生长的环境需要理想的土壤、空气、阳光、水分,需要适时、恰当地松土、施肥、修剪,但不能过多地干预和规定,否则只能把种子培植成温室的花朵或畸形的盆景。其实,每个人如同小草、鲜花、树木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神奇的生命组成部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才是孩子们思维、情感、智力等健康发展的活水源头,才是适宜的生长环境。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生态下,才会培养出有教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理想应该是“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所认知的幸福完整,首先应该是生命成长过程的完整,是真实的教育生活体验的完整,包括对世界、对未来的充满无限热爱和憧憬,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安宁与幸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情感的人,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唤醒,一种点燃、开悟,激励与赋能他们学会自我成长。反之,太多的管教、训练,太多的呵护、溺爱,孩子反而会丧失自我生长的勇气和毅力,失去天性和灵气,失去发展和创造的多种可能性。教育者应该多一些反思警醒,多一些人性关切,多一份耐心等待,为孩子提供相对开放的空间,甚至专门制造一些生活的风雨坎坷、探寻知识的高山幽谷,让他们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在生活中学会成长,在摔打中走向成熟。
  兴趣至上,热爱至上,创新至上。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育,让教育充满人性之光,让生活充满诗意,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活的思维的源泉去旅行”,去享受学习、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更好的自己,这才是理想教育应有的模样。只要我们敢于直面现实问题,并在坚守中寻求突围和创变,让美好的期待化为真实的教育行动,慢慢就会看到:“孩子们的世界里有潺潺流淌的清澈小溪,在他们的头上,苹果树正繁花盛开,黄鹂唱着动听的歌儿,悠悠白云在蓝色的天空里飘向远方……”
  作者单位:宁强县铁锁关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对我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着力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让“光盘行动”扎根校园,并将其作为学校思政课、劳动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内容,不仅恰逢其时,而且十分必要。  把“光盘行动”作为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
期刊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到底在哪里?經典经验的总结、深入彻底的反思、坚持始终的执行是一个教师快速成长的法宝。“实践反思”是校本研修最典型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没有理论的指引容易迷失方向,没有实践的跟进容易导致空谈。学会记录走过的路,才不会忘记曾经的痛和快乐。学习思考走过路,才会把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把有价值的教学理论转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校本研修,从校本教研的范畴中“破茧”而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
期刊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严于律己,积极践行。这一年,四季更迭,风景各具风韵。回顾走过的道路,做出的选择,挥洒的汗水,沉淀的岁月,我有憾而无悔。  一、奋斗扮靓四季底色  1.春耕,拥抱思政课的春天  2019年4月中旬,我们所在的“
期刊
教育者的幸福在于蓦然回首,桃李芬芳。  王国维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表征了一种人生的幸福感。但这种最高的幸福必须历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个艰苦的求索过程。这种幸福观对于教育者而言,具有极大的指引价值。  教育者应坚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寞。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寂寞中
期刊
本刊讯(刁巧燕)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健康、2020年春季学期安全开学,陕西省立足中小学校实际、群策群力,全面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科学研判,迅速动员部署。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多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安排部署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开学准备工作。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已组织了教职员工有序返程返校,留足了隔离时间,按照“一校一案”要求逐级修订完善了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准
期刊
从武功县城往西北方向25公里,便来到西汉民族英雄苏武故里——苏坊镇,苏东中学便坐落在这里。该镇北与乾县接壤,苏东中学是全县最偏远的一所学校。然而地理位置的偏僻,并未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尤其近三年,学校借助武功县“三项创建”的“东风”,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不断流失,到如今的不断回流。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该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7年3月,武功县教育局提出“三项创建”后,
期刊
我还是会想起2018年9月20日自己的那个窘样,手插在裤兜里不知所措,嘴里像是含了一个鸡蛋,说话颠三倒四。  那是我们参加国培计划跟岗实践环节结束后的茶话会,要各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收获,稿子是我写的,组长临时“开溜”,只有我硬着头皮上。其实还是很轻松的氛围,但是就是自己的嘴不够利索,说话磕磕绊绊是自己的老毛病了。  五分钟的简单分享结束后,还是在哆嗦,心砰砰地跳。教研室的商老师对我说,你说得挺好呀,
期刊
本刊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秦岭保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莲湖区教育局持续推进全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工作中承担的重点任务,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秦岭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工作。  开足上好环保教育课。以生态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德育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课程特点,有重点地向学生渗透普及生态科学、环境保护等知识内容。严格落实教育部规定,小学1至6年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
期刊
策 划 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教育系统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通力协作,做到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各地学校都大力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线上课程。兩个多月的线上教学,给师生们带来新的成长和收获,也让学校的管理者们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前行。  面对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给学校管理带来哪些问题?如何用好疫情这部大教材?如何有效地开展线上家校沟通?这段
期刊
节气已是霜降,秋天就悄悄地爬进了窗棂,在窗子的玻璃上开始作画。我惊讶中国古人的发明和创造,二十四节气竟然是那样精准,把一年四季就这样地丈量了。过不了多日就是层林尽染,满山红叶,已然是秋天了。  校园也不例外,也有了秋的声息。  最先感知秋天的是教学楼旁静默的老梨树。这棵梨树不是很大,树龄却不小了,连学校里年龄最大的老孙头也说不出这棵树的来历。这棵树一直站在那里,享受着春华秋实的历程,享受着阳光雨露
期刊